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

2018-04-19张郢峰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化工专业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运而生。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重视实際操作,而且对实验材料、仪器设备等要求严格,信息化教学通过仿真模拟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熟练度和成功率。本文以化工类专业课程中具体的教学任务(固定床反应器教学)为例,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

21世纪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化教学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正处在精力旺盛的青春期,喜欢突出个性,对新事物的敏感度高,信息化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和思路

简单来说,教学设计就是围绕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合各种教学要素,并结合学生特点而制作的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信息手段,将数字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融入教学方案,与一般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现代信息教学理念,重点转化信息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建立新型教学体系。信息化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多媒体化,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更新,代表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核心,化学反应器操作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以固定床反应器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分析如何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环节安排。必须说明,本次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掌握了固定床反应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仪器参数和一些简单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故障分析,对反应器的一些常见异常状态进行原因分析,并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另外,需要学生掌握如何通过仪表数据判断化工生产运行状态。

二、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环节的安排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关系到信息化教学能否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环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探索式学习。

(一) 学前预习阶段

得益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学不仅可以借助本校教学资源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等校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登录这些平台,搜寻并学习与课程有关的信息,为了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进行在线测验,同时根据测验结果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网站实时更新课程动态,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安排。

(二) 任务确定阶段

固定床反应器的故障分析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枯燥的操作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化工生产又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工作,必须引起学生的充分警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幻灯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在导入新任务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的危险性,明确故障分析的重要性。

(三) 任务实施阶段

1. 教师演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对固定床反应器的苯加氢实验进行模拟,分析常见故障的处理思路并加以演示,重点是将分析思路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紧跟分析思路,在软件上进行同步模拟操作,边学边做提高教学有效性。

2. 方案制定

实验任务应分组进行,教师可安排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小组成员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资源,搜集信息、讨论制定方案,并将方案上传到教学平台。

3. 电子模拟

在电子模拟阶段,教师应安排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方案,在软件上进行苯加氢模拟操作,让学生自己检验方案是否可行,然后根据模拟操作的结果适当引导学生,让其进一步修改方案并上传。

4. 正式点评

经过两轮方案制定,教师应对各组所上传的方案进行正式点评,结合仿真模拟结果,对比每组方案的优劣,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归纳总结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5. 仿真训练

学生根据最终方案再次进行仿真训练,重点观察上次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最终方案与初次方案的异同点。

6. 实际训练

将实际训练安排在两轮模拟之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仍然按照事先的分组在企业真实环境中操作,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分工合作进行故障分析与解决。

7. 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平台上开展课后测验,引导学生对本次任务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传实训报告。

(四) 评价总结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是信息化教学的最终阶段,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虽然这一过程不涉及实际操作,但评价总结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是促进学生提高的关键。评价总结应由师生共同完成,避免教师片面性评价,开展师生互评,共同总结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时,要综合学生整个任务过程的表现,将学生所展现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等和任务完成度一起纳入考核,实现多元化评价。另外,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的答疑专栏与学生交流任务感想,接纳学生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安排。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科技逐渐普及的当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必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行为。信息化教学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尽快完善信息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涂郑禹,柳琦,李磊等.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N].天津电大学报,2014(4):35-39.

[2]于荟,于清跃,赵利顺等.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17,45(2):147-149.

[3]刘绚艳,易卫国,舒均杰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单元操作》信息化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23-224.

作者简介:

张郢峰,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化工专业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化工专业气相色谱实验教学思考和改进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 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