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指导效果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视域

2018-03-28张平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张平娟,邓 茜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创新型国家建设,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智力支撑[1]。个性化教育重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个性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的新探索。本文力图阐释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归因困境,思考本科生导师工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途径,以切实提高本科生导师指导工作的效果。

一、本科生导师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历来注重对大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单向、线型、平面、封闭的知识结构,有悖于高校培养社会适用人才的初衷。大学生要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仅学习基础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通过调整不同类型课程的比例,促进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培育其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因素,本科生导师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状态下确定学习内容,匡正他们的学习目标,降低其学习探索的成本。本科导师和大学生接触紧密,他们的道德品行、纪律观念及敬业精神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敬业精神,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2.增强新生的适应能力

大学与高中阶段学习、生活方式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差异是导致大学新生产生不适应心理的主因。对安徽省部分本科高校的调查表明,75%的新生认为未能在短期内良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自身人际交往障碍和学业成绩不佳的主因。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定位是帮助大学新生转变思想观念、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在课程选择、作业指导、实验设计、创新创业团队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及时指导。本科生导师认真履行职责,有利于大学新生尽快克服适应障碍。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高校重视专业知识的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导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认同,他们的科学研究和对专业领域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缓和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传统的通识化教育难以为继,“共识教育”模式的提出及实施,成为高等教育为实现规模与质量相统一而作出的理智应对。高校依托本科生导师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顺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确定个人发展和研究方向,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本科生导师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现实境遇

1.传统思想与职责定位的冲突

高等教育大众化致使高校合班上课、大课堂成为普遍形式。本科生导师在教学岗位上“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面对大课堂实行“广播式”教学,缺少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但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效果不佳。教师习惯“上课就讲,讲完就走”的教学方式,成为本科生导师后,他们又被赋予对本科生进行个性化及全面性指导的职责和功能[3]。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已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进行调查,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发现,本科生导师对这种职责的认同度低于60%,可见要解决传统思想与职责定位的冲突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调查同时发现,大学生虽普遍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本科生导师,但仍有近70%的学生表示对导师职责和功能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有近20%的本科生导师表示对自身的职责和功能了解不足。缺乏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必然导致合作意识薄弱,实施效果难以提升到应有的层次。

2.客观条件与现实需求的矛盾

教育法规中没有规定本科生导师制的生师比。调查数据表明,在导师制实际工作中,本科生与其导师的平均比例约为15∶1,这与调查中导师普遍认为5人以内为宜的比例差距悬殊。少数导师同期指导的学生竟达20多人,接近一个大学普通自然班的人数,指导质量无法保证。在高校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很多本科生导师同时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对指导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大学生除学习规定课程以外,还需参加学科竞赛、文娱体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创业实践等,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导致其与导师的非工作时间的吻合度降低,“面对面”“一对一”指导更是成为奢望,指导质量难以保证。

3.质量期望与管理机制的脱节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高校期望本科生导师在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对大学生的道德熏陶,要求本科生导师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指导工作。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外起步早,发展成熟,但在国内真正发展起来仅十余年时间,且已经实行导师制的高校多处于摸索或试行阶段。对本科生导师制定位不准确、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机制不科学、硬件条件不足等现象,导致部分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工作仍停留在“讲奉献”“义务性”层面[4]。部分高校在执行导师制时,既无岗前培训,又无额外工作量核算,不符合科学管理的规律。一些真正具有奉献精神的本科生导师对导师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却长期得不到及时肯定和鼓励,从而渐渐失去积极性。

三、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推进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注重自身学习提高

本科生导师具备丰富的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尤其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5]。因此,本科生导师必须对创新创业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充分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除参加各类组织机构举办的集体培训外,本科生导师还需主动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学习和培训中培养创新思维,切实提高对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能力。

2.重视本科生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作用

本科生导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引导作用。国家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高校逐渐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等重要性。二者不是平行共进的关系,而是结合融通、互促发展的。本科生导师具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工作优势,他们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6]。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重视本科生导师的作用,在制度和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改变原有的专职创新创业教师模式。一是高校统一思想认识,重视导师制的建设和实施。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流于形式,与高校内部人员对导师制作用缺乏统一认识有较大关系。肯定本科生导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思想动员,完善制度建设,是推进导师制工作形成合力的重要举措。二是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宣传。就导师职责和功能问题对本科生导师和学生调查的结果表明,本科生导师制的宣传有待加强。三是组织本科生导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培育创新创业平台或基地。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3.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制度

引导和管理并重,是提升本科生导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保障。一是要从思想上重视导师制及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共识,调动可用资源为导师制保驾护航。二是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导师制工作思维。鼓励导师创造性开展教学,提高自身创新水平。三是以制度建设推动工作开展。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时,高校要避免停留在鼓励奉献和自觉执行的层面,减少规章制度中的空泛或号召性约束,强调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中起到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强新生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导师职责定位的冲突、生师比例和现实指导时间的矛盾、质量期望与管理机制的脱节等制约了本科生导师指导效果。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本科生导师的作用,从制度上给予支持,提升本科生导师指导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刘燕楠.众创时代高校如何革新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41-46.

[2]朱丽叶,阳林.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基于广东九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1):123-128.

[3]蔡兆瑞.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221-222.

[4]魏志荣.本科生导师制:历史、现状与未来[J].山东高等教育,2015(10):62-67.

[5]韩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评论,2015(10):105-108.

[6]陈德虎,陆秋萍.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基于浙江高校创业学院建设的视角[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2):19-24.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