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8-05-14张慧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

张慧

【摘要】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实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面临极大挑战,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成为中职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兴趣、职业意识、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谈中职语文老师如何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他们顺利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语文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遴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既要保证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又要提高学生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所以,应该将“教师专业理论教育为先”的相关理念贯彻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符合当前相关教学考核的要求,将培养专业技能作为教学基础,对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

一、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改革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由教育部在2013年下旬印发,并且决定自印发日起,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将在全国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定于在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考试。2016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实施办法》,决定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國考”。文件明确规定“2016年6月1日以后入学的全日制幼儿师范学校师范生、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生和全日制教育硕(博)士想要具备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格,必须通过全国统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这一规定,打破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一毕业就被认定幼儿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国考”分为笔试和面试,在幼儿园教师相关资格考试的笔试科目共包含两项内容:《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其中,综合素质科目主要对教育法律法规、职业理念、文化素养和教师基本功、教师职业操守等五项内容进行考核。考试内容多,“国考”难度大,通过率低(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在近两年的开展试点工作中,全国性考试共有四次,六个省市共有近三十万人参加考试,通过人数近八万人,通过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八)。

综合素质科目满分150分,题型有: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和作文题。作文题50分,是“重头戏”。如何通过综合素质关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文综合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不仅是他们在校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工具。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沟通能力弱,写作表达能力低下,语文综合能力差。

在“国考”这个指挥棒下,我们必须要努力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从师范生顺利过渡成为名副其实的幼儿教师。

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策略

(一)培养终身对语文教学的学习观念,提升自我教学水平

想要在当前不断发展的教育体制下进行中职文化课教学,必须以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和素质为基础,达到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及时更新和研究教学理念。虽然不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达到万事通的程度,但拥有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顺利组织教学,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保证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和主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相关专业的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拓展教学视野。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时代的发展对学前专业的要求,及时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探索适应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提出过:“学生之所以有高涨的波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是因为课上的有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惊奇和震惊的心理。”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培养兴趣是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环节。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资料是语文课程的优势,可以利用大量音频、视频等辅助学习资料开展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篇目都是名篇、名作,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搜索到可听、可视的相关学习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前期备课过程中,对学习资料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比如利用播放歌曲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处于教师营造的情境之中。在《再别康桥》的导入环节,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林宥嘉的《再别康桥》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文教学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相融合,体现职业意识

以“国考”为契机,激发了师范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一入校,我们就必须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校内要求说普通话,除了普通话课堂教学,语文课也应该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谈读书心得,讲故事,唱儿歌,学期末的自我总结,节假日的安排和收获,学校、社会、国家重大时事政治评论等,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组织演讲和讲故事大赛,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得到锻炼。加强一些应用文体,如计划、总结、便条、自我介绍、求职信和应聘书等的写作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通过读书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帮助学生认知,主要起引导作用。“国考”题型灵活,单凭“记忆”,如果不能结合理论活学活用,也难以通过考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再不能“一言堂”“满堂灌”“独角戏”,而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紧紧围绕教学主体——学生,提升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中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加德纳理论开展《隐形的翅膀》这一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音乐素养进行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影音资料入手,先营造教学氛围,与学生共同演唱,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同时记住美妙的旋律和歌词;接下来将《隐形的翅膀》电影预告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以歌曲为思考背景进行思维扩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思维展开讨论,将积极向上、顽强、坚定的理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应该丧失人生目标和希望,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牢记学习重点,更将难点逐一攻破。

(五)语文教学要科学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长期以来,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考核评价采用闭卷考试,依靠试卷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准,也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过分关注结果,缺乏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很难体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片面性,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新形势。“国考”考试题型灵活,侧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上。因此,应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专业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关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占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想要让学生成为全面型、实用型人才,必须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在“国考”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应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上强化职业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科学评价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实施办法》(教师[2013]9号).

[2] 《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实施办法》(粤教师[2016]2号).

[3] 于兰.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的解析与实践性教学改革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2016(6).

[4]荣欣.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2).

[5]谢家芝.“教生活之需,供职业之用”——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J].课外语文,2013(4).

[6]李婵.学情视角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7(1).

[7]刘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高质量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6(9).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课程改革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课的实效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性问题探析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