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多媒体之花盛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8-08-20上官英鸿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让不同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对于教育行业也是如此,信息技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摆脱了原本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文章以初中教学为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以及多媒体在《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多媒体课堂

一、 引言

明代的程登吉写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媒体便是他山之石,而我们的课堂便是这块需要攻破的玉。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课,让学生利用笔记摘抄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却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也是机械的、被动的。而多媒体的加入能够很大程度改善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关系,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突出学生主体,拉近师生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 多媒体之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势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是如此,《道德与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选取的知识点也都贴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有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而多媒体中趣味的图画、有趣的视频都让学生沉浸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当中,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多媒体中的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贴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多媒体恰恰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对知识点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重难点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去为学生讲述,课堂中基本上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授重点,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有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讲完了大半节课的重点,学生依然是茫然地看着书本,不知道本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同时还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认为课堂上的重点老师一定会为我们讲述的,所以只需要准备好做笔记就够了,学生不会对知识点产生思考,也就无法加深印象,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多媒体的加入能够将课堂的重点变得动态与趣味,学生在观看视频或是讨论交流中自己思考本堂课的重点,不需要教师去反复强调,学生自己便能够掌握重点知识,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印象更深。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素养是初中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培养目标,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在传统的课堂中,如果教师开展课堂拓展,通常是依靠自己的嘴巴去说来进行拓展,这在学生的脑海中无法形成直观的印象,而多媒体可以真正地去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到我国世界的名山大川,欣赏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学生不要走出教室,就可以感受我国技术的新颖与时代的变迁,这对于启发学生创新精神是十分有帮助的,让学生基于课堂,拓展生活,去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与课堂的联系,不断创新,激发创新精神。

三、 多媒体之花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策略

(一) 巧借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多媒体等工具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便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学习的知识点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贴合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更好地去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成长的节拍》这一课时,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教师要在第一堂课勾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利用手机等拍摄设备记录下学生在刚刚进入初中后的生活图片、玩游戏图片以及课堂图片作为备用。在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一首校园歌曲,欢快的前奏开启,学生脸上自然地扬起了微笑,跟随者这欢快的节奏一起摆动身体。此时教师让学生睁开眼睛,为学生播放《校园生活》的视频,但是有趣的是视频的主人公都换成了班上的学生,当学生看到自己出现在多媒体当中,别提有多新奇与高兴了,视频当中的中学生摆脱了小学生稚嫩的面孔,投入学习起来更加认真、积极,参与活动也更加的阳光。此时教师再导入课堂“同学们,我们不再是小学生了,而是一名优秀的中学生,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你们在课堂中精彩的中学生活,阳光、微笑洋溢在你们的脸上,那么你们对中学生活还有哪些期待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属于我们的中学时代吧!”这样的设计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充满了学习的期待。

(二) 巧借多媒体,创新合作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而多媒体能够为合作起到很大的辅助效果,让合作学习的形式更加新颖,也让学生合作起来更有乐趣。

例如在教学《青春萌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前为学生安排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将查找到的资料导入到多媒体中,一边展示,一边呈现预习结果,小组成员当起了课堂的“小老师”。例如在展示男生女生青春期会发生什么变化时,小组便利用网络找到了对应的图片展示到课堂当中,让我们直观地看到青春期的男生与女生在身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而展示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小组便采用了课本情景剧的方式来为我们讲述青春期的烦恼,这一小组在课前还找到了对应的音乐,让表演更加得生动……瞧!教师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小组都井然有序,在自己的展示内容上不断创新,在交流沟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多媒体也为学生的合作增添了许多色彩。

(三) 巧借多媒体,延伸课堂知识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教材的篇幅必然有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在拓展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时,教材中对于学生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绪没有过多地说明,此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当中是一位心理学家专门针对中学生如何调整情绪开展的讲座。这一期的讲座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心理学家讲述的许多例子也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联系,例如学生对于父母的关心不知该作何回应,学生在压力下不知道如何缓解等等,这些都是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也让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感悟生活,拓展学习能力。

四、 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团结合作以及拓展课堂,发掘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多媒体之花绽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 陈碧霞.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04).

[2] 錢健强.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0.

[3] 杨锋.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初中教育中的应用[J].成功:中下,2017(16):49.

作者简介:上官英鸿,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湖滨街道石狮一中。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迁移的探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