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伤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式及价值评估

2018-05-14李淑清李明华刘冬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实施方式价值评估护理风险管理

李淑清 李明华 刘冬梅

[摘要] 目的 探讨与评估烧伤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式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烧伤科收治的烧伤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12.0%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文书书写、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理论考核等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与对照组80.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烧伤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非常显著,即可有效减少各种护理差错,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烧伤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式;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b)-0086-02

在临床烧伤科中,其具有突发事件多、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较为危重,且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因而与其他科室相比,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较大[1-2]。而为了降低护理风险,则烧伤科必须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从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3-4]。因此该文即对烧伤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式及价值进行了探讨与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烧伤科收治的烧伤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16~58岁,平均年龄为(40.14±3.12)岁。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17~59岁,平均年龄为(41.23±2.17)岁。两组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①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即由高年资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共同组建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各环节护理工作实施质量控制,负责对风险管理制度予以制定,并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和识别,以加强风险监控。同时对重点环节的处理流程以及常见风险预防预案进行制定,例如交接班制度、患者转运流程、心理干预制度、并发症应急预案、急救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查房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会诊制度等,由小组组长对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②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即根据烧伤科的基本特点,由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根据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逐条分析,并通过讨论、汇总等,建立对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并制定专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护理差错管理制度、安全用药制度、输液及输血核对制度、高危环节控制、专科人员培训、仪器设备突发故障预案、意外事故风险预案、大面积烧伤者抢救预案、紧急状况护理人员调配预案、突发群体伤预案,根据烧伤科的特点对上述制度和预案进行修订,使之形成护理风险管理手册。③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即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能被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注意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以增强其高危意识。同时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的护理差错分析方法,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需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讨论,以纠正不足之处,分享丰富经验,从而确保能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实现预见性发现和针对性处理。④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即由于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病情复杂,且既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其掌握一些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多数护理人员护理经验缺乏、培训机会较少,且多为聘任制,因而必须对其加强护理培训,即包括应急事件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沟通技巧、心理干预、操作技能、专业理論知识等,以增强护理人员发现和处理各种风险事件的能力,提升其护理知识水平以及护理能力。另外要求书写护理文件时做到详细、全面、真实,且要不定期检查护理文件的书写情况,以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用以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12.0%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文书书写、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理论考核等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与对照组80.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烧伤科患者除具有大量体液丢失、伤后疼痛、休克等临床症状之外,还常常合并有吸入性损伤,且容易引发一系列复合性损伤,如腹部损伤、胸部损伤、头部外伤等[5-6]。而针对此类患者,在护理期间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护理风险,而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出现护理风险,则需对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即通过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既能促使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具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能促使其掌握应对和处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其护理能力和水平的目的[7]。该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12.0%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与对照组80.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8]报道一致,表明针对烧伤科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烧伤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非常显著,即可有效减少各种护理差错,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迪,刘冬梅,李明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应用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6):106-107.

[2] 王利娇.烧伤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0):162-164.

[3] 任淑锋,任秋菊.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ICU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6):152-153.

[4] 郝芬.烧伤科护理工作压力分析与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5):22-24.

[5] 郑素花,陈惠莹,马迪迪,等.风险管理在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2,24(5):384-386.

[6] 冯苹,胡敏,沈美芳,等.烧创伤中心的护理管理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32-836.

[7] 任海燕,蒋秋萍,张寅.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6,16(2):57-60.

[8] 侯冬霞,曹志英.影响烧伤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187-189.

(收稿日期:2018-02-06)

猜你喜欢

实施方式价值评估护理风险管理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价值评估方法理论综述
近海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探讨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频率效应在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