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培养的路径与目标

2018-03-28李晔晔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理论课青年教师

李晔晔,沈 斌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保持师道尊严、传承知识的载体。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是高校青年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存在着群体性特征及群体性要求。这一群体能否顺利成长,关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效果。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发展及培育,提出可资借鉴的路径及目标。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高校思政工作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关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有必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情况,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及特点。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群体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一是人数较多,一大批博士毕业生纷纷进入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二是年富力强,对工作负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三是学缘结构复杂,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部分青年教师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四是普遍存在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匮乏、对教学工作规程及教学管理缺乏了解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群体既有高校青年教师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各高校已经采取诸多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如通过岗前培训、指定导师指导等方式引导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并以教学督导等形式考核教学效果;构建培训体系,鼓励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课程培训、教学技术学习,并以“精彩一课”“精彩课件”等形式倡导不同学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推广教学方法;培养岗位意识,积极引导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熟悉、热爱教学岗位。现阶段的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培养取得不少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将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整体框架,未顾及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培养方式不应完全一致。对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及青年教师的特点,否则难以达成实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培养的路径

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属性,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牢固的政治意识。

首先,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课与其他专业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既承担传承知识的工作,又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阵地,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道路。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其中对思想政治课的定义如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不能站稳立场、培养牢固的政治意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将无法立足课堂,无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要求。因此,要培养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牢固的政治意识,使其加强政治学习、站稳政治立场。

其次,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在新时代必须要有与党中央看齐意识、大局意识,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关心政治生活,加强政治学习,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潮。

再次,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是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组织认同的客观要求。“组织认同强调的是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感受,组织认同的强度说明了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感受,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决策。”[2]随着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了大量人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大熔炉中,青年教师希望能够被组织所认可、接纳。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契合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尽快融入组织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其对组织认同的必要举措。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牢固的政治意识,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弘扬正能量。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依赖于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关注国内外发展情形,具有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关注学校学院建设及自身的发展。高校各级管理机构要鼓励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将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自身发展融入学校、学科的发展规划中。

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目标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追求新颖的课堂形式,却遮蔽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造成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师单纯强调教学技术,忽视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属性,虽然在新式教学技术的辅助下表面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并没有在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发挥作用。鉴于教学技术和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很强的互动关系,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要注意提升教学能力,追求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学习能力,尽快掌握高等教育学基础理论,领会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使课堂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技术具有实效性。二是形成制度化的培养模式,积极引导、鼓励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培养方案,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三是培养团队意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积极在学术上进行探索,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要求青年教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积极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缺乏应有的科研能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缺乏深刻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浮于表面,难以进行深刻的教学讲解。科研的突破与教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成果的突破能够使教学得心应手。“必须大力加强学术研究,提升团队成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团队同时成为科研反哺教学的示范与典型。”[3]高校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给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搭建科研发展平台,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培养的服务体系”[4]。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要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取得进步,成为同龄人中的领军人物,实现自我价值的充实与提升。

四、结语

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关乎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延续,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的建设,更关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有必要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努力使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成长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EB/OL].(2015-07-30)[2017-11-11].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2]吴旻,梁洪振,董秀娜.组织认同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3]徐光寿.打造高水平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J].课程教学,2012(11).

[4]薛金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培养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

猜你喜欢

政治课理论课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上好政治课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