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8-05-14王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消化内科应用价值

王静

[摘要] 目的 针对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实际应用价值观察。方法 研究选择时间2016年4月—2017年4月,以该院消化内科12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3例,常规带教模式)和观察组(63例,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管理水平评价和两组护生整体护理综合考核对比。结果 观察组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职业素养得分为(97.3±3.4)分和(97.8±3.2)分,对照组为(91.2±2.1)分和(90.3±1.4)分,观察组带教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专业知识为(95.7±5.5)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6.8±8.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实践能力为(95.7±5.5)分,高于对照组(80.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化内科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带教老师教学能力,从而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水平,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b)-009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对于医院的要求再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疗而已,对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逐步成为了护生进行临床工作前必要条件和基础。临床实习是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护生良好职业道德、巩固专科护理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医学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1]。通过系统、有效的实习,能够提高学生对临床常见病的综合分析能力、防治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生及时获取信息能力、职业素养、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通过规范化护理带教教学可以引导护生将理性认知逐渐向感性认知转化,而实习阶段,带教老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在学生实际能力、职业素养提高中发挥巨大作用[2]。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和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步伐,医学教育变革成为医疗事业未来发展形式和必然趋势。为明确规范化临床带教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实践价值,该研究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科室126名实习护生带教情况进行分组研究,对各自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消化内科实习的12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为分组原则将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63名和观察组63名。男护生18名、女护生108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2±0.7)岁,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6名,带教老师为本科毕业,临床工作经验≥10年;护生组间、带教老师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延续该科室传统带教方法与模式,护生进入科室后,详细讲解科室规章制度、带教教师、人员构成等,各級带教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

观察组: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①严格审核带教老师资质。带教老师是护生学习的启蒙老师,是由护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关键所在。不仅发挥着业务技能指导者的作用,也是医德医风传承的引路人,是护生言行规范行为的示范者。带教教师的行为、职业态度均会潜移默化影响护生,在其职业生涯中产生巨大影响,带教教师既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职责,同时由培养医德医风的双重职责,带教教师的修养、思想导致、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观念直接对学生日后工作态度等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把控、审核带教教师的资质为重中之重。带教老师必须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积极政治觉悟,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对符合要求带教老师进行定期统一培训。②礼仪、语言规范指导。对于患者要热情有礼貌,“请”字开头,“谢”字结尾。仪表大方整洁,胸卡佩戴齐整,帮助护生树立法律及护理安全意识。③制定消化内科带教纲要。第1周,主要教学内容为学科相关条例、环境、内容、注意事项、医疗事故处理原则、疾病特征、基本观察及护理手段等。第2周,消化内镜应用为重点,学生需熟练掌握内镜治疗关联仪器、药物,熟练掌握对应观察指标、禁忌证、适应证、检查中患者表现观察、评定以及应对护理流程。做好胃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ERCP等检查,肝脏介入治疗、鼻胆管观察等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等工作。详细记录留置胃管术及灌肠术的操作重点。第三周查房,掌握防压疮护理;掌握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胰腺炎患者饮食指导和特殊护理技能。进入实际查房业务学习流程,鼓励护生多提问题。第四周准备出科前综合(理论考及操作)考核。④定期考核,调动学生实习主动性。校方定期抽查教学情况做出评价,督促带教老师查漏补缺。出科前对学生实习表现做出点评,对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1.3 观察指标

由带教教师及骨干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整体护理综合进行考核,试卷满分为100分;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评价。

带教对学生专业能力考核评分标准:病例汇报、实习记录各5分,患者有效沟通、护理记录、患者及家属知识普及和健康指导、患者评估及护理诊断各10分,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各25分,共计100分。

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小于6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整体护理综合考核对比

临床观察,观察组专业知识为(95.7±5.5)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6.8±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践能力为(96.8±4.2)分,高于对照组(80.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评分比

观察组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职业素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化内科是人体内涉及知识面最为广泛的科室,集食管、胃、(大、小)肠、肝等重要脏器为一体的临床三级学科[3]。疾病类型复杂、病情隐匿多变,易混淆,病情复杂且进展快,处置不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及专业技能强的护士,有助于紧急情况下提高抢救成效、质量。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医护人员具备过硬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就显得尤为关键。

护生如何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有效针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成为目前医学界主要讨论的问题。传统带教模式存在较大弊端,无法满足护生个性化需求及现代医学教学需求,护生进入科室后,带教教师仅仅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培训等,程序过于模式化[5]。护生只有理性接受没有感性消化和理解,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工作中只是趋于简单护理、输液等机械化操作,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和突发事件没有应对能力,缺乏相应知识支持。规范化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综合性管理培训模式。对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有积极提升作用。增强对带教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教学能力关键所在,是实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实际相结合重要手段。实行带教教师考核制增加了带教老师责任感,促使老师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使自己专业知识积累不断增厚,为规范化教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护士们经过专业培训,不仅提升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关键是护生们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个人素养也得到了升华,真正实现了开展规范化管理模式目的[6]。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生、观察组带教老师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能够实现带教教师、护生双向效果,具有顯著价值。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具有鲜明学科特点,通过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可以使护生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本学科,提高其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为临床提供优质、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丽雯,何素娥,许香慧.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17-18.

[2] 石仁霞.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在消化内科的实施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5):159-160.

[3] 梁翠玲,刘玉琼.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在消化内科的实施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150-152.

[4] 朱帆黎.规范化带教模式在消化内镜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100.

(收稿日期:2017-11-14)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消化内科应用价值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