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的实效分析
——以第54届世乒赛亚军朱雨玲为例

2018-05-30伍方佳彭有新

运动 2018年23期
关键词:快攻接发球落点

伍方佳,彭有新,杨 阳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指站位中、近台,以快攻为主,并配合拉弧圈球的打法,是一种能攻能防的比较先进和全面的打法。朱雨玲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近台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球感好、节奏控制与落点变化能力强,尤其是反手反冲、反拉技术突出,正手相持能力强,攻防转换迅速。在第 54 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中,朱雨玲以4:3战胜刘诗雯,在决赛中以2:4不敌丁宁获得亚军。本文主要对朱雨玲在比赛中运用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的实效进行分析,总结其技战术特点,以期为女子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女子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的实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搜集到3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为本研究提供支撑。

1.2.2 三段指标评估法 采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乒乓球组吴焕群三段指标评估法中对第54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的分析与评估。

1.2.3 访谈法 走访从事乒乓球相关工作及教练,广泛征询意见,使研究更加准确与深入。

1.2.4 录像观察法 观察了2017年第54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决赛的视频,对她们在比赛中的技术特点有直观上的了解,并进行翔实和细致的总结和分析。具体比赛情况如表1。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比率计算,量化运动员各项技术指标使用情况,并使其呈现一定趋势,为对比分析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女子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的发球线路和落点情况

统计显示,朱雨玲在发球线路中,一共使用119次,其中得66分,得分率为55.46%。从使用情况来看,中路最多为50次,占到42.02%。其主要原因是朱雨玲球拍为两面反胶,近台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发球到对方的中路,限制了对手接发球的抢攻,为自己下一板的两面进攻创造条件。反手位一共使用35次,运用最少,由于要调动对手在移动中接球,配合使用,从而达到牵制对手的作用。从得分情况来看,正手位的得分率最高为58.82%,反手位的得分率最低。特别是与丁宁的比赛中,通过发球到丁宁的正手位,让丁宁难以在接发球上积极主动,从而降低其接发球的质量,为自己在反手位的抢攻中占得先机。从发球线路总体效果来看,中路使用最多,正手位得分最高。

朱雨玲在发球落点上,一共使用119次,其中得66分,得分率55.46%。在近网短球中使用77次,得33分,得分率为55.84%。在半出台球中使用28次,得17分,得分率为60.71%。底线长球使用14次,得6分,得分率为42.86%。总体来看,朱雨玲发球以近网短球为主,半出台球为辅,配合少量的底线长球来限制对手接发球高质量回球。从得分情况上可以看出,朱雨玲半出台球得分最高。从观看录像所知,朱雨玲发球后的防守转进攻战术实施坚决,并且在实战效果中运用较好。

2.2 女子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快攻结合弧圈技术发球抢攻段情况

统计显示,朱雨玲在发球抢攻进攻技术中,反手拉、冲使用为26次,得17分,得分率高达65.38%。通过视频观看得知,朱雨玲反手反冲、反拉技术动作小,发力合理,像鞭子一样甩出去,高质量的上台率也是战胜刘诗雯晋级决赛的关键所在。正手拉、冲使用11次,得7分,得分率为63.64%。侧身拉、冲使用10次,得2分,得分率为20%。视频显示,朱雨玲侧身拉球的质量一般,落点太单一,都在对手的反手位,应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侧身的单板质量及落点变化。在发抢中台内挑打及台内拧拉的技术运用较少,建议在今后加强台内短球进攻的训练。在发球控制技术中正反手贴、挡使用最多36次,得17分,得分率最高47.22%。其主要是新材料——球的实施,新球直径的增大导致速度减慢,发过去的球不像之前的高质量,对手相对容易上手进行后面的相持。这说明朱雨玲在形成上旋球后的相持能力较强,攻防转换较快。

表1 第54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决赛具体场次

2.3 女子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快攻结合弧圈技术接发球抢攻段情况

统计显示,朱雨玲在接发球抢攻进攻技术中,正手拉、冲的使用率最高,一共为20次,得8分,得分率仅为40.00%;反手拉、冲的使用为19次,得8分,得分率为42.11%。这说明朱雨玲在接发球抢攻时正反手拉、冲有待加强,在抢冲时注意单板质量及落点变化,为后面的相持环节抢占先机。接发球台内短球的抢攻使用较少。通过视频观看得知,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朱雨玲反手拧拉经常拉空,造成接发球直接失误,在此要加强打关键球的把控能力及心理素质,在平常的训练中加强台内短球的训练,争取在接发球上给对方压迫性。在接发球控制技术中,朱雨玲摆短使用32次,得15分,得分率为46.88%;劈长使用35次,得15分,得分率为42.86%。2项技术的得分率都没有及格。录像观看到,朱雨玲在摆短时首先对来球的落点判断不是太清楚,半出台球可直接上手,造成摆短过高被对手直接抢先上手。在劈长时中规中矩,缺乏突然性。

2.4 女子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相持段情况

统计显示,在相持中,朱雨玲正手拉、冲使用最多为87次,得45分,得分率51.72%;反手拉、冲使用46次,得29分,得分率高达63.04%;侧身拉、冲使用17次,得7分,得分率为41.18%。其中,朱雨玲反手的相持得分率最高,由于朱雨玲站位近台,反手能快抽、快拨和抢冲,也能离台拉弧圈作相持或过渡,反手技术实现一体化。朱雨玲侧身拉、冲的得分率最低,主要是因为其太依靠自身的反手,在侧身相持中不果断,造成回球质量低。

3 结论与建议

3.1 朱雨玲在发球线路上中路使用最多,正手位得分最高。在发球落点上,以近网短球为主,半出台球为辅,配合少量的底线长球来限制对手接发球高质量回球。从得分情况上可以看出,朱雨玲半出台球得分最高。

3.2 朱雨玲在发球抢攻进攻技术中反手拉、冲得分率最高,台内短球的使用最少。在发球抢攻控制中,短球的处理不够细腻,缺乏进攻性。在今后的训练中朱雨玲应加强短球的实战运用。

3.3 朱雨玲在接发球抢攻中,对台内小球的处理多以控制为主,大部分是采用搓长或摆短的回接方式,缺少进攻意识。在今后的训练中朱雨玲争取在接发球上给对方压迫性,并做好后面连续进攻的准备。

3.4 朱雨玲在相持段能够充分发挥正手弧圈球连续进攻,且反手能快抽、快拨和抢冲,也能离台拉弧圈作相持或过渡,反手技术实现一体化。

猜你喜欢

快攻接发球落点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快攻战术运用的对比与分析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快攻战术对比与分析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