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最新理论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8-04-03李光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理想信念理想

李光莉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1]377-388这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明了实现路径。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学内容为例,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继续奋斗,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理想信念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给人提供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理想信念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伟大使命事业实现和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他们能认识到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对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满信心,既满怀激情、不怕困难地实现自己明确的理想目标,也希望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但是在个人实际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则常常表现出理想信念短期化、功利化、模糊化等不良倾向,形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不足却有很大关系。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重社会理想,轻个人理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大谈特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少有针对大学生个人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具体理想目标内容的分析,更谈不上具体指导和帮助其正确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找到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结合点,不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难免让大学生感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空洞、乏味,与自己的前途发展关系不大,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二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枯燥单一。目前高校的通常做法是开设一百多人的理论大课,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单调、抽象的理想信念理论话语很“不接地气”,让大学生感觉是在做政治报告,这种话语离大学生鲜活多样的生活话语很远,离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内容也很遥远,久而久之让大学生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拒绝接受教师“良苦用心”的说教。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脱节。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宣讲理想信念理论内容,校园文化活动中理想信念教育则搞得轰轰烈烈,理论宣讲不针对大学生鲜活的实践活动而缺乏生机,大学生鲜活的实践活动没有理论指导而浮于形式,结果大学生既不接受理论教育,也不“感冒”校园文化活动,对理想信念教育难以认同,更谈不上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内容,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探索的应有之义。

二、党的最新理论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增添了新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谈话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最直接、最新鲜的养料。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2]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1]35这些讲话都强调共产党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和要求全党要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共产党的后备军,自然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大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1]37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广大青年提出殷殷希望:“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3]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简要表述,“中国梦”的思想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最鲜活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鼓舞全党全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讲话内容也成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学内容的最新养料。首先,“中国梦”实现了国家、民族与个人理想信念的高度统一,它既是社会理想,也是个人理想,激发了大学生在逐梦、圆梦过程中自觉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自觉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繁荣发展同频共振。其次,“中国梦”的亲切、大众化话语与大学生鲜活的时代话语相统一,丰富、激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想信念教育空洞乏味的话语。这种鲜活的话语有助于引领大学生理解中国道路,激发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大学生的中国力量,从而使他们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再次,“中国梦”具备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双重品质,它紧扣当今国家发展主题,契合时代发展方向,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架起了国家与个人,现实与未来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照进了大学生鲜活的现实生活更加具有了生机和活力,它使得大学生的努力奋斗有了归依。通过钻研拼搏,大学生必能创造幸福的未来,也必将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添砖加瓦。

当代大学生大都比较关注时政,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新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能够引起大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和学习兴趣,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党的最新理论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探索实践

笔者把“基础”课教材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新讲话(尤其是“中国梦”)内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一是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二是精准把脉大学生脑中疑惑;三是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经典化、生活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问题导向、理论优先、经典解读、课堂育人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提问式开场、讨论式引思、解读式化疑,最终达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升华的目标。

1.精心设计问题,精准把脉大学生脑中疑惑。“上大学的初心是什么?”“上大学后学习动力为什么减弱了?”“听到的耳熟能详的词语‘中国梦’,你想到了什么?”等,通过提问,引起大学生思考,围绕问题讨论“入脑”,聚焦党的最新理论“入心”,引起学生学习情趣后开始教学工作,在提问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认同度,再配合运用相应的激励措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现教学内容经典化、生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和为追求个人理想而努力奋斗,更要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更加努力奋斗。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经典化、生活化,结合党的最新理论“中国梦”内容设计、解读了四对关系: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崇高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关系,“中国梦”与大学生“青春梦”的关系。深刻解读这四对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升华。

第一,理想信念是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指针。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自身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使人坚定不移、百折不挠追求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生态度。理想信念密不可分,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理想信念可以为大学生指引人生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要把社会发展方向和时代际遇及个人的兴趣、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弄懂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国家需要的关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努力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对于大学生科学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及明确未来人生理想目标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大学生既要明晰个人奋斗目标,更要自觉跟党走,肩负历史使命,既立足校园埋头苦读,又胸怀天下、仰望星空。生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当代大学生无疑是幸运的,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新征程中,时代召唤大学生脚踏实地,勇做弄潮儿,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时代也为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人生理想)搭建了广阔舞台,大学生必将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为实现“中国梦”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可以使大学生不沉溺于眼前的苟且生活,还会有“诗和远方”的伟大抱负。有了“诗和远方”的伟大抱负,大学生就能自觉锤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品质,不怕困难,刻苦钻研,拼搏进取;有了“诗和远方”的伟大抱负,大学生就不仅仅满足于个人的自我奋斗,还能自觉把个人发展进步同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中国梦”既是社会理想,也是个人理想。“中国梦”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理想,是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高度统一,它深刻阐释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一方面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的内容,决定着个人理想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等;另一方面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结底要依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未来,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

“中国梦是十三亿人民梦想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的梦”,即中国梦包含着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即社会理想体现并指引着个人理想。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要弘扬中国精神,要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就是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线——和基本纲领,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使十三亿人民凝聚成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磅礴之力。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在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胜利,再经过三十多年的励精图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未来这三十多年是大学生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正是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期。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美好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诸多美好理想!

第三,在艰苦奋斗中化理想为现实。崇高的理想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才能变为现实,这是由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决定的。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不能割裂二者而单独追求理想,否则就容易产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慨叹。理想中包含着现实的因素,现实中存在着理想实现的条件。理想的实现需要立足和利用现实条件,大学生既不能因现实的复杂多变而认为理想遥不可及,也不能因理想美好而忽略现实的复杂与艰辛。实践一再证明,实现理想是一个长期、艰巨、曲折的过程,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越是远大的理想,它的实现过程越复杂,越需要更长的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几代中国人的接续奋斗才能变为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也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路是曲折的、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面临诸多确定和不确定的艰难险阻,呈现出许多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时越需要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才能实现伟大梦想。

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忘自己上大学的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既不因眼前的丰富多彩而迷失自我,也不因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暂时困难而自暴自弃;还要自觉融入到轰轰烈烈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和全国人民一道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经历三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定将把一个个宏伟蓝图变成美丽现实。“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大会讲话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启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只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坎坷曲折,有多少艰难险阻,依然能够砥砺前行,一步步靠近直至实现理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的讲话思想,对于大学生不怕困难挫折,坚定信念,实现人生理想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四,用“中国梦”激扬大学生“青春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实现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当今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推动者,也是“中国梦”变成现实的亲历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大学生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征程,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士气高昂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相信经过三十多年的砥砺前行,中国人民一定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国家一定会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一定会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梦”的国际表达,“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动实现自身国家均衡发展和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倡议理念。随着“一带一路”诸多合作建设项目推进,中国实现了更加均衡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许多地区、国家的发展,给当地人民带去了福祉,实现了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世纪工程,它为青年人搭建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世纪工程中,大学生是大有可为的一代,也必将是大有作为的一代。看清时代发展方向,听从时代召唤,大学生只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就一定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06-12)[2017-11-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2/c-1115603689.htm.

[3] 习近平.决胜全国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17-10-12].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4078.html.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理想信念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