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作文素材备料能力的有效教学

2018-05-14吴海平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作文素材观察提升

吴海平

【摘要】为了改变学生写作中因缺乏素材而无从下笔的困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

用“眼睛”观察、善于用“心灵”感悟、善于用“脑筋”分析选择,深入挖掘身边的“过客”和细微小事,并通过写周记和课前演讲的方式加深对素材积累,有效地提升作文素材的备料能力。

【关键词】观察;提升;作文素材;备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为作文无从下笔而苦恼,交上来的作文不是记流水账泛泛而谈,就是东拼西凑胡乱而写,可谓“惨不忍睹”。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或因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没有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不能把所见所闻所感化入文章,作文素材匮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因疏于积累,词汇贫乏,语言表达不到位,缺乏生动恰当的词汇,文章缺乏灵动感,让人读来味同嚼蜡。作文难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拦路虎”,成了达成教师教学目标的“跛腿”。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懂得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懂得捕捉生活的“灵感”,去挖掘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反思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笔”来诉说他们的生活,让学生把“源头活水”挖掘出来。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布置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天天在发生的习以为常的人和事,让学生带着任务,用心地观察、细心地思考,从这些天天都在发生、时时都在改变的事情中汲取作文所需的营养。

观察,顾名思义,“观”为看之意;“察”是体察,即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之意。观察决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認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

在此,现以《夏天真热》为例,讲解善于观察对提升作文素材备料能力的作用。用眼睛看,是没法看见无形无色的“热”,但却可以看到因“热”而产生的各种现象。看身边变幻的玩物,看日常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把所看到的各种景象写出来,就可以写出好多篇章了。比如写“植物在高温下的情景”,缺乏观察体验的人就写了一句“树叶都晒干了”,就草草了事,既不真实,又没法往下写。假如你把头伸到窗外,就会发现并非如此,树叶在夏天不仅没干枯,反而长得更加茂盛了,成了一把许多小动物来纳凉的大伞;沙地上的小草、小花,早上还是笔直的腰杆,在正午的烈日下,全都像挨批的孩子般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这不仅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更解决了“真实具体”的问题。

观察不仅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做生活宝藏的看客,更要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只有学着亲身体验,才能从生活宝藏中获取情感性强、心理活动多、动态变化多的素材。为此,同学们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宣传、劳动、比赛等等,从中体验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态变化,在活动中积累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的材料,使用起来才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观察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观察如果离开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有道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经过思考分析的素材,就是最原始的素材,就是缺乏灵魂的素材。因此,观察不仅要留心,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更要开动脑筋思考,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特色”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只要善于用“眼睛”观察、善于用“心灵”感悟、善于用“脑筋”分析选择,深入挖掘身边的“过客”和细微小事,作文自然能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和“摇曳多姿”的文字精灵。朱自清在细腻深情而生动形象描绘父亲过马路去为自己买橘子那个“背影”,就是有效观察成为提升习作素材备料能力的最佳范本。

当然,单纯地学会观察,没有动手的习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化,甚至模糊消失。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我坚持让学生每周写周记,把本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畅所欲言地诉说自己的心里话,真正达到“用我手写我口”;同时建立课前演讲制度,由学生轮流在课前五分钟演讲,或讲述自己本周的所见所闻所感,或针对时事热点或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主题和语言的点评引导,指出优点,提出修改建议,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素材和动手写作的能力。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作文素材藏身于你我身边,藏身于生活的各种“交响曲”中,只要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能够不断引导学生善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想的好习惯,善于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积累日常生活观察到的点点滴滴,积累具有“独特风味”的生活素材,自然就能写出一篇“色、香、味”俱全的好文!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作文素材观察提升
关于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积累与内化作文素材
培根固本,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