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发展学的角度看中外青少年运动员的几组数据

2018-06-11吴嘉敏邓侃锋陈承宇邓颖怡严进洪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身心健康体育运动

吴嘉敏 邓侃锋 陈承宇 邓颖怡 严进洪

摘 要:科学、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可为青少年提供系统有效的训练条件和竞技比赛机会。在中国,越来越多儿童、少年和年轻人练习各类体育运动和参与各水平运动比赛。体育运动有助学业、增强体质、提升自信和社会责任心、减少负面行为的产生。本文根据国内外体育运动的资料,讨论几个与青少年体育运动有关的重要因素,探讨体育事业目前的问题,并提出潜在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年龄差异 脑适能 动适能 身心健康 体育运动 竞技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223-06

Abstract: Scientifically organized sports can provide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systemic and efficacious training, and competing opportunities. More and more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have been participating in exercise and spor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a number of potential benefits for youth sport participants, includ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and prosocial values, and a reduction of negative behaviors.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regarding youth spor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Age differences; Brain fitness; Physical fitness; Mental health; Sports; Competitions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硕果累累。1984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许海峰获得射击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奧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到了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中国以51金雄踞金牌榜首位,名副其实成了体育强国。

近年,我国在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和举重等项目都取得优良战绩。除了政府扶持外,体育产业在私人和社会资金流入下不断壮大。在这股全民体育的风潮下,各地都建立了业余和专业的体育学校,选拔培养有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

我国运动员虽然在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但我们不能忽视体制内部的一些隐患。这些问题不单影响竞技成绩更与年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有紧密关系。下文将通过比较中外羽毛球、游泳、举重和体操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伤病和退出率等数据,探讨我国体育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方法。

1 始训年龄

为了达到相当竞技水平,早出成绩,运动员在年纪很小时就开始训练。总体而言,除羽毛球以外,我国游泳和体操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一般较国外运动更小(见表1)。然而,研究间的时间跨度较大,不能很好地反映目前情况。为了更好的了解始训年龄的变化趋势,我们应该根据研究结果的发表时间分开讨论(见表2)。

相比90年代(男子,11.02岁;女子,9.98岁)[1],近年的羽毛球运动员始训年龄明显下降。目前对举重运动员始训年龄的研究较少,现有数据显示我国举重运动员通常是从12~13岁开始训练[2],而奥运冠军的始训年龄则更小(分布在8~15岁之间),一般在10~12岁[3]。随着时代变化,体操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也在不断下降。从50年代到90年代,始训年龄下降了将近一半,男子从13.6岁降到6.5岁,女子从10岁降到5.5岁[4]。目前,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一般从5~6岁开始训练[5],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平均始训年龄则为5.21岁,比其他国家早了约1.5岁[6]。

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一般为7~10岁[7-12]。始训年龄为7~9岁的优秀游泳运动员占了所有优秀游泳运动员一半以上(男:59.3%,女:62.9%)。90年代,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为8.8~10.2岁[10,13]。2000后,始训年龄已降到5.63~10岁[8,9,11,12,14-16]。虽有研究证据显示9岁是开始进行游泳专项训练的最佳年龄,然而国内一些体校为了让运动员有更多练习时间,把始训年龄降低[13]。到了近年,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平均始训年龄下降到6.6岁。相比之下,国外游泳运动员的平均始训年龄则较高。俄罗斯的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为10~11岁,德国为小学二年级(8岁)以后,而美国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更是在10岁以后[9]。相较国外运动员,我国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较低也较快能出成绩,然而運动寿命则较短[15]。

总的来说,羽毛球、游泳和体操在近年呈低龄化趋势,始训年龄甚至比国外还要低。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趋势反映了国人对体育运动日益重视,愿意投放资源培养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但从运动员培养的角度来看,贸然降低始训年龄缺乏科学依据,更多是反映一种急于求成、以结果为本的心态。长远来说,降低始训年龄并不一定能提升国家竞技水平,相反,可能对年轻运动员带来不良的影响。

2 体能训练年龄

体能是运动之本,各体育项目在训练早期已有各种体能训练。目前为止,我们对体能训练年龄的认识不多(见表1和表2)。羽毛球运动员在6~10岁时在业余体校开始接受基本体能训练[17]。而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6~14岁开始[7,18]。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方案一般是循序渐进的,在年纪较小时集中训练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10~12岁时才引进耐力、速度和力量训练[19]。优秀举重运动员则在9~12岁时进行包括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速度和耐力等的体能训练[20-21]。由于这些运动员身体器官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他们并不适宜过多使用器械练习[21]。目前还没有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始训时间的研究,但数据显示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比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到了10岁,体能训练的比重降到5%左右[22]。由此可见,体能训练是早期训练的重点。运动员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状况开始适合练习运动项目有关技能,体能训练量随之减少。

3 受伤率与伤退率

运动损伤常见于高水平运动员,不同研究的数据差异明显,可能与样本特征和竞技水平不同有关(见表1和表2)。羽毛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达九成以上,比跆拳道、击剑和摔跤运动员还高[23-24]。其中,腕关节受伤患病率最高,达336.37%,其次是肩关节和踝关节,患病率为31.74%和27.38%[25]。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为65%[8],青少年运动员的损伤患病率更达到97%以上,人均两次以上[26]。男性和女性举重运动员的损伤患病率差异明显,男举重运动员为78.49%,而女举重运动员则达90%[27],可能与生理条件差异有关[28]。举重运动员的腰部损伤相当普遍,达82.2%。其中,训练年限为6~7年的运动员的腰背部损伤概率最高[29-30]。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较高,不同研究的估算差异明显,可达35.8%~100%[5,31,32]。在2000年的全国少年艺术锦标赛和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中,受伤率达85.5%,人均受伤次数达5.8次[33],显示年轻选手有着较高的受伤概率。在男性体操运动员中,肩袖损伤的比例最大(20%),其次是腕软骨盘损伤(11%)[34]。

运动损伤在各个项目中均十分常见,而伤病是退役的主要原因。据统计,80%羽毛球运动员[35],42%游泳运动员[14]和34.4%~86%体操运动员[5,32,33,36,37]的退役与伤病有关。这些数据表明,伤病使很多运动员提前结束运动生涯,埋没了很多有潜力的运动员,对我国体育界带来极大损失。此外,伤病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

4 过早训练对年轻运动员、教练员和家长的启示

以上几组数据显示始训年龄与体育项目特点有关,强调柔韧性的项目的始训年龄较早,而强调力量和爆发力的项目的始训年龄则较晚。为了早出成绩,我国运动员的普遍始训年龄正在下降。这一趋势对年轻运动员、教练员和家长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目前缺乏降低始训年龄对我国年轻运动员影响的系统研究,体育界也因此没有适当指引去跟随,其结果是训练机构对某体育项目没有统一的始训年龄。长期下去,一些训练机构只会不断降低始训年龄,以达到早出成绩的目的。盲目降低始训年龄不一定能有效提高年轻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更有可能对她们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

孩童时期是提升社交能力和运动兴趣的重要阶段,高强度和乏味的训练容易降低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导致他们放弃运动。结果为本的训练容易使年轻运动员错失与同龄儿童交往的机会。由于年轻运动员花费大量时间到高强度训练,训练渐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部分,这会对他们的社交关系,自我概念和受教育机会产生一定影响。更甚者,他们可能会产生与社会脱离的感觉,觉得训练场就是世界的全部,最终使得他们难以融入社会,造成心理问题。

对年轻运动员而言,在心智还没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接受训练,参加竞技活动,承受巨大压力,为心身健康带来一大挑战。长期训练伴随的精神和身体疲劳使运动员对该项目产生倦怠。倦怠感使运动员容易感到急躁不安、失眠、抑郁、缺乏精力、呕吐和对事物丧失兴趣。长远下去,这拖垮运动员身体,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选择退役。除了运动生涯外,长期压力更可能影响性格,影响可以十分深远。

此外,年轻运动员的骨骼和很多器官还没完全发育,高强度训练可能延迟发育和容易造成伤病,这除了影响健康和竞技状态外,还会对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数据显示,伤病和心理问题是羽毛球、游泳和体操运动员退役的突出原因[5,14,33,35-37]。因此,降低始训年龄增大年轻运动员受伤的风险,其结果是很多运动员在没达到巅峰竞技水平就因伤退役,浪费了众多有潜力的人才。

运动员低龄化现在已经是十分常见。由于运动员的年纪下降,教练员需要根据学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调整教学方案,优化训练效果。对于年纪较小的运动员,应以中等强度的体能训练为主,为日后的专项训练打好基础。另外,教练员也可以鼓励学员接触不同技能,以游戏取代竞技。这除了能提升兴趣外,这些技能在日后也可能有助专项技能的学习。基层教练员素质一般参差不齐,对科学训练方法掌握不足,容易导致年轻运动员受伤。为了避免意外,教练员需要与年轻运动员保持良好沟通,了解运动员的需求和异样情况。家长让孩子接受系统训练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基于望子成龙的心态,有些则是希望孩子能完成他们年轻时没完成的愿望。为了孩子着想,家长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在接受系统训练之前,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意向,评估风险,做出有利儿童发展的决定。在训练时,家长也应该与教练员定时沟通,了解训练内容和风险。

5 过早训练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人类运动能力按阶段发展。出生时,我们只有生存相关的基本活动能力,移动能力随后发展,最后发展的是工具操控能力。到了5~6岁,我们已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可以参加如足球、羽毛球和游泳等各项体育活动。对于这个年龄的儿童,体育运动的目的应是培养兴趣、锻炼体能和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专项训练过分强调比赛成绩,功利性较强,难以为儿童提供适合平台培养运动兴趣和锻炼社交能力。过早接触专项训练为年轻运动员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有碍身心健康成长。更甚者,这可能造成年轻运动员在成年后难以适应社会环境,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除了心理问题外,过早参与专项练习也对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儿童的骨骼肌肉系统和各器官组织还没完全发育,使得他们比年长运动员更容易受伤。在专项训练中,运动员需要过度训练某组肌肉,容易造成过度使用损伤。儿童的软骨和组织在成长过程中会使关节周边肌肉的平衡失调,使得他们比成人有着更高的过度使用损伤风险[38-39]。此外,运动损伤常伴随着认知能力下降。相比年长运动员,年纪较小的运动员的神经系统还没完全发育,认知神经康复也因此较慢,严重者更可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40]。

教練员一般认为提前专项练习有助运动员更好掌握技能,从而获得更好成绩。然而,在网球运动中,提前专项练习与孩子未来能否达到高竞技水平只有细微的正相关关系[41]。而在游泳,始训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反而更容易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42]。这显示,提早训练的作用有限,甚至会带来反效果。在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持下,我们不应盲目降低始训年龄。

通过提早训练达到提升最终竞技水平的想法主要是基于运动技能学习有关键期的假设。在教练员的经验中,提前专项练习能让运动员更快出成绩。然而,这并不代表运动员能更容易达到精英水平。近年众多脑科学证据表明,我们的大脑在一生中一直是可塑的。只有提供合适的刺激和条件,我们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能学习。相比非精英运动员,精英运动员一般在年纪较大时才开始专项训练[43]。精英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前的训练量一直偏低,到了进入专项训练后的运动量才超越非精英运动员。降低始训年龄是一个短视的做法,只能在短期内出成绩,不能保证运动员能达到精英水平。运动员必须通过专项训练达到顶尖竞技水平,而他们能否到达顶级水平主要取决于专项训练量。目前,已有证据表明,大部分项目的最佳始训时间是青年期后期,过早的高强度专项训练容易导致伤病和心理问题,导致提前退役[44]。

6 结语

我国多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始训年龄正在降低,在成长关键期加入高强度专项训练,以求在短期内出成绩。研究证据表明过早训练并不能保证运动员在未来能达到顶尖竞技水平[42]。运动员能否达到顶尖竞技水平不取决于始训年龄,而是取决于参与专项训练的总训练时间[43]。因此,我们不应随便降低始训年龄。对于年轻运动员,训练应以提高兴趣和适当锻炼体能为主,为以后的专项训练打好基础。

过早始训弊大利小,对年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花费过多时间参与训练有碍社交技能和个人正常发展,为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除了心理问题外,年轻运动员伤病问题也值得关注。伤病问题可缩短运动员职业生涯,减少高水平运动员数量,长远会削弱国家竞技水平。而且,运动损伤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40],不利于他们成长,甚至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除了某些竞技高峰出现在较低年龄的项目外,一般体育项目的始训年龄不宜下降。此外,教练员和家长在处理年轻运动员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教练员尽可能根据学员特点调整教学方案。年纪较小的运动员,应以中等强度体能训练为主,训练中多加入游戏元素,提升兴趣,为日后的专项训练打好基础。教练员应与运动员保持良好沟通,不要过度操练,防止受伤。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兴趣,评估风险。孩子接受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除了运动训练外,家长也应适当为孩子提供正常社交活动,让孩子有发展社交能力的机会,不至与社会过于脱离。

伤病是运动员退役的主要原因。在选拔年轻运动员时,应当对运动员的健康情况有全面了解,不应录取健康风险高的运动员。在训练时,教练员应以把运动员的健康放在首位,定期对运动员健康进行全面检查。基层教练员素质参差,对科学训练方法和儿童心理的认识不足。体校可通过组织讲座或学习班等方法提升基层教练员的水平。体校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应聘请专业的体能训练师和心理学家,以应付年轻运动员的需要。

目前为止,我们对早期体育训练对儿童的影响所知有限。现有文献数据的差异较大,与研究时间和地点有关。另外,这些研究的样本量不大,容易造成较大误差。未来研究可增加样本数目,包括不同省市的运动员,使数据更有代表性。此外,我们也应与国外学者加强合作,深入探讨国内外差异的原因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俐敏.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年龄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5(2):18-20.

[2] 林育.基层体校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与康复方法初探[J].体育时空,2014(14):69-70.

[3] 关咏梅,刘丝丝.中国举重奥运冠军训练过程年龄特征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9(1):125-128.

[4] 杨宾,陈再勇.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2):4-5.

[5] 陈红.影响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因素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88-89.

[6] 尹彬,李岩.国内外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年龄特征的比较分析[J].运动,2014(16):43-44.

[7] 曹永臻.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6~17岁)体能训练年龄特点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8] 刘明辉,雷芗生,黄力生,等.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2):210-212.

[9] 葛猛.对游泳运动员最佳初期训练年龄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45-247.

[10] 韦萍.对游泳运动员最佳始训年龄的探讨[J].体育科技,1999(1):113-115.

[11] 谭政典,刘苹.游泳运动员专项始训年龄段运动素质的生理特点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2):14-17.

[12] 陈业,葛超.我国部分游泳运动员始训年龄及运动年限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101-104.

[13] 黄剑平,厉丽玉.游泳运动员始训年龄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4(2):36-39.

[14] 高芸,阮恩茜.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和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63-66.

[15] 荣礴.我国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若干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3):81-87.

[16] 颐磊,肖翔.谈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年龄参数[J].青少年体育,2011(3):114-115.

[17] 張洪宝.我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系统化训练与成材规律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7-9.

[18] 李建军,陈永欣,王燕.年龄组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的分析[J].游泳季刊,2007(4):33-34.

[19] 李忠誼.优秀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4):201-202.

[20] 杨素冠,田麦久,万德光.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401-404.

[21] 丘山林.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运动精品,2014,33(1):105-106.

[22] 李文川.中俄男子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5):46-49.

[23] 高军.广东省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9):42-44.

[24] 王明波.羽毛球运动员损伤及针对性体能训练[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3):93-96.

[25] 郑天敬.谈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及其预防对策[J].大众商务,2009(12):147-148.

[26] 李祥.山西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搏击,2013,5(3):78-80.

[27] 王武韶,史和福,奚汉祥,等.举重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4):44-46.

[28] 梁树波,梁恩炽.举重运动员常见伤病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05,21(5):30-31.

[29] 万妮,林振敢,胡贤豪.对中国女子举重高水平运动员腰部损伤的探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2):11-12.

[30] 张铭,郭春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腰背部损伤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5):142-144.

[31] 刘邦华.湖南省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与运动场景的关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21-22.

[32] 李贵庆,唐桂萍,李善华,等.少儿女子体操运动员损伤及科学化训练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79-82.

[33] 吴春霞.我国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训练学致因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1.

[34] 李思民.一级及健将级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55名运动创伤1年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3,7(12):1865-1865.

[35] 钟建萍.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1):102-109.

[36] 王湛博.江苏女子体操运动员退役过早的原因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45-50.

[37] 于笑迪.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过早退役主要原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87-88.

[38] Micheli LJ.Overuse injuries in children's sports: the growth factor[J].Orthop Clin North Am,1983,14(2):337-360.

[39] Micheli LJ.Sports injuries in children[J].Annales Nestlé,1986,44:20-27.

[40] Tracey C,Elbin RJ.The cognitive effects and decrements following concussion[J].Open Access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0,1:55-61.

[41] BrouwersJ,De Bosscher V,schaille?e H,et al.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s at young ages and later success in tennis[Z]. Belgium:2009.

[42] Barynina II,Vaitsekhovski SM.The aftermath of early sports specialization for highly qualified swimmers[J]. Fitness Sports Review International,1992,27(4):132-133.

[43] Moesch K,Elbe AM,Hauge ML,et al.Late specialization: the key to success in centimeters, grams, or seconds (cgs) sport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2011,21(6):282-290.

[44] Jayanthi N,Pinkham C,Dugas L,et al.Sports Specialization in Young Athletes: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J].Sports Health,2013,5(3):251-7.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身心健康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