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8-05-14常爱荣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价值分析

常爱荣

【摘要】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弊端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班级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而在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的出现,为我们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法提供一个较好的技术舞台。“合作互助组”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流、合作、竞争的平台,在此学生共同协商班级管理的方法,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组与组的竞争中共同进步。通过合作互助组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因此本人在近几年的班级管理中实践“明暗两线”班级管理模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与价值分析。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合作小组式管理;班级微信管理;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学校组织工作的基本单位,学生所在班级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感受和参与度,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然而目前高中班级管理,大多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总结起来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专制型”:班级一切行动均由班主任一人决定,学生必须服从,师生间缺乏民主和平等的交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冷漠,班级缺乏凝聚力、向心力;“重智型”:班主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只重视提高升学率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个性培养,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封闭型”:把学生封闭在课堂上、学校里,不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一切活动,造成学生与社会脱节,思想僵化,缺乏辨别是非、抗腐蚀的能力。

这些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时代特征,不适应现代化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弊端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必须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为目的,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而在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的出现,为我们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法提供一个较好的技术舞台。“合作互助组”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流、合作、竞争的平台,这两者有机地结合便可得到既可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方式又能适应现代高中生心理生理特点的班级管理模式。

因此笔者在承担2018届(2)班的班主任工作后就在本班实践了“明暗两线”的班级管理模式。所谓“明线管理”即“合作小組式的管理”: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对整个班级的管理。而“暗线管理”即“班级微信管理”就是由班主任创建一个班级微信群,并拥有管理员的权限,班主任作为管理员,每个学生和科任教师作为成员,共同参与到班级微信中,随时随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生活感悟、学习心得及对班级事务的意见与建议等通过微信上传发表。

下面将“明暗两线”管理模式具体分析阐述如下:

一、“合作小组式管理”的应用与价值分析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与运行机制

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全班64个学生均衡地分为8组,每组8人,选出品学兼优且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各组组长针对本组学生的特长将考勤、纪律、学习、卫生等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位组员身上,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会课上各组商讨管理方法,确定符合本组个性的组名。各管理小组轮流治班,一组管理班级事务一周,负责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考勤等各项事务的记录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记录在班级日志上。这是合作小组的常规管理,而“合作小组”的个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每周的班会设计与主持及板报的内容和形式上。每组在值周结束后由全班同学在班会组织、板报设计、班级在学校各项评比的结果,及班级管理创新程度等各方面给以量化评价打分,在学期末评出分数最高的两组作为“优秀治班小组”给予表扬与奖励。

(二)“合作小组式管理”的应用与价值分析

“合作小组式管理”的模式构成了本班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形式,在这种日常存在的管理方式下,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主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就促使学生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管理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自我约束,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组与组的比拼之下学生既增强了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式的管理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竞争与合作、民主与责任的统一,使班级内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该管理模式倡导“合作互助、互学共进”,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成长!

二、“班级微信管理”的应用与价值分析

(一)班级管理微信的建设

班级微信群由教师创建,班主任作为管理员,每个学生和科任教师作为成员,共同参与到班级微新群中来。本人在接班后立即建立“二班一家亲”学生微信群、“二班快乐父母群”利用微信群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学设计等发布到微信上,与学生家长分享交流。同时学生也在微信中经常发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得,并与其他的学生、老师交流。利用微信平台本人还将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进行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建议,参与到班级决策中来。在微信平台上学生通过分享各种学习课件、文档,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这种管理方式将班级管理形式延伸到了课外和家庭中,尽管这种管理方式没有发生在学校的教室里,不是人人可见的,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控制着班级,它将学生、家长和教师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教育管理的暗线。

(二)“班级微信管理模式”应用的价值分析

社会在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疏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是越来越少,而且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的社会交互往往是面对面的交互,师生的交互往往只局限在课堂上,而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大多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学生真正能跟教师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而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所有的信息,去关注学生的想法。而微信可以将师生之间的交互拓展到课下,有效地整合现实的交互空间和虚拟的交互空间。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不太愿意将心里话真正直接用语言向教师表达,更多的将自己对某件事的想法、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况等写在微信中,而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实现真正的零距离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心理动态,并给予指导。

而对于班级的活动、班级的事务协商等,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发布话题会的方式进行舆论监测,从而得出合理的建议,为班级的建设做出更好的决策,使每个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微信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得它在信息发布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发布重要的通知、班级决策、作业等信息,让学生更方便地了解班级动态。

(三)班级微信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微信作为一个创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教师学生熟练使用微信自然很容易实现,但由于微信定位于娱乐、分享、交流,学生要利用其进行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要求都特别高,为防止有的同学会沉迷网络,甚至在上课的时间都在微信或QQ上,影响学习,微信平台需添加一些控制功能,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登录,每天在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每天微信内容的发布不得超过20条等。

总之,三年以来通过“明暗两线”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传播的工具,将班级管理的空间扩大到校外甚至是社会,紧密地将学生、家长和学校联系到一起。最大限度发挥了高中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的增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让教育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拓展了教育教学的空间,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志芬,徐子仪.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若干弊端[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王世群,张干.微博在中小学的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远程教育,2010(7).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价值分析
浅析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商模式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价值分析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探讨化妆造型对舞台戏剧的价值及运用方法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