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狄金森儿童诗歌浅议

2018-03-28张惠卿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狄金森儿童诗诗人

张惠卿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19世纪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属于生前寂寥无闻、身后生名鹊起的作家。她一生创作无数,但在世时仅发表诗歌10首,并且不被评论界认可。狄金森在询问编辑希金森对她诗歌的看法时,这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却用了“痉挛”“无所约束”“摇摆不定”[1]271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自1890年出版诗集之后,狄金森的诗歌之精妙逐渐被世人认识,她的诗歌因视角独特、想象大胆、表述新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以至被称为“莎士比亚之外,西方自但丁以降最具认知原创性的诗人”[2]272。《艾米莉·狄金森全集》的出版、20世纪80年代末狄金森诗歌国际研究会的成立和《艾米莉·狄金森杂志》的创建,更是将狄金森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多将狄金森的诗歌分为死亡、宗教、自然等主题,从女性主义、生态自然观、读者反映、形式主义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然而很少有研究者对她创作的许多充满童趣、稚拙的诗歌从儿童角度进行研究。

不可否认,狄金森创作的部分诗歌因语义模糊、语言晦涩或主题涉及宗教、死亡等严肃话题而被贴上难读的标签,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歌因语言质朴、形象清新、通俗易懂而广受欢迎。文学最大的功用是教化,儿童诗以孩子能接受的形式,寓教育于优美诗句中,避免了陈词滥调和说教,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中感悟人生、提升自我。忽略了对狄金森这部分诗歌的研究,其作品的现实意义会大打折扣。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受众,适合儿童阅读、听赏和吟诵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因此它所反映的生活、艺术构思、语言和想象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为儿童所喜爱。儿童诗既包括以儿童为写作对象的诗,也包括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诗;既可以是作者有意以孩子为阅读对象而写的诗,也有因符合孩子阅读特点而被选作儿童阅读材料的诗。以这个标准衡量,狄金森的很多诗可以被归为儿童诗之列。

狄金森观察细腻、思维敏锐,善于以生活和自然中的微小事物为题抒发感情,诗作具有独特魅力。她的部分诗篇因用词简单、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意境优美而被选入美国的童蒙课本。Sterling出版社出版了48页的彩绘版《狄金森诗选儿童绘本》,里面包含《我是无名之辈》等多首小诗。这些诗“对读者来说,好比连根拔起的植物,带着雨水、露珠和泥土的芬芳,给人以无可传递的清新感觉”[3]12。在中国,狄金森创作的120多首诗歌被各级教材收入。其中,《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另译《神奇的书》)被多次选入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篱笆那边》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高中)第3册和第1册;《你无法扑灭一种火》被选入《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此外,《另有一片天空》等十多首诗被纳入中小学经常性诵读篇目[4]。

少年儿童在心理、思维、情感等方面有着迥异于成年人的特点,优秀的儿童诗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文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儿童视域及其儿童诗的特点、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对狄金森诗歌的更深层次理解。

一、狄金森的儿童视角

狄金森是19世纪的女诗人,其时,阿默斯特镇所处的新英格兰地区宗教气氛浓厚,清教思想居主导地位。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庸,不仅在生理上弱于男性,更在思维、理性上弱于男性。写作被视为男人的领地,尤其是诗歌这一文体,因其形式抽象凝练,更不容女人染指。狄金森的父亲是根深蒂固的加尔文教徒,思想保守,严格恪守清规戒律。他虽然让女儿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对女儿的要求是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女人,因而对女儿写作是极不赞成的。同样不赞成女性写作的还有狄金森的熟人、曾与狄金森通信的著名作家塞缪尔·鲍尔斯。他用“自以为是的女诗人”等评论表达对女性作者的轻蔑和不满[3]123。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氛围中,狄金森极为压抑。她以书写作为情感抒发的窗口,表达对自然、人文、社会的看法。顾忌到社会现状,诗人小心翼翼地表述,在诗中幻化成各种角色,以隐晦方式寄托情感、表达讽刺,孩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面具角色。试想在宗教居于统治地位的19世纪,谁会而且敢于把天堂视为“哄骗”呢?但在狄金森的诗中,“天堂”这一概念连爱轻信的孩子都骗不了。这只能说天堂是一个太拙劣的神话:“孩子的信仰稚嫩/完整,像他的理论/宽阔,像刚睁开眼睛 看见的朝阳/不报任何怀疑/为一点小事,就会大笑/相信一切哄骗 除了,天堂”[5]118。

儿童因较少受到繁文缛节的影响和各种社会规范的约束,他们眼中的世界迥异于成人世界。许多成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神圣庄严的教义和社会规则,在儿童眼里则显得荒谬可笑。在女性没有资格写诗的男权社会,狄金森一方面借助诗歌抒发胸臆;另一方面,在社会的压力下,她只能以隐晦的方式进行表达:“Tell all the truth, but tell it slant(说出真相,但别那么直接)”[6]1129。基于这一点,狄金森往往借儿童之口表达对自身理想的渴求及对宗教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同时创造出荒诞可笑的戏剧效果。比如在《篱笆那边》中,诗人借助孩童之口表达了想象——如果上帝是儿童的话,那他也会爬过篱墙去摘那鲜美的草莓。诗人借一句孩童的天真话语,表达了宗教的不近人情、荒谬可笑之处。

二、狄金森儿童诗特点

以深挚的情感打动人,使读者产生共鸣,是一切优秀诗歌的共同特点,儿童诗同样如此。它的读者对象为儿童,由诗人采撷发现并反映儿童生活中的情趣。这是发自儿童心灵深处的情感,传达出孩子们质朴的感情、美好的愿望、天真的童趣,激起孩子们思想的共鸣。看看狄金森笔下的火车:“我喜欢看它舔着路程—舔着爬上山坡—停下来在大罐旁畅饮—然后—大步迈向前”[6]585。火车这个庞然大物先是像猫一样缓慢前行,随即又像骏马一样急速飞驰。诗人用孩子更易理解和亲近的动物来描述,将火车的形状和运行轨迹描述得惟妙惟肖。诗人以独到的手法和笔触,描写出儿童眼中的火车形象,韵律节奏轻松自然,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狄金森的诗,活画出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理想、爱心以及冒险精神。

狄金森本人对想象力是极为重视的,认为它具有弥补现实不足、创造全新世界的可能性。想象可以使人生出双翼、翱翔环宇,即使在逼仄的环境中也可以拥有富足的人生。狄金森在《要造就一片草原》中就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要有白日梦就足够了/如果找不到蜂”[5]191。诗人虽居于狭窄空间,笔下却是宇宙万象,充盈着奇特瑰丽的想象。孩子们读着她的诗,会进入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体验别样的情感。在作者笔下,月亮、星星都具有了人的属性;万物皆可感、可言,宛若美妙的童话世界。《月亮离大海十分遥远》中的月亮像母亲,牵着大海的手,大海则成为一个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奇特的譬喻、温馨的意境,引领读者进入迷之仙境,带给感官极大的享受。

诗歌创作被称为“带着脚镣跳舞”,但也正是其强烈的节奏感,更易激发读者的共鸣,儿童诗更是如此。简单的语言、再三的重复(包括词、句),易于孩子们记忆和接受,狄金森的部分诗歌即是如此。以《我是无名之辈》为例,诗歌只有短短几行,且运用简单至极的口语词,受教育程度极低的孩童也可以读得懂、记得住。简则简矣,所隐含的涵义却极为深刻。诗人对社会中争名逐利的乱象进行辛辣讽刺,把大人物比作六月里池沼的青蛙,只知道聒噪。诗歌意象鲜明,既述行又绘声。诗中无名之辈与显要人物形成对照,韵律简单,语言如儿童学语般具有一种幼稚美、粗糙美。

三、狄金森儿童诗主题

狄金森在诗中把自然称为母亲,众生则是自然的孩子。她的多首诗中表达了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自然诗描述对象有许多——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湖泊、自然现象等。好多自然诗是适合孩子阅读的。爱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世俗功利的羁绊,孩子比大人更贴近自然:“亲爱的三月,请进/我是多么高兴/一直期待你光临”[5]170。

诗人以一个热情好客的孩子口吻,对拟人化的三月喃喃而语,表达对春天的欢迎。诗中春天来得匆匆忙忙,像气喘吁吁赶来赴宴的客人;稚嫩的孩子则像好客的主人,盛情邀请春天进门歇息。诗人对自然万物和季节更迭的喜爱赞颂之情,以孩子的口吻显示在字里行间。另一首诗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蜜蜂对我毫不畏惧/我熟识那些蝴蝶/丛林中美丽的居民待我都十分亲切”[5]21。在这首诗中,诗人俨然成了丛林的居民,同蜜蜂、蝴蝶成为至交好友,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中。让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懂得与自然为友,尊重、敬畏自然,人类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文学最大的作用在于它的教化功能。人类千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和进步的过程,各民族人民的优秀品质是共通的。狄金森虽足不出户,却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有独到的参悟。她热爱生活,试图多层次、多侧面探索和解释生命的意义。她还具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和想象力,其哲理诗精辟深邃、耐人寻味。她的理性意识往往以可感、可摸、有色彩、有质感的形象出现。

狄金森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对天下苍生充满同情和怜悯,愿意用爱和善良来治愈这个冷漠的世界。在《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中,诗人以略带忧郁的语调表达了对天下受苦难的众生的关切和同情,以及愿为他人幸福和安宁放弃生命的愿望。诗人的单纯、朴质和善良跃然纸上,读之令人动容。

有人用“不食人间烟火、离群索居、逃避现实”等来评价狄金森。虽然深居宅邸,但狄金森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百态的关心并不少。她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切,从字里行间便可见一隅。在《那乞讨的孩子,过早死去》中,她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可怜的孩子死在街头。是寒冷还是世道?她期盼着可怜的孩子在天堂里会忘记“那赤脚的岁月,刺骨的寒风,冻雨”[5]133。诗人的悲悯和同情洋溢全诗,引读者共鸣。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赞颂了知识的力量。作者攫取了一系列简单的形象,如船、车、马、路与书本作比较。她指出,书本是人类灵魂的马车,载着读者云游四海,探索宇宙的奥秘,和自然万物交流沟通。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激发起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求真、求善、求美是诗人的毕生追求,时至今日她的诗仍具有教育意义。《我为美而死》一诗完美地诠释了济慈“美就是真,真即是美”的理论。美可以是自然之美,也可以是人生中各种变化呈现的美;真则是爱人类、爱祖国和家乡的赤诚之心。一个有着崇高信仰和理念的人可以为了人类这两个崇高的理想献出宝贵的生命。

四、结语

狄金森以神奇之笔,创造了一个斑斓绚丽的文字世界。诗中有自然、有山水,更有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深层探索和追问。对她的诗歌进行深入挖掘,发现那些适合孩子阅读的精美诗篇,让孩子聆听来自心灵的呼唤,珍惜生命、敬畏自然,是狄金森诗歌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Johnson, Thomas H, Theodora Ward, et al. 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M].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P,1958.

[2]Bloom, Harold. 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C].New York: Harcourt Brace,1994.

[3]Wendy Mart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mily Dickins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周建新.21世纪中国艾米莉狄金森热的背后[J].当代文坛,2013(4).

[5]狄金森.狄金森诗选[M].江枫,译.长春: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

[6]Thomas H. Johnson. 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M].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 of Harvard UP,1955.

猜你喜欢

狄金森儿童诗诗人
教案《创作儿童诗》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我理解的好诗人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诗人猫
我的朋友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