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肠管小肠肠梗阻

苏 宇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24)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占20%~40%[1]。保守疗法容易引起腹膜炎、肠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2]。传统的粘连松解术术后易造成二次粘连,术后恢复较慢。小肠内排列术利用M-A管对肠道进行减压,保护肠道黏膜不被破坏,减少了粘连性梗阻的发生。本研究对比了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x-±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我院就诊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传统肠梗阻手术)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1.28±10.21)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4.11±1.04)d,腹部手术1~4次,平均腹部手术(1.55±0.23)次;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1.15±10.08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3.85±1.02)d,腹部手术1~3次,平均腹部手术(1.42±0.21)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广泛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②经保守治疗均无效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②合并有恶性肿瘤;③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有传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⑤合并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

1.3 手术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主要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逐层切开肠梗阻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松懈处理粘连肠管,切除梗阻和坏死段肠管,对端吻合肠管,修补肠管浆肌层,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观察组:给予小肠内排列术治疗。主要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逐层切开肠梗阻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游离小肠,松懈处理粘连肠管,M-A管经阑尾部置入小肠,折叠排列小肠,盘状排列肠袢,腹外端固定M-A管,对患者腹腔引流,缝合手术切口。患者术后服用石蜡油80~100 mL 3d,1次/天。术后15 d拔出M-A管。

1.4 疗效判定与观察指标。疗效判定: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判定为好转;临床症状未改善判定为无效。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管损伤、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t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痊愈: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好转:观察组7例,对照组8例;无效: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x-±s)

2.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多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均可治愈,但部分患者仍需手术治疗。小肠内排列术包括肠内排列和肠外排列,其中肠外排列操作复杂,时间较长,肠管固定需要精确控制长段;肠内排列需应用肠管形成规律性粘连[3]。M-A管具有较好的减压及引流效果,操作简便。通过M-A管对肠道进行减压,不仅对患者的肠道蠕动功能进行改善,而且能够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保护了患者肠道黏膜屏障,缩短了其恢复时间[4]。此外,依靠M-A管可最大限度将小肠肠管保持弧形,有利于粘连部位松解,最大程度减低既往传统手术发生粘连及卡压肠管现象[5]。因此,小肠内排列术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时间长。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这与上述报道一致。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肠内排列术和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相当。小肠内排列术对肠道有较好的减压效果,术后患者肠动力恢复较快,M-A管肠内营养支持降低了肠外营养的消耗,有助于患者较快恢复。本研究中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肠内排列术可缩短肠梗阻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小肠内排列术操作中需注意:①钝性分离肠管时要注意保护肠管功能;②M-A置管时尽量动作轻柔,否则意外损伤将不利于术后恢复;③M-A管引出体外尽量经侧腹壁,以防止肠管悬吊引起梗阻;④术后彻底清洗腹腔,减少发生感染。除此之外,由于在肠排列过程时可能损伤肠壁及浆膜,从而影响肠道功能恢复[6]。因此,小肠内排列术只适合于大量束带或广泛粘连患者,对束带较少或粘连部位减少者,应首先予以简单粘连松解,再将防粘连材料放入患者内腹部。综上所述,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1] 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48-150.

[2] 陈云山.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4-115.

[3] 常宏江.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55-156.

[4] Arung W,Meurisse M,Detry O.Patho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s[J].World J Gastroenterol,2 011,17(41):4545-4553.

[5] 吴创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34-135.

[6] 徐流波,刘艳,柳福海,等.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60-66.

猜你喜欢

肠管小肠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