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换与方法创新

2018-03-28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微信时代

石 筠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革新,人类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微时代的到来正在颠覆传统的话语传播路径,改变着公众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转向。高校应重视新媒体引发的信息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影响,在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环境和自身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高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和效度。[1]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换

微时代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新型、便捷的移动智能终端,运用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简洁高效、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时代。由此可见,微时代作为信息化产物,具有生动性、大众化、全面性、高效性等特点。从现实生活状况来看,微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个人行为的塑造、人际关系的互动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微时代的诞生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微时代自身具备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方面的优势,但微时代的出现势必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信息碎片化、传播裂变化、网络泛在化、文化世俗化、价值多元化及社会偏平化。[2]因此,辩证地看待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高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现实环境的局限,大多通过主题报告和社会实践两种途径完成。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让彼此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现实体验。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单一、缺乏保障机制、师资队伍薄弱等。[3]上述问题成为阻碍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微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有效运用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微时代的到来有助于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组织路径,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给人留下“高大上”“深远离”的刻板印象,而微时代在传播上体现了主体平民化、内容生活化、形式简洁化的特点,传播者之间存在“信任”的人际关系,传播本身被赋予了情感;内容上则更多地采用生活化的话语方式和传播内容,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其次,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新媒体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其是一个综合性舆论平台,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相互结合,给学习者带来亲近感,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交流方式。最后,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是裂变扩散的,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将多种价值内容体系通过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形式逐渐渗透到生活之中。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对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本质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担任着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微生活”、构建“微体系”、创设“微平台”和打造“微力量”,才能真正走进青年学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微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4]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整体发展水平与社会导向密切相关。微时代俨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造成深刻且广泛的影响。“微信息”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短平快”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鲜明特点。然而微信、微博存在虚实二重性,如何让学生保持线上线下的真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只有将“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有机整合为同一个“自我”,才能成为顺应时代的健全的道德之人。[5]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与思路,改变传统的学校或教师主导的课程安排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成为学生的“粉丝”,及时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学习和生活的需求,真正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支持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微共享”、不记名方式收集学生的所思所想;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的传播功能,发布有利于弘扬社会良好风气的价值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舆论氛围。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微体系”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个体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接受教育是人们提高素养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担负培养人的重要使命,努力将提高青年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6]对高校而言,对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立脚点,积极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群体变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

首先,学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关注当前时代社会发展、家庭关系和学生发展的具体热点或焦点问题,形成“以生为本”的动态关系体系。其次,要制定专门的教育内容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的作用和影响,采用分层、分类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最后,针对高校中具有重要贡献、学识渊博、身正为范的教师,鼓励其开通个体微博或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形式,充分发挥先进个人的倡导者、引领者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正面舆论。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微体系”,广泛且深刻地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切实将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设“微平台”

“微平台”的建设目的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以德国学者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 Kohler)和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Kurtkoffka)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派非常重视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作为认知的主体,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思想政治相关理论学习更容易认知和接受。微时代的最大特征在于自由性和开放度比较高,与学生本身渴望被尊重、追求自主性的发展特点紧密切合。因此,“微平台”的创设,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育人作用,让其能够成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平台,大力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让学生自我创建微平台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此外,高校之间要实现多方联动,注重多重信息资源的整合,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架构在平台之上,促进学校内外的多重互动。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打造“微力量”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现实工作情况。微时代的出现,势必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冲击和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为根本目的,降低互联网本身所带来的零碎、分散等弊端,增强教育内容的向心性和内隐力。只有采取上述策略,才能够为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学生成才提供根本内驱力。这个“微力量”的源头不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学生个体等都可以成为力量之源。因此,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将优秀的、典型的思想文化、生活态度和成功经验等通过“微平台”“微体系”传达给学生,增强其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整合高校乃至社会的各项资源,切实打造“微力量”,增设“微专题”,开展“微活动”,将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力量进行有效融合,发挥最大效用。

三、结语

科学信息技术的变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微博和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对学生的发展既具有积极动力,但同样存在诸多弊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辩证地看待时代产物,明晰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规避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势利导,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强进推力,转变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方式,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高校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王永灿,郭红明.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61.

[2]张筱荣,王习胜.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52.

[3]王小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3(2):121-122.

[4]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3.

[5]李萍,钟明华.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214.

[6]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89.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微信时代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微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微信
微信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