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视域下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简析*

2018-04-03辛艳伟郭志远杨腊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模范作用先锋学生党员

辛艳伟,郭志远,杨腊梅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约211万人,占高校学生总人数的7.7%[1]。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立足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必须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敢于“到中流击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潮中“浪遏飞舟”,才能彰显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表率与示范作用。新时代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引起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背景

陈炜等人通过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随机抽样选择了杭州市高校中的102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17.4%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党员队伍表现一般,党员与非党员区别不大;还有2人认为学生党员队伍表现很差。问及“大学生党员能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时,约7成受访者给予了肯定回答。陈炜等人提出要通过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淘汰党员机制,建立党员服务工时认证机制等新观点来改善大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够有效的现状[2]。雷西合等人则认为,影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入党动机与学生内在素质的差异性,以及不同高校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中的共性问题。他提出了通过保障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来构建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3]。其他研究者提出了类似于上述两位研究者的观点。总的来看,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都是基于管理者(教育者)视域下对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行探讨,也就是通过外因来进行合理调控。事实上,大学生党员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体和实施者,分析考量他们对于自身作用的评估以及影响其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对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党员的表率示范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党员对于自身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评价,本研究选取了山西省内18所本科院校的420名大学生党员作为调查对象。集体访谈、个别访谈选取了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8所高校的学生党员。

(二)研究方法

主要以网络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和个别访谈三种方式开展调研。研究范式包括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两种。

质性研究是基于扎根建构理论(Grounded Theory,GT),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开放式访谈及参与式观察来进行。为了便于收集资料,对随机选取的8名个别访谈对象进行了谈话录音,后经邢飞宇等人进行了文字转录、整理、编码与统计分析。其中,编码是该过程的核心。

量化研究主要是通过设计结构化的问卷调查来进行。为了便于回收问卷,借助第三方平台(上海循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问卷星微信调查平台)设计的调查方式。共统计到有效问卷39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

(三)结论与分析

网络问卷调查显示:99.2%的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持大学生党员的示范性,调查对象还能列举出一些所在高校采用的做法;为了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受访者普遍认同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党员建立更为明确、细化的标准,在这些标准里面,学习表现优先于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学本位思想,学生以学业为本;二是学习成绩比其他方面易于测评量化。

二、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

(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学生党员加强自身建设的需求

访谈中,学生A认为:“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带领广大学生群众投身祖国建设浪潮的领头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学生B提出:“新时代下对学生党员提出了新要求,即要做先进文化的继承发扬者,先进生产力的创新创造者,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学生C说:“大学生党员要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是学生队伍的排头兵,思想进步,学习刻苦,工作认真,当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以满腔爱国热情做指引,以坚实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昂首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在以上表述中,“佼佼者”“领头羊”“中坚力量”“排头兵”都是大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的角色定位。这个定位既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也体现出党员对于自身建设的要求。

(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学生党员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反映

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源源不断向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大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4]。从调查问卷来看,大学生党员中有97.5%的同学担任班级干部或学生会、团干部,他们在工作上积极协助老师进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在学生与老师中间架起了相互平等、互相沟通、彼此信任的桥梁,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正如学生党员A所描述的:“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毫不动摇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把对祖国的满腔热忱转化为建设和谐校园的强大动力。”在调查问卷中,100%的党员都曾经参加过至少一次像“迎接新生”“学雷锋活动”“夕阳红老人院献爱心”“文明宿舍创建”“大扫除”等等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受访者表示,通过参与构建和谐校园,增强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促进校风学风建设的需要

个别访谈时,学生B、C、H都提到了其所在高校采取了“学生党员挂牌考试制度”来引领“诚信考试”;学生E、F谈到其高校采取了“党员与特殊群体学生长期‘结对子’帮扶活动”。学生G说:“我们学院要求共产党员包班,要求每3—5个共产党员联系‘承包’一个相同专业的低年级班级。他们通过参与低年级班级管理,改善了他们的班风和学风。”学生A、D都申请到了“三助一辅”岗位,参与管理工作。学生B曾经在校办“勤工助学”一年。总的来看,受访者都认为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党员的作用,借助于党员这一身份标识,以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三、学生认同的合格党员标准

一个政党组织的党性归根结底要在党员个体的党性中表现出来。党员个体的党性,不仅包括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的正确性,还有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思想理论的科学性、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工作态度的客观性、为政用权的廉洁性、道德情操的高尚性、自身修养的全面性等[5]。对于什么是合格党员这一问题,“思想政治合格” “坚持立场”“学习好,成绩优秀”“待人真诚”“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受访者使用的高频词。通过分析整理,大学生党员眼中的合格党员主要体现在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政治方面。学生D认为:“学生党员要坚持立场,现在网上的不实言论层出不穷,甚至有渗透国民的危险。此时,学生党员必须挺身而出,用自身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作屏障,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受访者普遍认为自身的理论修养需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的学习不系统、不深入。

第二,在学习方面。在微信平台的问卷调查中,94.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树立学生党员的威信至关重要。18所高校的学生党员都表示其所在学校或学院对学习成绩有明确的要求。学生E说:“在大学,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党员要在学习上充分展现自身先进性和模范性,要带头刻苦学习,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拥有让其他普通学生敬佩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尽最大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学习上的标兵和楷模。”学生F则认为:“如果学生党员荒废学业,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自然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无法在同学中树立威信,成为楷模更是无从说起。”学生G所在学校要求:“发展学生党员时,学生成绩排名必须在班级内的前50%,并且在考察年度内不能有不及格的课程。”受访者认为,相对明确的标准可以增加其学习动力,有利于他们在普通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第三,在生活方面。学生G认为:“学生党员要带头搞好宿舍内务,包括宿舍的摆设,清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杜绝违规行为,不能在外住宿,不迷恋网游,不能在宿舍通宵游戏。”学生H说:“学生党员生活中就应该发挥艰苦朴素的精神,克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到勤俭节约,以实际的行动来带动周围的同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只有在考试、评优评奖、违规违纪处理等特殊环节,才会注意到党员的身份。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不明显,这一点与陈炜等人的调查结果相似。

第四,在工作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党员获得了比普通同学更多的工作及实践锻炼机会。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曾担任过各类干部,组织参加过各种团学活动。64.9%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和团学活动,锻炼了组织能力,明确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到了党员的价值。但是有3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参与团学活动对提升党员意识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当前高校团学活动开展的现状有一定关系,团学活动的实效性可能还有待提高。

四、提升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因素

在399份网络调查问卷中,关于“你认为限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认同度比较高的前三项分别是:对党员身份的自我认知度、四个自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提高党员身份的自我认知度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党员是具有自觉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的行为主体,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实践者。一些党员角色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同党组织尊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不够有关[2]。受访的学生党员B表示,因为师生身份地位的差异,老师更加注重强调履行党员义务而忽视其党员权利。受访者希望学校能积极鼓励学生党员参与党建、参与校院班级事务管理,增强学生党员主体意识。

(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增强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科学论断,我国社会主义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立足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开放的胸襟,放眼全球,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主动汲取五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强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增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党员是党的队伍中最具创新思维能力、最富有活力的有生力量,培养大学生党员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是一种时代要求。集体座谈时,学生党员认为:“创新能力不足,组织开展活动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思路,影响了他们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大学生党员要“勇立潮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主动出击,利用好知识经济时代年轻人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魄力,才能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施雨岑.风起扬帆正当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N/OL].(2016-12-07)[2017-11-12].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12/08/nw.D110000renmrb_20161208_8-01.htm.

[2] 陈炜,陈虹.当代大学生党员身份认知度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理论纵横,2011(1):82-86.

[3] 雷西合,赵健,高黎.对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84-86.

[4] 蔡亮,叶宗波.和谐校园视阈下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59-60.

[5] 陈培永.什么是党性[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9-07)[2017-10-2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907/c40531-27550136.html.

猜你喜欢

模范作用先锋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