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廓清问题 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校园足球发展质量
——来自部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调查

2018-03-29吴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校园足球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验区特色学校教研员

◇ 吴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5年3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首期行政人员和校长培训在广东中山举行。从决策到启动,这两件事是自2014年底开始筹划的由教育部主导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以下简称“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展开的标志。随后,《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等重要文件相继发布。

截至目前,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的学校体育改革工作已近3年,其间教育部与其他部门联手,在全国着手开展一系列校园足球整体布局工作,包括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课程教学、竞赛机制、条件保障等。其中,在全国审核认定校园足球特色中小学20218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地(市)以上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12个,为校园足球发展构筑了牢固基础。

为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提高教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认识,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2016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培训,共计培训特色学校校长、体育骨干教师、教练员近3万人,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2017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复核工作,全面审核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情况。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对校园足球3年来的发展也组织了一系列调研工作。调研的目的,既是为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也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来自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调查

2017年11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在广州举行。来自12个省16个实验区的30支足球队参与了比赛,其中初中、小学分别有13支、17支球队参赛。基于赛事,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所就实验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开设、足球技能水平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和测试研究。

调查显示,作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个实验区全部实现了开设足球课的目标。总体上看,实验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开设情况良好,实现每周一节足球课的学校有62.5%。其中,每周一节足球课开设情况最好的是小学,初中居中,高中相对较差。调查表明,由于学业压力小、体育课时充裕,小学阶段的足球特色学校安排每周一节足球课没有问题,初中、高中相对较差,制约初中、高中足球课开设的主要因素是每周规定课时总量少和教师专业性不高,为了达到高中阶段开设足球课的要求,一些学校探索在高中阶段开设“足球模块教学”的方式,以解决足球课的时间不够和师资不足的问题。

调查发现,2年来实验区足球特色学校学生足球技能水平稳步提升。参与中国教科院校园足球联赛的每一支队伍,其队员都来自实验区的同一所中学或同一所小学,按照不允许跨校、全区选拔组队原则,参赛队员均为面向全体普通学生的代表队。

参照教育部颁发的《学生足球运动员技能等级标准》,在中国教科院校园足球联赛中,设计了传控球、带球10米折返跑、脚背正面颠球、运球绕杆射门4项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小学组11岁-12岁年龄组学生,2017年与2016年相比,4组对比指标中有3组指标呈现水平提高趋势,仅传控球一项,2017年的指标值低于2016年。初中组14岁-15岁年龄组学生,2017年与2016年相比,4组对比指标值全部呈现水平提升情况。尤其在脚背正面颠球、运球绕杆射门两项指标上,进步明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参赛队员足球技能水平提高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校园足球实施3年来,在实验区的发展态势良好。

来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培训受训学员的调查

我国推进的校园足球,既是以足球为先导,引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整体质量的教育综合改革。开展校园足球的目的是扩大足球人口,夯实人才基础,具体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高足球技能、培育完善人格。而校园足球的开展,仅凭体育教师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这是体育区别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科的重要特点。

要实施好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必不可少。2016年至2017年,在教育部的统筹规划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完成了2016年度校园足球培训任务,共计培训学员1.5万余人,其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4800人,骨干教师4590人,骨干提高班教师897人,裁判员、退役运动员182人,体育教研员350人。

基于培训,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所就“制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研,共计调研校长4766人,体育骨干教师3804人,体育教研员133人。调查显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设足球课的达到72%。由于校园足球的推进,学校体育条件有所改善、师资配置、校内竞赛和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进步。

总体而言,除了在学生意外伤害处置等认识不同外,校长与体育骨干教师、教研员的观点基本一致。调查显示,94%以上的校长认为威胁校园足球开展的最大因素是学生意外伤害处置机制不完善。这是校园足球亟待解决的问题。而91%的校长和68%的体育骨干教师认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师资水平。虽然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体育教师并不缺乏,但高水平的足球专业教师还是相当缺乏的。

对3804名特色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显示,目前影响校园足球开展的5个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活动时间不足、缺乏经费、文化学习与足球训练矛盾、场地缺乏。对133名体育教研员的调查结果总体上与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相一致,教研员认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活动时间不足、缺乏经费、校长重视不够、家长不支持。进一步访谈发现,师资水平虽然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背后隐藏着一个可喜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家长,对学校体育重要性、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都有明显提高。因此,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在学校体育课程范围内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总体上都能够获得理解和支持。但教研员们担心,一是师资储备不足,二是体育教师不能够提供高品质、安全的足球教学。这也说明,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开展得最为普遍的、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并非足球,所以体育教师教足球的水平才总是被质疑。

48%的体育骨干教师认为场地不足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师资不足相比,学校场地并不是制约特色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没有进入排序前3名。进一步访谈发现,其原因有2个,一是被调查的5000所中小学全部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些学校的体育基础条件相对良好,可以满足开展足球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的需要。在被调查的3800余所特色学校里,拥有标准足球场地的占50%以上;有体育馆的占24.3%以上;不少学校有笼式或围挡式足球场地,多数特色学校场地器材具备了开展校园足球的条件。二是与公众认知的有宽阔场地和剧烈对抗的竞技足球不同,学校开展的是以班集体足球教学、小场地足球游戏和竞赛为主的校园足球,因此对场地的要求并不比那些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活动的学校要求更高。

当前,校园足球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调查认为,规范校园足球,要及时出台并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有全面发展教育导向的校园足球评价机制,应当明确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对此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既然是教育手段,就应当有与教育性一致的评价机制。之所以在一些学校出现以建设球队为核心、以比赛成绩为导向评价校园足球效益的现象,就是因为目前许多学校还是以传统的竞技体育观念来指导校园足球。因此,为了引导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围绕“增强体质健康、提高足球技能、培育健全人格”的校园足球目标,构建合理的评价办法。在校园足球发展初期,应将每周一节足球课与班级联赛广泛开展、体质健康水平有所改善、人格发展良好等指标纳入评价办法,要坚决摒弃以比赛成绩为导向的评价。

调研还显示,未来影响校园足球向高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内以足球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水平整体落后于篮球等项目。80%以上体育骨干教师认为,要实现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树立足球的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

此外,许多被调查的体育教师及教研员认为,通过培训,尤其是听取外国专家的授课后发现,国内儿童青少年阶段的足球教育,在兴趣引导、认知发展、体能训练、专项技能培养和足球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国外科学的足球教育体系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他们认为,通过强化培训、师资配备,满足校园足球发展基本需要的近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从长远来看,校园足球从业者,包括体育教师、足球教练等,都必须进行观念、知识的更新,要摒弃落后的教育教学和培养训练手段,要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足球教育方法。当前,校园足球发展最需要提倡的是要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足球学习规律、运动员成才规律。

上述调研也警示我们,今后校园足球的发展要防止以下不良倾向:一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忽略了校园足球发展扩大足球人口的初衷;二是忽视兴趣培养,以教师、教练权威,灌输业已落后的足球理念与方法;三是割裂身心协调发展原则,不重视心智训练和认知发展,过早实施专项素质和技能学习。

猜你喜欢

实验区特色学校教研员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基于GIS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