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段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8-04-19康佩珊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理论研究当中,研究者认为,学生通过课前对于所学课程进行预习,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环境中寻求学习方法,掌握学习重点。本文通过多年小学低年级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汇总出小学阶段的学习困境和学习状态。提出了借助预习课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构想,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小学学习;学习能力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课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由于对于世界的认识较为粗浅,对于抽象化的概念学习存在一定困境。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转换,使抽象的事物转变成为常见的具象事物,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理解,而这一过程则是教育开展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小学低年段的教学已经卓见成效,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预习教学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

一、 预习方法教育

(一) 预习的基本思路培养

预习作为新课程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联想而言有着突出的作用和价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自我联想的方式能够将相对抽象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生活事物,并进行掌握。在小学一年级阶段的数学认识数字课程中,学生对于抽象的阿拉伯数字很难进行记忆和掌握,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的方式,通过图画对阿拉伯数字进行展现,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记忆和理解。在预习中,教师可以将引导的过程转化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指导的方式,在开展课程之前,帮助学生对未知的课程进行预先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构想、想象等方式,形成学习内容和生活之间的关联。例如在图形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卡片的方式,将图形的特点在卡片当中展示出来,再分发给学生。学生通过画笔和想象,在卡片上进行绘画,从而形成联想和构思的能力,最终更加简单、轻松地完成图形学习。

(二) 预习内容的提取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想要从预习课程当中获取到重要的关键学习信息十分困难,一些学生对于未开展学习的课程内容有着天生的恐惧感,而有些学生则不能够在未学习之前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掌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教学内容,将预习的方法和预习内容的提取技巧融入其中,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学习知识点,又能够了解学习方法。例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当中,教师在进行《草》这篇古诗文的讲解时,要将生活中“草”的形象与诗歌当中“一岁一枯荣”的基本规律相互结合。学生通过生活习惯的了解,对“草”这种事物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了解到作品当中“草”的特点。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对诗歌中“草”的形象进行绘画,通过同桌之间的彼此交换,来了解不同同学所认识的“草”的形象,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想象和绘画的方式,对未学习的课文当中的主要内容进行预先的理解,最终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 预习课的设计

预习课是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的形式,将预习活动转变成为课堂活动,由教室进行引导,实现课堂上的预习互动,使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预习体验和知识获取体验。

(一) 预习课的环节设置

与以往的预习方法不同,预习课作为一个有着基本课时时长的课程,需要具备一般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得体、是否具有趣味性,将是预习课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点。笔者在进行教学方法研究时,对预习课的环节设置进行了充分地研究。为了兼顾知识性和娱乐性,笔者在进行预习课的环节设置时,格外加入了互动交流环节和角色扮演环节,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充分达到活跃氛围的目的。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开展《邮票齿轮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预习课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在预习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从每组当中选取两名同学,分别进行发明家阿切尔和阿切尔身边手拿邮票的先生的扮演。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当中的情节设定进行发挥,从而了解到邮票和别针之间形成的小孔的关联。在每组同学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组内的其他同学则应当认真观看表演,从中了解到阿切尔所受到的启发,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预习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器材,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内容表现,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和了解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对于学生来说,预习课的主要目标应当在于引发其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之上。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不必放置在重点的课程内容之中,而是转变思路,将设计内容改变成为环境营造和声音模拟,通过独特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当中的年月日的认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拥有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展现出来。每到一个自然景观时,学生就能够脱口而出相应的季节,并在脑内对这一季节所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充分的联想,从而构思这一个季节在一年之中的发生时间,最终完成对年月日等时间特点的形象化掌握。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段的教学方法中,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预习,可以自发地形成对于未知事物的想象,从而形成探究的动力和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对于教师来说,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应当对预习课重视起来,通过趣味化和丰富化的预习课设计,使预习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1]冯文秀.牵一发而动全身——谈小学低年段预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98):53.

[2]高兰平.预习,给孩子一个成功的基点——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8):143.

作者簡介:

康佩珊,小学一级教师,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龙海市石码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介绍
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指导预习,提高学生学力
让“预习习惯”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