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卷分析

2018-04-19毛红诗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历史

摘要:历史科命题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教育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编印的《广东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和教材改革的路线方向,突出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最新变化。

关键词:历史;试题结构;阅读理解

一、 试卷结构

1. 题型和题量:保持惯性,力求平稳

2. 试卷内容分布及比值比例:遵循考纲,比例合理

命制有据,体现了终结性与选拔性。没有广东地方史等乡土资源的知识,可能是面对广东省大面积市县的统一考量。综观整张试卷,中古史21分,中近史31分,中现史12分,世古史3分,世界近代史15分,世界现代史18分,中近史的比重还是重头戏。

二、 试卷特点

1. 试题结构难度稳定,突出主干知识,侧重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的考查

试题对教学内容既有一定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方向。教学知识点的覆盖面在70%以上,没有特殊难题,普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能,总分拿分率在78%以上。试题总体上难度适宜,选择题失分率低,综合主观题取分率低。难易有度,体现了基础性与发展性。

选择题问法新颖独特,不是干巴巴似的直接提问,而是提供一些情景材料,材料简单明了,提问不需要多次拐弯抹角。材料题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材料的能力,形成对问题正确的判断并得出认识,试题体现了灵活性,避免了过去学生对知识单纯的死记硬背。

试题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新石器时代、西周分封制、丝绸之路、历史阶段特征、宋代都市生活、闭关锁国、《南京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新中国成立、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美关系、西欧城市的兴起、新航路开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突出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揭示出丰富的历史内涵,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结论统计比例如下:中国史比例高达68%,古代史和现代史比例基本相当,近代史为两者一半。世界史中现代史也与中国古代史、现代史比例略低,古代史没有题目考查,近代史两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点有第2、6、7、14、23题。注重考查学生史料意识有第1、22题(图片史料),第8题(图表史料),9、10题(文字史料)。注重考查学生整体归纳能力有第4、5题。题目体现国家意识的有第12、15题。第16题体现外交政策各方面都会作出让步的观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外交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现象,外交中,政府其实做了很多努力。

2. 突显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历史教学导向

2017年我省历史中考试题既坚守了中考改革方向又稳中求变,与时俱进,在题型结构和试题立意上又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突出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解题能力的考查。如综合题26题13分的考查中,以“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四小问题综合运用了时间判断、表格比较、选择概括、评价解析等学科思维,对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将四道材料的简答题整合成一道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盛宴,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做题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第26题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与教材表述的不一样的北洋政府。

3. 关注热点和周年大事

关注热点和周年大事是历年中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和时代气息,试题的内容与当前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人人都有话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3周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中英美关系、一带一路等时政热点,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现实,要求学生具备历史基础知识去诠释现实问题的能力。体现时政热点:27题考查国际关系,特别是从当今的国际格局来思考。

三、 建议要求

建议考纲早些出,给广大老师明确备考方向。题目的难度应该更有一惯性。建议选择题试题运用最新的情境,更接近生活的变化(如微信支付、高铁、无人驾驶、共享单车等新现象)来组题,在历史学习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激发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建议材料题更突出时代主题,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如大国崛起、中国梦、一带一路、国家统一等做文章,凸显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 试题导向和启示

试题对于老师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中考历史试卷启示我们教者:

1. 注重史料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要用书籍丰富自己,用思想引领课堂。平时多读书多积累,进行人文素养积淀,做有思想、有灵魂的老师,课堂才会有生命活力。

2. 引领学生“活学活用”。不可否认,先要踩实历史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记牢、记“死”知识点,然后才能真正做到“活”用,做到用历史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贯彻“内外迁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 要以史为鉴。历史总在惊人地不断重演,要用历史的现象来解读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让歷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用历史的智慧来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照娜.人教版“洋务运动”一课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18期.

[2]于志洪.智力大挑战[J].初中生必读,2015年10期.

[3]课外练习及参考答案[J].中学生数学,2015年18期.

作者简介:

毛红诗,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历史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途径探析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新历史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