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情景创设行思

2018-04-02崔多朋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物理

崔多朋

(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 236200)

教育学家杜威在其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就是情境设计.高中物理教师创设有效情景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而如何创设有效地课堂情景,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并不断的加以创新和改进.

一、创设活动情景,营造轻松互动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问题懒于动脑筋,就把其略过,偏重练习简单的习题,这就造成很多难点知识得不到解决,成为“遗留问题”.然而,创设趣味、灵活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中增加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例如,教师在讲授“力的分解”时,由于力的真实存在,却不能为学生肉眼所察觉,学生对于力的分解就更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情景教学:教师提供三段绳子,其中绳子的一段绑在一起,选三个学生用力拉绳子,并通过调整绳子之间的角度让学生对力的分解有一个真实的观感,提升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加深对力的分解的了解,从而在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中突破这一知识难点.活动情景的教学,方便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归纳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二、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句话直言知识发展、世界进步的本质.懂得思考的学生不一定懂得想象,想象是思考的进一步深化,思考能解决问题,想象能创造新知.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设想象的情景,让课堂“有形有神”,让学生在物理的天空尽情翱翔,使得知识在脑海中通过想象的加工得以浓缩和成型.

例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为了引发学生想象,融入物理学家法拉第的实验故事:电磁感应(由磁产生电)的发现原本属于意料之中,但令其感到意外是电磁感应竟是一种短暂效应,从而引发其很多的感想:感应现象是不是暂时的?是不是能产生持续的电流?感应电流是否与原电流的有关?等等,此时,学生的思维随着这一个个问题无限的延伸,留给学生深刻的启迪.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沟通知识和引起想象的桥梁,赋予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开放情景,强化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过于忠于教师给予的或书本上呈现的规范答案,使得学生渐渐认为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丧失了创新的思维能力.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了很多开放式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和教师无所适从,学生询问教师标准答案,而教师也无法引导学生创新性的思考问题,这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方面.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情景,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平抛物体的运动”时,对于飞机投导弹的例题精心的设计发散思维的开放式问题,教师提问“导弹的运动轨迹如何分布?目标不是静止的,导弹怎样设计运动轨迹?”这些开放式的问题充分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可以给出很多使教师耳目一新的解题思路,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方式,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景,唤醒学生探究意识

“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问题是思考之起源,使思考更为充分.在课程教学中,“满堂灌”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费力演讲的同时,学生并没有多少思考的空间,只是沿着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而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随问题进入思考的状态,提升求知、求实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高中课堂创设物理情境,要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让物理情境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呈现出来,才能确保情境问题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第一宇宙速度”时,课堂开始提问学生“什么让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围着地球转动而不脱离”,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源自万有引力”,教师再问“如果为卫星施加一个推力呢?”学生陷入思考,教师再问“当推力是卫星达到一定速度时,必然脱离地球的束缚,那这个速度是多大呢?”一系列的提问冲击了学生的思维定式,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探求兴趣,提高学习能动性,有利于教师接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教学.

五、创设生活情境,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高中物理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了增强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实践生活,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结合生活实践来进行,使学生乐于探究和思考,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劳动制作和发明创造等趣味性活动情境,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细心地观察操作与深入探索思考来解决物理知识的疑难困惑,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关于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重点并结合高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是否都经历过脱化纤质料的衣服时发出火花和响声?空气干燥时塑料梳子吸引头发飘起来的现象?类似这种生活物理常识高中阶段学生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当学生在回忆这些生活经验时间,就会在自身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构建出新的物理知识.又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教师可以利用雨后彩虹来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种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不仅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习惯.

新课标促使学校教育渐渐回归本质,开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新课导入和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心情放松,还会逐渐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走进课堂去探究物理知识,同时逐步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继而提升了物理素养.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处处留心皆物理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