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摘好自己的“一穗麦子”

2018-04-19王艳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

摘要:课堂上正在进行着一次智慧之旅——学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最大的麦穗》。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

关键词:一穗麦子;教育;课堂

课堂上正在进行着一次智慧之旅——学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最大的麦穗》。

“同学们,弟子们寻寻觅觅,到头来却两手空空。如果你去摘麦穗,你会怎么做呢?”我抛出了问题,孩子们陷入了沉思。只一会儿,不少小手就高高举起。我随意喊了其中一个,他自信满满:“我进到麦田里,看见哪一穗大一点,我就摘下来,然后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比较,看见比我手上一穗更大的,就扔掉手上的一穗,摘下那穗更大的。反正我的手上一定要有一穗拿着。”话音刚落,教室里遗憾声一片,因为他说出了其他人心中的答案,抢了其他人的风头,让其他学生涌起了“羡慕嫉妒恨”的浪潮。

“你们也这样想的?”我好笑地问。

“是——”异口同声,高声齐呼。小得意的样子挺可爱!

“没收到你们这样聪明的弟子,苏格拉底真是个大损失!”我调侃着,“却让我拾了个大便宜!”孩子们被我逗笑了,个个见牙不见眼。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我真诚地与孩子们拉起了家常。“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大家觉得老师该怎么做?”

“我建议老师上好每节课,学生把每一节课的知识学好,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谢谢你的建议,你是我的老师!”我真心与之握手。“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们要怎样做?”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要实现我的梦想,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把每一节课的知识学好,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这样才能考进医学院。”

“我的梦想是……”

……

小手林立,这里是放飞孩子梦想的地方!

学到这儿,教学的任务似乎已经达成,但我还想“刁难”一下这些“小得意”:“可是孩子们,人生中有的机会或许只有一次。如果老师再加个条件,走进麦田,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而且只能摘一次,你会怎么做呢?”

前面一路走一路扔的方案在这儿肯定行不通了,孩子们有的茫然四顾,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陷入沉思……我翘首期待……

“随便摘一穗碰碰运气?”我故意说。

“不行!要是运气差呢?”孩子们纷纷反对,“只有一次机会,不能就这样浪费!”

啊~知道谨慎对待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个故事,类似的一个问题:怎样经过一片树林摘最大的浆果,只能摘一次,还要比赛谁最先出林子。这是给高中生的问题,反映的是各人不同的人生态度。答案是各不相同的,反映的是当代高中生不同的价值观,很值得反思。在这儿问六年级的小学生,会有惊喜吗?

一会儿,有人举手了:“我先在脑子里想一想最大的麦穗大概有多大,看到差不多的,就摘下来。”

“你觉得他的做法可行吗?”我心中暗喜。

“我觉得可行。因为他并没有盲目地摘,而是有计划地去做,相信他摘的麦穗会是最大的。”支持者分析得还挺有道理。

“我觉得要这样做,必须要非常熟悉麦子,知道麦穗大概能长多大,否则有可能会失算。”这是更清醒的提醒,更让我惊喜。

“你们说得真好!人生之路只能走一次,我们要及早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对自己能碰到多大的‘麦穗要有预见,量力而行,才能摘到自己人生中的‘最大麦穗。”孩子们若有所悟。

又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可以把麦地分成两个部分,前一半,我边走边看,看看麦穗最大能长多大。到后一半,我看到差不多最大的,就把它摘下来。”

学生们不禁为他鼓起掌来。

“这个方案妙在何处?”我追问。

“他不仅有计划,还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我觉得他摘麦穗的时机抓得很好,这样很容易摘到最大的麦穗。”分析非常到位。

“是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是我们重要的生存之道。另外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都是机会吗?不一定。说到这儿,我就想到了学生的早恋问题。”

六年级的大孩子了,大都已经开始迈入朦胧的青春期。听到“早恋”这个话题,忸怩中带着一丝兴奋,不少人眼光闪闪,嘴角弯弯。

早恋,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家长、老师往往避而不谈,仿佛不谈就不会发生。殊不知,这些早恋的小情愫不是回避就消失的。我面前的个别孩子的异样表现不就是最好证明吗?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师长的引导就更为重要,这其实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今天,我不打算回避。

“你们觉得早早就摘下麦穗的人像不像早恋的学生?”孩子们点头。

“当他们往前走,看到更大的麦穗,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他们会后悔为什么那么早就摘下麦穗。”

“就好像——”我继续引导。

“就好像早恋的人后悔为什么那么早谈恋爱。”有一个学生抢答。

“对,他们早早摘下的‘麦穗,其实不是机会,而是诱惑。他们未能看清,因而后来只能后悔莫及。这就告诫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诱惑,你們千万不要错把它当作机会。当你的学业完成了一定程度,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担当,那你就能动手‘摘麦穗了。愚者,会把诱惑当作机会;智者,把握机会,实现成功。”教室里一片肃静,学生郑重其事,凝神聆听……

这样的课堂,是我现在能摘在手中的最大一穗;这样的“碰撞”,就是我教育梦想起航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赫伟.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句话[J].小学生导读,2010年Z2期.

[2]苏格拉底的故事[J].小学生作文向导,2009年Z1期.

作者简介:

王艳,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