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起泡图在小学语文读写训练中的应用

2018-05-14陈洁安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读写训练小学语文

陈洁安

【摘要】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小学则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起步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组织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读写训练不仅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可现状是,我国的小学语文读写训练长期处于低效乏味的状态,语文沦为小学生“最无所谓”的学科。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尝试利用起泡图设计操作性较强的读写训练,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读写,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起泡图;小学语文;读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起泡图(如图1),是由David Hyerle博士于1988年开发的一种思维地图,“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具体来说,就是在周围的“小泡泡”中填上合适的形容词或短语来描述中心“大泡泡”中的事物。它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强,符合儿童的思维模式,并且能把零散的印象加以整合。同时,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在“大泡泡”周围“起”的“小泡泡”越多,就意味着他对这个事物观察得越细致,对特征的把握越到位,所积累的词汇也就越丰富。基于起泡图的这些优点,我们就可以在读写训练中加以应用。

一、用于把握阅读对象的特征

在阅读指导课上,一些课文需要学生把握事物或人的特征,到了小学高年级则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写批注,形成读书笔记。过往的操作只是提示学生要拿起笔来阅读,但是如何更有效地把学生透过文本阅读而获得的信息加以记录,则没有具体的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已经把握住一些事物或人的特征,可是,这些描述特征的片言只语却是分散于文本的各处,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而引入起泡图,我们就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一)用于说明性文章

比如,学生学习《鲸》这篇说明性文章。课文分了几方面来介绍鲸,写出了鲸的不少特征。利用起泡图,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边读边把归纳出来的能描述鲸特征的词记录下来(如图2)。独立阅读的收获不一定完全正确,于是我们可以组织小组交流互动。当学生手上拿着这份读书笔记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他们就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在发现不足时立刻修改完善(继续增加泡泡),形成对鲸的正确认识,也达到了阅读理解文章的目的。

说明文就是介绍一种事物的文体。当学生手中有了起泡图这种直观的工具后,阅读起这些文章的时候,就会更有的放矢,较有效迅速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从而理解文章。

(二)用于叙事性作品

事实上,起泡图在帮助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时会更显功力。

选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叙事性作品,其篇幅开始加长,训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内容是这个年段的阅读训练重点。遇到围绕一个人进行叙事的课文,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起泡图迅速有效地把握人物的特征。例如学习《景阳冈》,作为一篇只能安排一课时完成的略读课文,快速有效地透过文本把握武松的英雄形象是学习的重点。这时候,把“武松”作为“大泡泡”,然后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文中对武松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抽取出形容他个性的词语,写在“小泡泡”上(如图3)。接着,要求学生用文本中找到的与“小泡泡”中形容词相对应的语句作为证据,组织有效的小组交流。一节课下来,有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也有组织有效交流互动的时间,还有最终小组汇报的时间,都是围绕学生手上的那份起泡图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了文中人物描写语句的精妙,还进一步巩固了利用起泡图辅助阅读,快速把握人物特征的方法,真正让阅读指导课成为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经验,学会阅读的课堂,避开了以老师个人理解代替学生学习的误区。

随着学生对起泡图的掌握不断巩固,在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课文时,我都加以运用,继续训练学生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把握能力,以及描述这些特征的辞藻的积累。

二、用于丰富语言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样的练习,我们非常熟悉。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词语,用词语或短语描述一样事物。然而,这种动笔练习存在不少弊端。例如,学生要填写“( )的荷花”这个练习,不同学生会用不同的辞藻去描述,可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有“只想到一个答案就完事了”的想法,几乎不可能花时间多动脑筋想出别的辞藻。同时,由于括号本身的空间很小,也暗示学生填入的“最好是词语”,从而扼杀了许多可能。我们知道心理学里有“跳蚤效应”的说法,“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练习,实际上就是限制了学生追求更高目标,持续积累语言,开发大脑的可能。这显然是与鼓励学生积累词语背道而驰的。

如果我们用起泡图来呈现,情况就大大不同(如图4)。“荷花”的周围起了至少三个小泡泡,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继续增加小泡泡的数量,只要填写的内容符合荷花的实际就可以。同时,还进一步提示学生,可以不限于词语,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只要小泡泡里的内容能表达为“……的”就行。这个充满可能性的练习:一些能力有限的孩子,可能最多只能填三个,但是,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真的就增加了许多小泡泡,而且填写的内容不限于形容词,还使用了修辞手法(如图5)。当这些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完成了这项练习后,我们还鼓励他们交流,在头脑风暴的带动下,那些原来只能填三个泡泡的学生,增加了不少小泡泡,而已经很多小泡泡的学生则还能继续增加。

利用起泡图进行多次的训练,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在描述事物特征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们独立观察一种事物或一个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地遵循了起泡图的思维模式,懂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选择不同的辞藻来形容,从而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利用起泡图的时候,情绪是非常积极高涨的,往往是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兴趣更好的学习动力呢?

三、展望

对于起泡图在小学语文读写训练中的尝试,笔者还在继续。况且,起泡图只是众多思维地图的一种,关于思维地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还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处女地。以上只是笔者的抛砖引玉,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应用被开发出来,供小学语文界共享,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我们的祖国语言。

參考文献

[1]申灵灵,罗立群.思维地图及其在美国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1).

[2]申灵灵,罗立群.思维地图在美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

[3]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4]兰青.思维地图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康城实验学校初中科学课程为例[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5).

[5]徐晨红,蔡亚萍.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的辨析[J].科教文汇,2010(11).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读写训练小学语文
基于英语读写,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强化读写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中英语读写训练的课堂实施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