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先生: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效

2018-03-09江苏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210036常梅娟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优秀生组员西游记

江苏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210036) 常梅娟

“小学生不但要自己做小先生,并且要教别的小孩做小先生,最要紧的是要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一种帮教助学形式,曾对当时的普及教育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今天,虽然时代在飞速发展,但其观点和做法仍给我们以启迪,值得仿效和推行。

在教完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我让学生阅读长篇古典名著《西游记》。由于家庭文化背景、阅读习惯、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能自觉阅读;有的则怕读、厌读,基本没读。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启发了我,在与学生共读《西游记》时,我大力推进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并总结出小先生让“一课文·一本书”阅读增值的策略及作用。

一、巧用小先生导读“一课文·一本书”的策略

(一)独具慧眼,选好小先生

陶行知说:“小先生就是与他人分享教育的儿童。”小孩是怎样教别的小孩呢?陶先生说得好:“他在做上教。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因为儿童在学校里朝夕相处,他们的语言、心里比较接近,相互间更容易沟通,而教师与儿童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

因此,在挑选小先生时,首先是阅读能力较强,喜爱阅读;其次要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是小先生在同伴中有一定威信,其阅读方法具有示范性,可以仿效。根据这些要求,我挑选出6名平时爱读书、家庭读书氛围比较好的学生做小先生,并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或6名学生。

这些小先生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定阅读计划并记录(量化每天阅读);二是督促本组学生每天按计划完成阅读量;三是布置阅读任务并检查,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四是开展阅读活动,并全组参加展示。小先生要根据检查结果给组员打分,满分5分(完成阅读量2分,阅读任务完成好1分,积极参加阅读活动2分)。

(二)建立机制,争当小先生

陶先生说得好:“小先生不但自己做小先生,而且要教别的小孩做小先生,更要紧的是要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古人也说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这些话都是讲徒弟通过努力,能胜过师傅。因此,我让学生确立这样的观念——组内的小先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只要坚持阅读,用心读,都可以做小先生。因为,只有建立“师徒”转化的机制,才能调动更多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小先生制处于良性循环中,从而推动全班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采用“积分晋级”制,具体是这样操作的。由教师选出第一任小先生,小先生负责给组内学生每天阅读情况打分,每周统计一次;小先生选出本周得分最高的组员,担任下一周的小先生;而第一任小先生要做好“顾问”,辅助新任小先生开展工作;小先生任职期为一周,可以连任两周。每组的第一任小先生也有积分晋级,每次阅读活动展示评分最高者,可以晋级为“金牌”小先生。

这一机制的推行,使班级的《西游记》阅读呈现出你追我赶、不断推进的局面。

(三)提供机会,培养小先生

有了小先生,并非教师可以不闻不问。如果不加引导与干预,只怕“开卷”不一定“有益”。虽然做小先生让学生有自豪感、成就感,但同时对部分学生来说也具有挑战性,在组织管理上、阅读引领上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让他知道如何做小先生。

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多多锤炼小先生。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的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担当,使他们体验当“先生”的感觉。例如,以住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专利”。在批改作业时,我找机会让小先生对同伴的阅读批注做点评,然后学着教师的样子去写一写评语,打上等级,看谁写得好。我会把写得好的评语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大家听,因此他们个个写得认真,学得兴致勃勃。有时,针对某篇文章或片段,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在组内开展阅读探讨。课堂上,我有目的、有意识地让他们互相交换批阅课文预习,以培养小先生们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帮助解决。

二是充分利用兴趣小组,让小先生先行一步。在课外阅读兴趣班上,我让他们提前阅读,并教给他们一些阅读长篇名著的方法。如,读前言,了解故事梗概;读目录,粗知全书情节;跳读,根据个人兴趣和思路寻找阅读注意点,捕捉感兴趣的信息;速读,每次至少读20页;对比读,找出同名的书籍就某个部分、章节内容进行比较阅读,采用“比异”策略,开拓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

三是开展阅读竞赛活动,提高“小先生”的各种能力。在《西游记》阅读过程中,我们开展了“绘制西游线路图”“演一演西游人物”“画一画西游风光”“讲一讲西游故事”“议一议阅读话题”“写一写阅读感悟”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大增强了小先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四)“师徒”结对,开展一帮一

根据陶行知“小先生制”的教育思想,在小组阅读的基础上,我在《西游记》阅读中还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让一个爱阅读的优秀生帮助一个后进生。我让阅读习惯和基础都特别差的三个学生与三个优秀生分别结对子,要求他们开展比赛,看哪个“对子”进步更快。优秀生带着“弟子”一起阅读,教“弟子”一些阅读方法,引导“弟子”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帮助“弟子”减少阅读障碍,督促“弟子”完成整本书阅读。由于经常得到优秀生的帮助,后进生克服了阅读中的困难,进步很大;同时优秀生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转化后进生、发展优秀生的目的。

二、发挥小先生在“一课文·一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在《西游记》阅读中,“小先生制”是贯穿始终的。小先生们又是如何发挥“先生”的作用,教小伙伴读这样一本长篇古典名著呢?

(一)制定阅读计划,认真记录

选好小先生后,小先生首先和组员一起商量,定下每天的阅读量、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次共读时间,并绘制表格,做好检查记录。对没有完成阅读的学生督促其及时补读。小先生根据阅读评分记录,做好下一任小先生推举和移交工作。最后,第一任小先生汇总评分记录表,评出本组“优秀阅读者”。记录表如下图(图一):

图一

(二)示范朗读,做好引领

每组的小先生挑选某一章节某一段,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读,把录音发送到班级QQ群,小组同伴随时可以点开收听,并按照小先生的要求,开始这一章节的阅读。由于每个小先生的录音发送到的是同一个QQ平台,所以,群里的每一个学生还可以听到其他组小先生的朗读。这样,学生在完成本组阅读任务后,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有选择地参与到其他组的阅读中,“小先生”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形成了组与组阅读的融通互补。

(三)创设话题,开展主题阅读

为推进《西游记》阅读,我把逐章阅读整本书的单调形式化为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设计了读目录、说人物、比人物装备、议章节中“三”的奥秘、欣赏故事里的风光和谈阅读感受六个方面。

小先生们选择其中的话题,带领组员开展阅读,最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同时,小先生也可以不拘于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自创新话题,采用小组擅长的方式呈现。于是,每个小先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有的组关注环境描写,有的组关注人物外貌描写,有的组研究人物语言特点,有的组搜集整理书中的对联、成语,有的组寻找取经途中遭遇劫难的原因……小先生教别人,同时也向同组其他同伴学,获得了更多阅读名著的方法。各组通过朗读、批注、图画、列表、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本组阅读的研究成果。(如图二、图三)名著阅读不再是高不可攀高,人人可以走近它、触摸它,与之对话。

图二

图三

(四)开展多彩活动,小组赛读

六年级学生在生理、身体上的变化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小孩,争强好胜成为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利用这一特点,在《西游记》阅读后期,我们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比一比阅读的收获。

1.“西游线路图展”。将每组绘制的线路图贴在黑板报上,邀请美术教师和每组的小先生进行评比打分(不评自己小组)。

2.“演演西游人物”。小先生带领组员选择《西游记》中的人物来表演,比一比哪一组演得最精彩,评选最佳表演组。

3.“讲讲西游故事”。每组小先生在组内训练一名学生,讲一段《西游记》中的故事,评出“故事能手”。

4.“议议阅读话题”。小先生在教师的话题引领下,带领组员阅读,共同探讨书中的内容;同时,自主设计新的话题,用一定方式呈现。根据感兴趣的人数,评出“有思想的小先生”。

5.“西游知识比拼”。小先生率领组员做好《西游记》知识竞赛的准备。比如,分工整理书中出现的有关“三的故事”“人物的武器装备”,书中的成语、俗语等。六个组之间开展《西游记》的知识竞赛,评选“最佳团队奖”。

6.“写一篇读后感”。阅读完整本书,每个小先生带着组员共同完成一篇《西游记》读后感。小先生先选出一位组员执笔,接着大家一起修改润色再誊抄好,最后小先生为读后感写上评语。读后感和评语由年级组四位语文教师评分,评选出“最佳阅读者”和“最佳指导者”。

“小先生制”使阅读活动更顺利、有效,帮助阅读困难的孩子克服阅读障碍,使他们尝到阅读的甜蜜成果,树立起自主阅读的信心。

三、善用小先生导读“一课文·一本书”的思考

(一)语文教师需率先垂范

用“小先生制”以后,学生的表现更精彩,这就更需要具有良好阅读品质和阅读习惯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培养小先生前,自己要先读起来,预设学生的阅读难点,找到适合这本书阅读的高效方法,进行整本书系统阅读,积累更多知识,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做“爱阅读,会阅读”的先行者,才有资格和能力做学生的老师。

(二)阅读习惯要特别培养

读书具有不可替代性。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小先生制”为班级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要求学生在读书中自主探究的内容更多。小先生必须去阅读、思考,才能带领全组成员完成阅读任务。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读书兴趣。同时,小先生将自己习得的阅读方法交给伙伴,这种“即知即传”的效果最好。

(三)“小先生制”的内容应多样化

“小先生制”在整本书阅读中要形式不断地变化,丰富它的内容。在“小先生制”中落实小练笔,让学生在阅读中仿照书中句式或段落写一写;在“小先生制”进行小讲座,让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研究性、比较性阅读,然后开设小讲座,如“猪八戒——《西游记》中的开心果”等;在“小先生制”中进行小表演,小组选取书中的故事排演课本剧,如表演“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在“小先生制”中进行小辩论等,丰富它的内容和形式。这样,让这样一部长篇小说的阅读精彩不断。

总之,“小先生制”使学生不再为了任务而阅读,教师不再为了应试而教阅读。它给了学生做小先生的机会和舞台,引发他们自我教育,点亮了学生心中阅读的希望之光,让“一课文·一本书”的阅读增值。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雷玲.教师要学陶行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优秀生组员西游记
基于数据和统计证据的初中体育优秀生成才路径研究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还是不错的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关注“优秀生心理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