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阅读教学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2018-08-20欧阳艳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悦读高效

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同学们阅读本领的提高。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也必须顺应潮流,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松绑,“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高效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关键词:创新阅读;悦读;高效

一、 循循善诱,激发阅读欲望

兴趣是主动阅读的根本,也是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什么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兴趣,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课题。

(一) 导语激趣。在教学中,“导入语”就是学新课文的引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巩固“旧知”与预习“新知”的桥梁作用,还能够起到思维定向的作用。因此,精彩的导语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

(二) 古诗词陶冶。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让学生从小阅读古诗词,不但有利于发育成长,增长智力,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提高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 角色激趣。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再让同学们默读后汇报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问:“这篇课文中都讲的什么人、什么事?谁愿意上台朗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同学们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我!”“我!”台下的同学们对台上读课文的同学进行了点评:兔妈妈的话要读的慢一些,小黑兔的话要读的得意些。同学们都想得到这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

二、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不动翰墨不念书”,不动笔的圈勾念书算不上阅读。在学习中,要根据阅读的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画,同时还要针对课本中问题进行思考,只有这样做才算得阅读,要保证阅读质量,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应偏重教会同学们四个阅读方法。

(一) 先读懂文章。无论是读一本书,还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和主要讲的什么内容;其次要梳理好文章的条理,弄清楚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最后要弄清楚这篇文章带给你的收获,换句话说,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 做好笔记。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大体内容;然后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弄清楚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的阅读启示;最后写出简短的笔记。笔记包括文章重点字词、名句、收获、启示等。

(三) 图文结合。图文结合是同学们创造想象的最好形式。优美语言、多彩的图片,为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提供源头。如我教《春联》时,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春节联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持人喜送春联的情景,展开想象,回忆自己家过年的情景,由此引出一幅幅内容丰富的、形式优美的春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组织活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要从儿童角度出发,将活动与阅读有机融合起来,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而且还培养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 重在感悟,加强训练

(一) 感悟文体特征,把握作者思路

不同的文体,就会有不同的行文风格和模式,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阅读时,应先从整体上辨析和体味不同文体的风格和模式,明确文章为表达内容所安排的基本结构方式。只有掌控文章的布局,弄清文章的条理,包括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思维关系(并列、承接、总分)和各段落之间的所处的逻辑地位(谁与谁够成合理的组合关系),才能掌控文章脉络,从而达到从整体上明白全文的目的。

(二) 体味文中字词句的含义

弄清楚文句在文中表达意思是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取感知的最根本的要求。文句、词语在文中所表达意思是指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是不固定的,是暂时具有的,要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来决定。如果离开特殊的语言环境,其具有的意思就不存在。这就需要同学们在阅读中要强化词语敏感性的练习。

四、 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学生阅读能力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长期坚持阅读训练。老师要有计划地按学生年龄特征,订立指导阅读的教学计划,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阅读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的不同阶段,都要有选择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巩固阅读的成果。例如:

(一) 开设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除了注重对字词的解释和诗句的翻译外,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体味诗人创设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 开辟美文园地。美文是由学生推荐,课代表从中精选出有一定文学品位和人文思想的文章。同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阅读大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阅读心得、展示读书笔记。

(三) 展览读书笔记。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中多动笔墨,要做“三多”:一要多做圈注、批点;二要多做整理、归纳、摘抄;三要多做阅读反思。对阅读成果要定期展览,特别突出的学生还要给予奖励,其目的是激起大家的竞争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这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

作者简介:欧阳艳,江苏省淮安市,漣水县南门小学。

猜你喜欢

悦读高效
“悦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学生“悦读”能力培养策略摭谈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