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20杨丽云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深入落实,其影响力推动教学走上改革创新之路,为教学知识高效落实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提升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综合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今教育界衡量教师教育成果的指标得到充实,其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衡量标准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创新过程中,却存在影响教学有效性高效落实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为了使小学科学教学综合质量得以提升,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 采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提升教学创新的有效方略,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育综合素养,树立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深入思考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融合方略,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电——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时,介于该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若仅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向学生灌输科学理论,会使学生感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异常枯燥。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向学生展示不同故障下的电路图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该电路图存在的问题。其中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内容引导下,对电路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可使学生深入科学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总结、探究等综合素养,与素质教育最终目标保持同步,使小学科学教学极具有效性。

二、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凸显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有效教育创新模式,为知识高效落实提供路径,为此教师应积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法,达到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声音”的教学时,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依照班级内学生人数灵活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向小组布置课堂学习探究任务,如通过说话、敲击等形式,观察并思考声音产生、传播过程。待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不应立刻对组别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应给小组之间讨论的时间,使学生群体得以互相取长补短,通过探讨深入理解声音相关知识,在讨论后所得出的困惑,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科学依据,在实现师生高效交互基础上,可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 通过实践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以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落实教学内容,采用单一化教学形式,避免学生超脱教师管控,出现影响教学质量的消极现象,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无法参与其中,降低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以往滞后性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科学知识内部,感受科学学习乐趣,在兴趣指引下徜徉在小学科学知识海洋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天气——云和雨”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的实践互动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构成中,深入体悟云和雨在自然界的关系,在有效落实科学教学知识同时,使学生得以感受到科学教学无限乐趣。教师在实践互动开始前,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生所要扮演的角色:太阳、风、水蒸气、乌云、白云、雨滴、河流、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人类),当学生得知角色后会感到好奇,本节课仅讲述云和雨的科学关系,为何要准备这么多角色?疑问是良好学习的开端,是指引学生在知识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明灯,在科学课堂上疑问是构建有效课堂最为重要的养料,说明学生正调动他的思维对知识深入展开思考。教师通过引导,让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在有条不紊的氛围下,演示乌云与白云在风的加持下相互碰撞形成降雨,扮演雨滴的同学与扮演河流的学生同为一体,在日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粘附在白云的身上,进而形成雨水形成体系,展示云与雨的关系,使学生在实践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教学的乐趣,同时可有效掌握学习内容,达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 通过实验操作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可通过实验操作落实的科学内容,有别于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实验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成效构建高效课堂,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相符,达到提升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溶解——食盐在水里溶解了”的系列教学时,应在课程开始前,引导学生准备一个广口瓶,明确其容积,一支搅拌棒与一袋食盐,在开始讲解前,引导学生进行食盐溶解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通过动手操作,找到溶解食盐最快的方法,明确一杯水的食盐溶解能力。其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就是有效掌握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的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课堂本体属性,教师以引导者身份,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活动,用科学结论证明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使学生通过科学教育得以树立科学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小学科学教学更具有效性。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奠基阶段,为此教师应在新课改引领下,积极转变傳统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教育综合素养,摒弃滞后性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实验操作等教学方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得以汲取科学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略并无局限,只要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可丰富知识表现形式,赋予课堂教学无限乐趣,便可以成为教师手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育方法,赋予小学科学教学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 郑晓莹,卢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特征分析——以《斜面》一节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5(4):56-58.

[2] 李建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85.

[3] 张晓松.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2):101.

作者简介:杨丽云,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