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与途径

2018-04-19郭忠芳

考试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关爱贫困生幸福感

摘要:贫困生相比于其他学生而言,不仅在外在物质条件方面匮乏,而且在精神层面有许多障碍,其中主观幸福感低下是比较显著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贫困生;幸福感;关爱;自强;人格

对于贫困生来说,他们由于受到经济情况不佳、成长环境有所缺陷等限制,心理层面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这也是他们缺失幸福感的根源所在。在高职院校中,贫困生往往占据一定的、不可忽视的比重。而高职学生趋近成人,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调节好心理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发展和生活。因此,提升这些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应成为心理教师的重要使命。我认为,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可以参考如下三种策略。

一、 优化院校环境,构建关爱格局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贫困生常見的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都需要环境的感染才能助其敞开心扉、融入集体,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据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积极构建关爱贫困学生的格局来优化环境,促使他们受到环境的影响,真正感到幸福。

院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可以适当地多给贫困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比如组织辩论比赛时,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口才好或者喜欢辩论的贫困生;团队合作比赛如创业大赛等,可以引导学生们带动贫困生参与。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使他们融入集体,更赋予了他们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减弱自卑和自闭心理的影响。

再比如作为心理教师,我常常找贫困学生谈心。首先,谈心的时机要适当。比如在课后邀请他们来办公室,这样并不会引起大部分同学的注意,从而避免了他们被“特殊看待”。其次,谈心要以友好、平等的形式。比如我会调整自己说话的语气,努力营造出“知心姐姐”的感觉,同时谈话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针对其家庭情况或经济状况展开对话。可以从兴趣、爱好入手,侧面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再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如态度消极、有自卑感或者不愿与人交流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目的地引导。比如鼓励他们去认识三五个新朋友、主动参加一次集体活动等。环境的优化和关爱格局的构建,是贫困生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和基础。

二、 确立自强精神,辅助规划发展

精神动力往往比物质条件更为关键,贫困生虽然在物质方面无法跟同龄的学生看齐,但是精神的强大是其积极投入生活的主观要素。据此,教师们可以引导他们确立自强的精神,辅助他们规划未来的发展,使他们在精神动力之下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

比如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反映自强精神的事例,如孙子膑脚却坚毅而不懈地编著了《兵法》、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故事、林语堂踏实教学迎诋毁的故事以及“盖茨第二”微笑举杯对讥讽的故事等。这些名人真事总能让贫困的学生找到心灵的归属感,同时会赋予他们强劲的动力,自强精神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强大的心灵才能战胜生活中的风雨。

再比如,我常会鼓励学生们对未来做一个规划,近期的、长期的都要做。规划可以为他们的人生指引方向,规划是对人生负责任的表现。我鼓励学生先列一个近期的规划,如到毕业之前想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业水平、获得哪些技能、准备向哪个方向就业等等;然后列一个长远的规划,比如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拥有什么等。自强精神的支撑和对发展的规划让他们找到精神动力,同时产生期待并自愿为之奋斗。

三、 培养健康人格,提升幸福认知

健康的人格是人们形成主观正确而积极的感受的必要条件。而幸福感的树立不仅是主观积极感受的体现,更是使生活更加快乐的法宝。因此,教师要着重发展贫困生的健康人格,可以从提升其对幸福的认知做起,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

比如每学期我都要组织一堂以“幸福是什么”为主题的心理辅导课。在课堂上首先我会提出“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列出一份清单,把自己眼中的幸福罗列出来。之后我会组织大家互相讨论,看看彼此之间对幸福的认知有什么异同。其后,我会让每个讨论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讨论的结果。我发现学生们都越发成熟且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幸福可能源自别人的帮助、和谐的校园氛围以及美好的友谊等,而非物质的攀比等内容。据此,无论贫困学生还是其他学生,都能够纠正对幸福的认知。引导对幸福的重新认知让学生养成更健康的人格,这也是提升其幸福感的不错途径。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来说,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是让其真正感到幸福、快乐的源泉。首先,应优化院校的环境,积极构建关爱他们的格局;其次,要辅助他们确立自强精神,为他们规划今后的发展给予帮助;最后,要发展他们的健康人格,提升其对幸福的认知水平。以上是我关于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初步总结的三种不错的方法与途径,希望能给其他心理指导教师一些新的思路。未来我会继续努力钻研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争取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卢颖,苗元江.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根源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04).

[2]刘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4(26).

作者简介:

郭忠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关爱贫困生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幸福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