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

2018-04-03薛秀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政核心素养

薛秀娟,王 茜

(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在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对于承担大学生“三观”教育重要职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其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特殊使命与社会时代的共同所需。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界定为:21世纪我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并将其归纳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深入回答“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1],是推进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航向和风向标。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教师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培育者。因此,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指教师基础性的、基本性的必备素养,由众多素养因素集合构成[2]。

高校思政课教师,其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2016年12月7日—8日)强调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现在的高校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不再是过去只注重汲取知识的“书呆子”,而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关注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因此,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特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通过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帮助大学生澄清思想困惑,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成为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真正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符合现代要求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来讲,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过硬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较强的学习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勇于实践创新的良好习惯;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的人。

(一)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中,把“有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对教师进行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多元价值观并存,其中不乏有一些错误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歪曲,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重要位置[4],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带头践行者,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对我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政治认同,自觉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增强“四个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道德素养:崇高的师德

教师作为德育以及价值观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指引、示范和激励的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陶行知说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多元道德价值观相互冲突、碰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强烈冲击下,思政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5]

(三)学习素养: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

思政课不仅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核心课程,而且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类课程。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有跨学科的广博知识;不仅要关注理论前沿,还要注重社会实践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例如,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功底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了解日新月异的自然科技成果,才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讲清楚原理,还应通过大量的真实例证让大学生真正接受、信服所学原理。简言之,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研究的水平,还能够以广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另外,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信息时代,高校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亟需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探索思政课的育人新路径,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所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具体来讲,思政课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信息化课堂,实现“课内教”与“课外延”的统一,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把知识讲授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制作思政课主题微课微电影,从微课设计、微电影剧本的构思,到微课录制、微电影的拍摄与后期制作,调动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大胆创新完成作业的过程,为其提供了思维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在思政课学习中张扬创新的主体性。

(四)社会素养:社会参与和社会责任

教师不只是“教育者”,更是“社会人”。这意味着,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职业素养,更需要具有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素养。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积极做贡献。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社会参与中展现自身的独特价值——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切实担当起责任和使命,做学生的表率与榜样。如十九大召开后,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即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准备工作;十九大闭幕后,立即成立了十九大宣讲团,深入市区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宣讲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把理论课堂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关心社会发展,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而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国家、高校和思政课教师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有效推动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保障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一)国家与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持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制定者,在学生和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起着至为关键的领导作用。首先,要从宏观层面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从根本上改进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充置,围绕核心素养完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材体系。其次,要及时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法规等,规范、指导和推动高等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改革与建设。最后,要在思政课教师培训中,增加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2018年3月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道,2017年以来,教育部组织200多位思政课专家到250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随机听了3000多堂课,打了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使思政课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然而,要彻底改变思政课的被动形势,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陈部长指出2018年要继续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要对所有的思政课老师轮训一遍,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与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在高度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高校:对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

高校作为教育系统中的“排头兵”,作为人才输出的基地,及与社会联结的关节点,只有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中积极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升育人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并最终实现教育的价值旨归[6]。因此,高校要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高校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的支持。高校对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显性路径上。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各个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与建设,为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便于他们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和进行集体备课,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学习能力与科研水平,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其次,高校要组织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课教师培训机制,并将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纳入到对他们的考评内容中,促进思政课教师积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核心素养,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体现在隐形路径上。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高校德育工作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只有思政课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大学生对我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认同,自觉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核心素养

教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培育者。因此,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教师首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接受核心素养的理念,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开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林崇德教授指出,只有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鼓励他们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方法,才能将核心素养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7]。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首先,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习素养和社会素养,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方向;要以德立身、立学、施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养成终身学习和注重社会实践的良好习惯;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政府事务和社会事务,切实担当起责任和使命。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将核心素养贯穿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扭转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一方面,教学目标要由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并重[8],要在把知识转化、内化和升华为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9],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总之,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职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探索科学精神的鼓励者、理想信念道德发展的引领者和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者。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2] 曾文茜,罗生全.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3]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郑金洲,吕洪波.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J].人民教育,2016(11):54-57.

[5] 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6] 陈锐,刘晓玲.协调发展: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质量理念[J].大学教育科学,2017(2):28-33.

[7]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59.

[8] 方亚军.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职能的转型[J].高教论坛,2017(11):71-73.

[9] 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

猜你喜欢

思政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