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价值分析

2016-10-25刘乐

体育时空 2016年8期
关键词:价值分析高校

刘乐

中图分类号:G822.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开展过校园马拉松运动的多所高校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马拉松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其独特的优势,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校马拉松运动开展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高校 马拉松运动 价值分析

一、我国马拉松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981年9月,我国举办了第一届正规的马拉松比赛,即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但当时民众对马拉松比赛还没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接触,直到1998年,北京马拉松赛进行了里程碑式的改革,它开始将比赛面对全社会开放,同时把完成比赛时间由原先的3个小时延长到5个小时,另外还开展了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迷你跑等难度相对较低的比赛项目。这一重大的改革使马拉松运动彻底打破了专业运动员与业余选手之间的界限,改变了其他运动项目对比赛要求的严苛,解放了传统竞技运动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使马拉松运动开始真正的走入大众的健身生活中去。

二、高校开展校园马拉松运动的必然性分析

(一)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其必然性

我国高校正处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生活而存在,在校的大学生也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的个体,高校、学生和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意味着高校和学生会为了能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会对社会中的种种事物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和演练。当今城市马拉松发展十分迅猛,高校也具备开展校园马拉松的条件,在校大学生普遍也具备参加长跑运动的能力,因而校园马拉松也应运而生。

(二)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其必然性

目前正值我国高校体育在育人方面存在问题的多发时期,校方较多关注的是竞技性体育运动的规模和最终的运动成绩,往往忽视了真正能够展现高校文化、高校精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没有完全能够做到动员起大部分的普通学生。尤其是高校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中东部地区。以杭州高校为例的调研发现,在较少或者根本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中,34.73%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去运动;30.30%的学生认为没有场地去运动;10.37%的学生认为没有同伴陪同去运动;24.59%的学生认为没有专门的体育指导老师去指导,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并未从体育运动中获得切身实际的、健康的、愉悦的运动体验。而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体育锻炼硬件的供给不足,正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的解决如上问题,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的一大难题。而马拉松运动对客观因素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较低,能够很好的解决如上的诸多难题,实施起来也相对方便,因而在高校体育教育背景下的今天,颇受校方所推崇。

三、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内涵

(一)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定义

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马拉松运动,而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由校方主办,体育企业或公司协办,以高校校园内的自然道路为比赛跑道,以校内人员担任裁判和志愿者,以5到10km为主的,面向全校师生的一系列健身长跑类项目。

(二)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特点

1.参与人数的庞大

以南京多所举行过校园马拉松的高校调研为例,其中校园马拉松的参与师生人数平均为3000人左右,占全校师生人数的8.9%-12.7%,而位居第二的校级活动的参与人数不足200人,从两项活动的参与人数之间的对比,就可以清晰的发现校园马拉松运动是目前高校开展的项目中,是最受师生所喜爱的活动,有着较高的人气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参赛路线便利、恰当

提及比赛,时间、地点这两客观方面就必须精心去考虑,而举办时间又相对与举办地点来说,较为自由,故而参赛地点的选择成为举办比赛的客观方面之中的首要考虑因素。以往的城市马拉松十分注意参赛路线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点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该城市独特的风景与文化;第二点就要保障此次比赛不会对当地交通造成过多的压力和负担。而校园马拉松采用的是校内自然道路,对城市交通和校内正常办公教学相对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同时也可以尽情展示校园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气息,因而在校园马拉松比赛在参赛路线的选择上十分恰当。

四、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价值分析

(一)学生运动目的性质的转变

人习惯的养成受到其思维和意识的影响,所以,如若想要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那单单只依靠外部的强制力去约束和监督,反而会起到负面不利的影响。而校园马拉松是自主参赛,自愿报名,不会有成绩的约束,更不会有名次的要求,对传统的学校体育比赛来说,是一场深远意义上的改革,学生由过去的测试、竞赛等被动跑变如今的主动跑,一改往常测试跑、跑早操的习气,更加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同学主动参与。

(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当今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低下,已然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而马拉松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有益影响也早已深入人心,在目前的大学教育背景下,校园马拉松运动作为一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手段,深得公众的认可,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自我体质的认识和锻炼,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进一步的增强自身体质。

(三)有利于学生塑造人格

一场的校园马拉松运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不仅会促进学生养成爱运动的习惯,也会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通过较长距离的长跑,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识品质,也会让他们结识更多的跑者,在运动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通过校园马拉松运动,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造成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学会懂得生活的意义,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秦军,朱霞.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C].短论.

[2] 夏韦恩,吕红,杨洁.马拉松运动[M].内蒙古:内蒙古医学院印刷厂.1998年9月,第1版.

[3] 俞建通,施文忠.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长效机制研究—以福建普通高校为例[D].

猜你喜欢

价值分析高校
浅析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商模式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