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背景下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2018-06-11刘训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现代性

刘训

摘 要:早在人类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的关系,在传统社会,这一关系更是得到相当意义上的确认,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运动”与“健康”概念只可能源自现代性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质量的关注。本文试图厘清现代性背景下的运动和健康这对重要概念,明确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深入探讨这一情境下人们对于两者关系的认知结构和行为选择,并提出相关建议,最终倡导形成一种专门专注于此的学科——运动健康学。

关键词:现代性 运动与健康 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211-02

早在人类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的关系。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运动”与“健康”概念只可能源自现代性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质量的关注。因为只有在更广泛社会公众获得了比较充足的闲暇时间,更广泛的认知可能才能够在一个社会意义的层面上去关注这一对概念。

由于“脱域”的现代性的特殊作用,运动与健康的客观关系,人们对于这一关系的认知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选择都呈现特殊的特点,这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

1 现代性背景下的运动与健康之客观关系

1.1 运动的生理、心理健康意义的加强

由于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多地由体力劳动和户外生活向脑力劳动和室内生活转变,加上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现代人的身体素质似乎较之以往有所下降。仅以大学生为例,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男生除力量和爆发力素质发展良好外,胸围、肺活量、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及相关指标都呈现负增长[1]。一些以往出现不多的非传染性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症等等都成为威胁人类发展的重要疾病。有研究者断言:“社会越是现代, 非传染性疾病的比例也就越大[2]。”这是一种与“现代化”过程相伴而生的社会性疾病[3]。有人甚至直接将上述疾病称之为“运动不足症”。因此,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 如何面对现代性背景下新的健康问题,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运动方式加以调节是这一关系的突出特征[4]。

运动的心理健康作用有其医学原理,在经过适当运动而轻微疲劳时,在脑内会产生某种内啡肽,使人镇静,心情愉快,有舒服感[5]。而这一运动心理健康意义的显露同样与现代性背景深深契合。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不轻,从事的工作的复杂程度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切都导致了现代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正如刘易斯·科塞对于社会“安全阀”的论述一样[5],人们在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时迫切需要一种“安全阀”的机制以供发泄。运动因其易操作性和良好的减压效果而成为人们的首选。

1.2 运动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意义

运动在现代性背景下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体系的严密化,不同于以往漫无目的和规则的简单自发的运动,具有规范意义的运动已经成为某种社会化的工具。适应社会,遵守社会道德既成为健康标准的一部分,一方面意味着一个身体健康而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健康,一方面也表明,个人无法实现社会适应,不去遵循社会道德很可能引发自己的心理无力感和不安感,这对于个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也非常不利。现代意义的运动,特别是有竞技意义的运动正是针对上述因素的一个很好的设计:第一,当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竞争性,这可以在竞技运动中更好的习得。第二,当代社会适应的一个重点是人际互动,竞技运动往往不是单个人的运动,常常是团队合作和团队竞争,这有利于优化人们人际互动的能力。第三,社会道德往往意味着社会规范,这与以规则性和规范性为基本准则的竞技运动的结构是一致的,后者能够为人们提供社会道德遵守问题的上的“演练”。

1.3 运动:对于健康的显隐和正负功能

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可以说是复杂的,为了更好的说明这种复杂性,我们借助于默顿对于“显隐功能”和“正负功能”[6]的术语来加以阐明。

运动对于健康的功能论意义实际上即有“显性”的,又有“潜在”的。显性功能一个重要体现是其“治疗”意义上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配合医生和专业教练的指导,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是运动对于健康的功能更大程度上是“隐功能”,之所以称之为“隐功能”是这些功能的发挥往往不是预期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出于某种习惯、某种生活方式等,这种潜移默化的功能发挥方式是长期的,却是更加全面的。

我们还需要讨论运动与健康的“正负功能”。运动对于健康的“正”功能很好理解,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负功能”的存在,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对于效率的追求,人们对于运动日益急功近利,更容易诱导其负功能的产生。运动的负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运动过量,造成不良后果,甚至造成运动损伤和疾病。第二,运动不得法,采取对自己有害的运动方式。第三,过度依赖运动作用,而对运动以外的外力帮助加以排斥。这些都是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不利的。

2 现代性下运动与健康认知结构形成特点

现代性的背景不仅仅对于运动与健康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强大的建构作用,而且对于人们對这对关系的认知结构提出了调整,人们认知意义上的两者关系结构和两者事实上的关系结构混杂在一起,只有对这两方面都形成认识 ,最终才能解释现代背景下两者关系的真实意义。

2.1 专家系统:运动与健康关系认知的基础

对于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同样有一个庞大的专家系统发挥着作用。从我们进入学校学习,我们身边运动领域权威——体育老师开始告诉我们体育运动对于健康大有裨益,大多数人由此习得了第一种对于两者相关性的认识:运动对健康有益。进入社会之后,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专家和书籍,无论它们告诉我们的内容是什么,都作为一种“实践意识”进入我们的脑中,形成了我们对于这一问题认识的基础。

2.2 传媒的作用:媒介、误导与商业因素

专家系统架构起了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之间关系认知的基础,但是人们对于更多知识、经验的了解却是通过无所不在,铺天盖地的传媒力量。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健康与运动特别热衷,为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很多电视台、网站都提供相关指导,这是对关系认知形成的主要渠道。

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对于传媒的作用我们需要谨慎考虑。比如,传媒力量常常过高地评估某一项运动对于健康的影响,气功、瑜伽等都曾经被一些传媒力量有意无意的“提拔”过。由于很多传播者本身也不是专业人士,受众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想法,可能在运动中发生一些错误,对健康形成不良影响。

正是基于上述两种特质的结合,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知一方面具有盲目性和迷茫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反思性。

3 结语

本文试图了解现代性背景下运动与健康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运动与健康的真实关系。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和行为选择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产生新的特点和变化,如何指导人们进行科学有效的运动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史绍蓉,余玲.大学运动健康(理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

[2] 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39(1):37-39.

[3]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22(4):1-3.

[4] 程蜀琳.运动与健康科学所面临的新的挑战[C]//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4.

[5] 李洪滋.运动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 王胜利,胡美娟.论默顿的制度分析范式及其当代意义[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1(2):100-104.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现代性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艺术追问多样的世界
关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