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3-23闫继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髋臼活动度入路

闫继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鞍山医院 骨科一病房,辽宁 鞍山 114000)

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在骨科的临床诊疗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负重关节内骨折,主要原因为外伤和暴力[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以及高处坠落导致的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逐渐增多。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以及内固定进行治疗,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医学界的肯定。为了分析手术治疗该症的临床效果,我院对94例患者展开了回顾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研究。入选者均符合该症的诊断标准,并经CT扫描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2]。其中男性81例(86.17%),女13例(13.83%);年龄18~59岁,平均(36.71±7.52)岁。参照髋关节后脱位Thompson-Epstein分型标准,Ⅱ型22例(23.40%),Ⅲ型54例(57.45%),Ⅳ型13例(13.83%),Ⅴ型5例(5.32%)。从骨折原因来看,交通事故致伤58例(61.70%),高处坠落致伤30例(31.91%),其他6例(6.38%)。从临床表现来看,多发性骨折18例(19.15%),失血性休克13例(13.83%)。

1.2 治疗方法:均于入院后接受手术治疗,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采用问号法进行牵引整复。其中85例髋关节后脱位成功复位,62例骨折复位不良,存在0.4~1 cm移位,其中27例的关节腔内还有少量的游离骨块,实施骨牵引,1周后给予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3例髋关节复位失败者,则马上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3例合并胫腓骨骨折而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先纠正休克,然后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再进行股骨髁上牵引,7 d后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前患者均行CT检查,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根据骨折分型以及移位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若为后壁骨折,经后侧入路;若为髋臼顶骨折,则经后外侧入路[3]。将髋臼重建钢板以及拉开力螺钉作为固定材料,术后1~2 d内拔出引流管,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和关节活动,行14 d皮牵引,3个月后开始负重练习。

1.3 观察指标:①对本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具体评价标准为[4]:优:起步时有明显的轻度间歇性疼痛,活动后缓解,无需借助支具,但存在轻微跛行,髋关节活动度为160°~210°;良:部分活动时疼痛,休息后减轻,能利用单杖长距离行走,髋关节活动度为100°~160°;中:疼痛可以忍受,活动受限,髋关节活动度为60°~100°;差:严重疼痛且无法忍受,不能行走,髋关节活动度<60°。②统计本组患者出血、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感染、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经统计,本组患者治疗后,优56例(59.57%),良33例(35.11%),中4例(4.26%),差1例(1.06%),优良率为94.68%(89/94)。

2.2 并发症发生率:本组患者只有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其中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感染各1例。

2.3 治疗前后的Harris和VAS评分比较:治疗后,Harris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和VAS评分对比(,分)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和VAS评分对比(,分)

时间 Harris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n=100) 65.95±7.70 7.61±1.29治疗后(n=100) 93.09±5.34 3.16±0.94 t值 28.081 27.030 P值 <0.05 <0.05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本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68%,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治疗后,Harris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及时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以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是要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标准骨X线和CT检查,清楚掌握骨折块的部位、大小和数量,观察是否存在移位、旋转,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髋关节的稳定性,为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的材料选择提供依据[5]。②骨折复位和固定:在手术前对移位患者先进行骨牵引,利用周围软组织的张力使其复位,可以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减少手术中对软组织的剥离,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③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出血、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感染、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注意预防。同时,手术前应做好备血准备,术后早期主动无痛功能锻炼,促进恢复,改善预后。

[1] 梁笃,杨冰,郑永华,等. 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J].中医正骨,2013,25(6):38-39.

[2] 姚运峰,张积森,吕浩,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4):395-397.

[3] 李建设.手术治疗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118-119.

[4] 李建设.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078.

[5] 郑剑平,郑雪芳,孙春汉,等.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脱位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14-115.

猜你喜欢

髋臼活动度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