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与日语的相互影响研究

2018-03-28刘晓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借词日语汉字

胡 杰,刘晓飞

(1.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早在中国隋唐时期,就有日本人来华学习汉语。在汉字的影响下,日本人以假名和汉字为主,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明治年间,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和文字。在结合汉字和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创造了很多人文词汇、经济词汇和近代科学词汇。清末,我国派遣大量学生到日本留学,这些留学生把日本关于哲学、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一些词汇传播到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词汇的产生。本文对汉语与日语的相互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促进两国人民生活的和谐贡献力量。

一、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日本人在创造自己独特语言体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语的影响。汉字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假名”是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汉字的偏旁部首成为“假名”的主要来源。此外,日本的“国字”也出于“六书”,可见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之大。

(一)汉语对日语体系的影响

现有的日语体系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外来语、汉语、和语、混合语。外来语在书写时一般采用片假名,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混合语一般由外来语和汉语结合而成;汉语则来源于汉字词汇;和语来源于日本的固有词汇。[1]

1.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早在公元4世纪,汉字就已经传入日本,并很快得到日本人的认可,迅速流行和发展。7世纪时,日本人用汉字记录了日本国一些重要的事迹和典籍,《日本书记》《古事记》等典籍中有大量汉字即为明证。汉字刚进入日本的时候,书写非常复杂,而且所有词汇都由汉字组成。直至万叶假名出现,汉字在日语中的书写才变得较为简便。不过汉字在假名中已经没有原来的意义,而只是作为一种符号存在。万叶假名也是真假名,因为其字形为真汉字。日语的假名起源于真名,具有义、声、形。后来日本人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文字,就对文字进行拆分,把汉字的草书体和偏旁部首拿出来,简化和整理之后形成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日本国开始拥有自己的语言。[2]

2.丰富了日语音节

由于汉语的影响,日语音节在训读和音韵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日语的音韵由于汉语读音的影响,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汉语的影响下,日语出现了音变、拗音、浊音,出现了“ラ”行的音。另一方面,在汉语的影响下,日语出现了训读,而不再采用日语固有的音。目前,日语中采用训读方式的字非常多。有的与汉字拥有同样的意思,如“川”“山”;有的则意思不同,如“稼ぐ”“咲く”。在汉语中,“稼”表示“种植谷物”,“咲”表示“笑”,在日语中则分别表示“挣钱”和“开花”。

(二)汉语对日语词汇构成的影响

1.国字

日本在吸收汉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或者日本特有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汉字无法加以表达。于是日本人从实际出发,发明了国字。虽然国字是由日本人创造的,但其构成基础依然是汉字。从这个含义上说,国字是汉字的组成部分,补充了汉字的一些概念和事物。日本人在创造国字的时候,一般采用会意的方式,例如:“凪”表示风平浪静;“辻”表示十字路口比较多。

2.和制汉语

随着日本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外国的很多新词汇进入日语当中。日本人对外国的新词语进行新的理解,从而创造出新的词汇,这种新的词汇被称为“和制汉语”[3]。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的加深,和制汉语进入了中国,如“健康”“党”“政策”“政治”等。

3.抽象名词

日语在吸收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抽象名词,从而大大丰富了日语的表达,如“礼”“念”“理”“精”等。

(三)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

1.对日语语音的影响

在三国时期,中国南方地区流行的吴音传入日本。唐朝时期,普遍存在于中国北方的汉音传入日本。日本镰仓时代,主要存在于杭州地区的唐音传入日本。目前日语中的汉字读音主要有三种形式——唐音、汉音、吴音,如“明:みよう/みん/ぬい”。在当前的日语读音中,采用汉音的读法频率远比吴音大。

2.对日语成语及习语的影响

日语和汉语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日本人在引入汉字的时候,保留了汉语成语及习语的部分表达方式,导致一部分汉语成语仍然在日语中广泛使用,如“自由自在”“马马虎虎”“鸡鸣狗盗”“卧薪尝胆”等。另一方面,日本人根据汉语创造了一部分成语或习语,如根据汉语中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创造了“面タの楊貴妃”。[4]

3.对日语词汇数量的影响

日语体系诞生之前,日语自身的词汇数量非常少,很多概念无法用日语表达。鉴于这种情况,日本人把汉语中的很多抽象概念引入日本,用来补充日本词汇。因此,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日语词汇的数量,使日语词汇变得更加丰富,如“仁义”“义理”“礼仪”“忠孝”“人情”等。

4.对日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在修辞手法上,汉语和日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中国文化一贯没有严格的推理形式,反而追求一种笼统的思维,用全局的观点看待事物。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影响着日语的语言结构表意,导致后来的日语表达也非常追求情感,具有含蓄和淡化逻辑的特点。例如:汉语中存在一种说法——“不吃吗?”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语中即“食べませんか”。日语和汉语都是要表达让对方吃的想法,却表现出一种疑问和否定的语气,这种疑问和否定的态度衬托出说话者的真实含义及礼貌的态度。[5]

(四)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在历史上,用汉字记载的大量书籍传入日本,这些书籍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全方位学习。儒家崇奉的“天地君亲”在日本得到认可,加上佛教文化宣扬的自我修养、惩恶扬善等思想与日本的农业文化比较符合,日本遂在佛学文化、儒学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国特色的文化。

另一方面,日本俳句在中国诗歌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中国诗歌可谓是日本俳句的原型,日本人在创造俳句的时候保留了汉字诗歌中部分词语的寓意,例如用“梅”来寄托高洁的品格,用“雁”来寄托相思。因此,日本俳句具有浓浓的汉文化气息。

二、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随着日本不断学习西方科学,日本人把哲学、政治、经济等领域内的很多词汇用汉字翻译出来,中国人非常容易理解和吸收这些词汇。因此,日语开始对汉语产生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逐渐显现和扩大。

(一)丰富了汉语体系

日本人在创造日语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和文字,并把很多西学词汇引入日语体系,这使得日语中的西学词成为扩充汉语词汇的首选。当日语中的西学词进入汉语体系之后,汉语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加长,汉语的词义得到丰富。

(二)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日语传入中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语法。例如,汉语语法中有“正在……”的说法,但随着日语词汇的不断流入,这种说法已逐渐被“……中”替代,从而出现了“手术中”“上课中”“修理中”“营业中”等说法。如今我国的部分城市还出现了类似的条幅,如:“由于道路积水,道路两旁的大部分门店都已关闭,只有少部分正常营业中”[6]。

(三)渗透汉语词义

日语对汉语词义的渗透非常隐晦,虽然我们并没有觉得汉语的意义与之前有何变化,但由于日语借词的影响,汉语的词义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例如:“屋”在日语中是店铺或房子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只有房子的意思,当日语词汇进入中国之后,日语词义对汉语词义产生了影响。中国的很多城市街道中出现了“发型屋”“咖啡屋”等词汇,这些词语中的“屋”就是店铺的意思。

(四)增加汉字词数量

在日语词汇的影响下,汉语的表达和词义得以加深,汉语的结构更加多元,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第一,日语的部分借词直接用近音或者同音汉字进行翻译。这样的词语比较少,如“立邦漆”“尼桑”“马自达”“榻榻米”等。

第二,日语中一部分已经改用片假名来进行表达的词语,在汉语中却被保留了下来。这部分词语最初来源于汉语词汇,如“俱乐部”“维他命”“混泥土”“浪漫”等。

第三,日本人根据汉字自行创造了很多词语。这些词语传入中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汉字数量。如“座谈”“读本”“茶道”“立场”“落选”等。

第四,日本人在翻译西方词汇的时候,常常会借用中国古代汉语的一些表达方式。这部分词语进入中国之后,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数量。如“精神”“文化”“革命”“社会”“条件”“文明”等。

第五,日本人在翻译西方词语的时候,常常会借用汉字的构造。经过日本人翻译的词汇流入中国,对中国的汉字词进行补充。如“艺术”“电话”“杂志”“电子”“机关炮”“公民”等。

(五)增加汉语词语的表现力

人们在看报纸和电视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人气”“物语”“新干线”等词语。这些词语是日语中的借词,中国人民已经认可并开始使用这些借词。例如:在汉语中,“放送”表示播放和播送,“写真”表示人物艺术照,“人气”表示人缘。这些词语都是日语的助词,当其进入中国之后,汉语词语的表现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丰富。[7]

(六)汉语同化日语借词

当日语的借词流入中国之后,汉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语文字、语法、语言的影响,出现了同化日语借词的现象。

第一,读音发生变化。日语字的读音和汉字的读音差别非常大。当日语词语流入中国之后,日语中一部分词汇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汉语读音替代了原有的读音方式。

第二,词性发生变化。当日语词汇流入中国之后,日语原有的词法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有的动宾结构发生变化,有的词尾出现脱落现象,有的词素发生变化,有的词长发生变化。

第三,词义发生变化。当日语借词流入中国之后,日语借词的汉语与之前的意义发生了一定变化,有的范围被缩小,有的仅仅保留一部分,大部分借词的原有词义不复存在。例如:在日语中,用“販売”形容买卖,是一个中性词;在汉语中,该词仍然是一个中性词,不过人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带有贬义色彩。

第四,字形发生变化。古代汉字是日语汉字的起源,日本人在古代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汉字。目前日语字中既有简体字,也有繁体字。不过,当日语词流入中国之后,很多汉字却被简化,而且出现了用同音字来替换的现象。

(七)丰富了汉语词素

部分日语词汇引入中国之后,其含义起初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为了让这些词语更加适应汉语体系,这些词汇发生了一定变化,而且这些词正以一定的词素为中心不断进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说法,例如:“张小姐是月光族”,“李太太向我索要了肯德基宅急送的电话号码”,“刘先生是一个物质男”等。从这些说法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族”“宅急送”等词语来自日语,但是为了与中国的说话习惯和语言文化更加适应,这些词在汉语中出现了很明显的词素化现象,汉语词素也因此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拓展。

三、结语

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字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汉语和日语是世界上两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日语的萌芽和发展受到了汉语的启发,同样也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注汉语与日语之间的关系,才能加强汉语和日语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两国的优秀文化进行碰撞,相互吸收其精华,从而丰富、完善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参考文献]

[1]闫志章.汉语对日语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11).

[2]刘元满.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丽.日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J].科技展望,2016(30).

[4]杨森.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探究[J].科技视界,2016(1).

[5]丁田,王保田.现代汉语中日语源外来词的意义变异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张超一.试析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

[7]刘雪玉.近代以来日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

猜你喜欢

借词日语汉字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阿鲁科尔沁土语的汉语借词研究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