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与环境变量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预测作用

2018-07-28孟维璇司英栋马玉鑫

关键词:环境变量生涯高中生

王 鹏,孟维璇,司英栋,马玉鑫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史上最难就业季”成为每年毕业季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表现出现阶段就业市场已经达到一种饱和状态,而另一方面则表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并不完善[1]148-150。因此,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国内外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一词的界定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为提高研究的客观性,本研究采用金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定义,即个体在自我认识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并做出生涯决定,而后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生涯行动方案,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评估和调整,以实现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生涯探索、生涯决定、生涯行动和评估调整四个阶段。其中生涯探索指个人面对未来生涯选择,收集相关资料,认识自我,评估时空环境,寻找生涯发展机会的过程。生涯决定指综合了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与职业等外在环境的判断,面临生涯抉择时所做的抉择情况。生涯行动指个体根据生涯目标,制定并实施行动及计划,通过拓展资源和补充能力来实现生涯目标的过程。评估调整则是指对生涯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以及生涯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回馈至之前的每一个步骤做必要及时的调整[2]8-9。

目前,我国的生涯发展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且绝大多数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研究少之又少。此外,2014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了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和“统考语数外+自选科目”的改革方向,并提出:“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我国将用五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3]基于以上背景,同时考虑到中学阶段作为自我发展和职业探索的重要阶段,研究其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个体和环境变量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预测作用,并在所得结果基础上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济南市某高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总共为976人。其中高一学生为481人,高二学生为495人;男生为389人,女生为564人,性别信息缺失23人;学生干部为433人,非学生干部为534人,学生干部信息缺失9人;422名学生曾接受过生涯辅导,536名学生未接受过生涯辅导,生涯辅导信息缺失18人。

(二)测量工具

1.个体变量相关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中学生主动性量表[4]54、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5]298-299、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6]285-288、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7]51-55、前瞻性人格量表[8]100-102,对青少年主动性、情绪智力、归因方式的倾向性、弥散型自我同一性、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成就型自我同一性、排他性自我同一性变量和前瞻性等个体变量进行测评。

中学生主动性量表、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前瞻性人格量表的克隆巴赫阿尔法系数分别为0.911、0.911、0.890、0.878和0.909。

2.环境变量相关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ES)[9]30-34、中学生社会适应行为量表[10]65-71、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11]456-458、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12]127-129以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13]97-101对高中生的生活环境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ES)、中学生社会适应行为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的克隆巴赫阿尔法系数分别为0.693、0.864、0.968、0.921和0.891。

3.职业生涯规划量表

采用金科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2]100-102。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生涯行动、生涯探索、评估调整、生涯决定,共34个项目,题目得分釆用5点计分法。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其中,全量表的克隆巴赫阿尔法系数是0.959,生涯行动维度为0.909,生涯探索维度为0.898,生涯决定维度为0.896,评估调整维度为0.915。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人口学变量分析,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索个体和环境变量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预测作用。

三、结果

(一)人口学变量分析结果

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进行人口学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总分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年级学生,在生涯探索、生涯决定两个维度中也是如此,而在生涯行动和评估调整两个维度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性别来看,女生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总得分,在生涯决定和生涯探索两个维度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但在生涯行动和评估调整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是否担任班干部在总得分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得分,在四个维度中同样如此。在实践经历中,有实践经历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实践经历的学生得分,在四个维度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得分,在生涯决定、生涯探索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生涯行动和评估调整两个维度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是否参加过生涯辅导在总分上差异极其显著,参加过生涯辅导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参加过生涯辅导的学生得分,在四个维度中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回归分析结果

1.个体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个体变量预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有4个,分别是:前瞻性人格、主动性、成就型自我同一性和弥漫型自我同一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70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503,即表1中的4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水平50.3%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前瞻性人格”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41.2%。

表1 个体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表2 个体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由回归系数可得出其标准化回归方程式:职业生涯规划水平=0.332×前瞻性人格+0.254×主动性+0.165×成就型自我同一性-0.146×弥漫型自我同一性。

2.环境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环境变量预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时,社会支持、母亲情感温暖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3个变量达到显著水平,均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452,其决定系数为0.204,即表2中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水平20.4%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社会支持”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14.3%。

根据回归系数可得其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职业生涯规划水平=0.308×社会支持+0.182×母亲情感温暖+0.168×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3.个体变量、环境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3 个体变量、环境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由表3可知,在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同时作为预测变量时,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仅有个体变量中的主动性变量,多元相关系数为0.721,其决定系数为0.520,即主动性变量能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水平52.0%的变异量。

其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职业生涯规划水平=0.721×主动性。

四、讨论

(一)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人口学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有实践经历、是否参加过生涯辅导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学生,在生涯探索和生涯决定两个维度中也是如此。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增强,会更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性别看,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在生涯决定和生涯探索两个维度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一般来说,在青少年时期女生比男生更成熟,对未来的想法也会更多,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会显著比男生高。学生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总分和四个维度中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其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干部在思想上比较上进,在行动上比较积极,还通过处理事务锻炼了各种能力,对未来有更多的思考且持积极态度。有实践经历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总分和四个维度中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实践经历的学生,这可能是兼职经历帮助学生对社会职业形成初步的认识,进而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将兼职经历与生涯规划联系的结果。独生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涯行动和评估调整两个维度中同样如此,可能的原因是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会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生涯行动和对规划的评估调整中表现更好。

(二)探讨个体和环境变量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预测作用

分析个体变量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前瞻性人格、主动性、成就型自我同一性和弥漫型自我同一性等个体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原因如下:前瞻性人格是从人格特质上解释人在主动采取行动以影响周围环境的倾向性上所存在的个别差异[8]100-102,主动性是指个体主动采取行动影响其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倾向[4]3,两种人格特质都强调了主动采取行动的特质,所以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个体在面对复杂的社会职业环境时,也会主动采取行动,提前做好规划,可见这两个变量可以较好地正向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成就型自我同一性和弥漫型自我同一性是个体人格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成就型自我同一性指已经历了一段探索,解决了同一性危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承诺,是一种最成熟、最高级的同一性状态[7]51-55,所以该变量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起到正向的预测作用;而与之相对的弥漫型自我同一性则指没有形成固定的承诺,也没有主动探索和形成承诺的意愿,处于同一性危机之中而不能成功地解决此种危机,对未来方向感到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没有确定的目的、价值或打算,是一种最不成熟、最低级的同一性状态[7]51-55,所以该变量会负向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环境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测力最佳的环境变量为社会支持。该变量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戚、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会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资上的联系程度[11]456-458。高中生得到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和各种职业信息,及时发现职业规划中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调整。母亲情感温暖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正向预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其原因可能是较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温暖使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家庭支持,从而会更主动积极地进行职业规划和探索。也有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有独立的预测作用,还通过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这一变量[14]500-506。

在高中生的发展过程中,其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不会只受到单个变量的影响,所以分析个体和环境变量的交互影响更有意义。本研究对个体变量、环境变量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主动性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且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支持了余捷亭等人的研究: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具有主动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以及踊跃地咨询职业生涯的相关信息、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进行密切人际互动等一系列行为[15]94-97。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实现倾向的重要地位,即在教育与环境的客观条件下,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教育建议

(一)对学生的建议

第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生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高中生从高一开始就主动了解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学习客观理性地分析各种职业特点,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有计划地利用各种外界环境条件发展自身潜能,有目的地强化自身对于相关的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学习。

第二,高中生在学校生活中,应积极担任学生干部,通过处理事务来锻炼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建议高中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相关职业的实践活动,多利用假期时间参与兼职、实习等,这些经历有助于增强高中生未来职业中所需的能力,有助于未来职业的成功。

(二)对家长的建议

第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关怀都会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建议家长要足够重视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积极参与到相应的过程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彷徨迷茫时,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内心对于未来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与理解,并且给予一定的家庭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同一性危机。

第二,父母对社会有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应成为高中生职业规划过程的重要引导者。所以建议家长可以相应参加一些职业生规划的相关培训与讲座,增加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并且主动把自己所了解的社会职业情况选择有效的方式分享给孩子;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自己主动通过书刊、网络等途径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与各种职业信息,思考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创造机会帮助孩子亲自去实践、体验相关职业,有助于孩子在这些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职业世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探索,从而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对学校的建议

各高中学校应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配备专业设施,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第一,结合不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从高一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通过教学与实践等途径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可采取多样化教学,针对低年级学生,建立学生干部轮流体验机制,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如邀请成功校友开设系列讲座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习见习基地供同学们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典型人物生涯访谈等形式。

第二,为了解学生就业适应性,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能力,建议高中学校与一些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相应的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和回访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变量生涯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我的教书生涯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从桌面右键菜单调用环境变量选项
吐槽退役生涯
彻底弄懂Windows 10环境变量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效率测度及其收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