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的传统武术发展浅析

2018-03-07张晶马威王碧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拳种传统武术新区

张晶 ,马威 ,王碧川

(1.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2.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重庆 401120)

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范围,主要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这3个县,及三县周边的部分区域,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雄安新区毗邻保定市区,它和北京、天津均相距100km左右,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并且,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早已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进而助长了尚武之风的形成。雄安新区作为内陆新区,并且地处河北腹地,根据挖掘整理的129个武术拳种中,有64种由河北所拥有,其中包含河北地域人士所创;其他地域传入河北并广为流传,作为中华武术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厚[1]。

然而,雄安新区传统武术发展至今,被一些矛盾所充斥,那么应该如何正视其现状;追求其真谛;挖掘其潜力;展现其风采,是时代赋予我们现代武术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雄安新区传统武术发展亮点

鹰爪翻子拳,作为传统武术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拳种,它是八闪翻繁衍出的一个流派,它的基础是以翻子拳的八个闪翻技法为根基,并且还借鉴少林拳术的擒拿技法和鹰爪功法的手形、手法,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鹰爪”手型特点的翻子新传统拳种。翻子拳在河北流行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雄安地区就更为盛行[2]。安新县的李树园、李耕耘和雄县国隐东、董宪周等人士,都是翻子在清代晚期的名家大家,名扬京城。一直到陈子正先生以翻子的“翻转”为根基,并且借鉴吸纳“岳氏散手”擒拿技艺,以及“鹰爪手法”的精华,逐步形成与其融为一体的精湛武艺。

陈子正作为雄县武术名家,也是鹰爪翻子拳创始人,擅鹰爪拳,被人誉为“鹰爪王”。在1918年受到上海精武体育会的邀请,传授鹰爪拳,并且还先后在上海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传授技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整编后,上海精武会开办了“鹰爪翻子班”并且不断进行整编。

这些亮点只是众多之一,在传统拳的创立上,挖掘整理和创新,以及传承和传授,都是雄安地区传统武术和文化的瑰宝[3]。

2 京津冀一体化的传统武术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后,国家宣布雄安新区成立,这无疑对一体化发展注入一针催化剂。借助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指导思想,对雄安新区民间传统武术更好、更快的发展,无疑是历史的必然性。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一体化的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武术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并且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4]。在民间传统武术当中,拳种繁多流派纷呈是其典型特点,而在这当中,不同地域类型的武术文化特征汇聚,形成当代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局面。

回顾历史,京津冀同属燕赵这片沃土,就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而言,这三地的整体武术文化和历史的成因,以及传统武术流派的继承与传承,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且三地由于同属平原,交通便利,流传和传播更为便利,例如某些民间传统武术拳种,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发源于河北,但却成名于京城或津城,这一点充分显示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浓厚历史渊源。我们在国家战略部署“京津冀一体化”的指导下,无论是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等方面,要做到互通有无,协同发展。借助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使雄安这个处于京津冀腹地的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使负载于自身的中华民族的气度与风范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弘扬[5]。

3 新时代面临的危机

随着国家战略部署加速武术奥运进程,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相对民间传统武术而言,因为它具有传统性,不具备量化属性,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无疑放缓了同步发展的脚步。武术要走进奥运大家庭,走向世界,就不能一条腿前进,在对民间传统武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拳种或器械,进行包装并不断地提取精华,使其在本身具有观赏性的前提下更具有可比性和规范性,逐步形成一套与现代相结合的传统民间武术。而在传统武术发展进程当中,绝大部分的民间传统武术已经丧失其特有的功能和特点,在现代社会只是作为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活动。武术的内涵包罗万象,不只有竞技武术、散打、健身气功,在这当中民间传统武术更是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根脉和源泉[6]。

对民间传统武术的宣传,很多只是在圈内,究其原因还是在推广方面存在欠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很早就下大力气对民间传统武术进行挖掘整理,在这当中,无论是对拳种和器械都进行了收录,字数达651万字,但在整理后的这些宝贵资料,很大一部分只是作为一个收录和整理,以便需要之时方便查阅,但是对这些珍贵的民间传统武术,再加工和推广却停下进程的脚步,这就出现了现在民间传统武术区域性和血缘性,以及局限性的现状[7]。

虽然在2017年首次举办了京津冀武术比赛,但在宣传的投入甚少,只是在业内范围进行了通知,并且所设的规则和规程也基本属于竞技武术,这方面也是不利于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竞赛是武术交流推广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使观赛人数得到提升,也是衡量民间传统武术发展好与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4 建议

在当下新时代国家发展昌盛之际,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丰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展雄安新区传统武术,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的同时,把雄安新区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并发扬下去。

结合雄安新区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契机,发展推广雄安新区的传统武术,大力推广、宣传报道。借助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机,对赛事安排上,应重点设立传统项目比赛。在发展新区的同时做好雄安新区的传统武术资料的整理,建议对雄安新区武术进行普查,逐步建立起完善留存机制。将雄安新区传统武术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进行继承与传播。

[1]刘万春.河北武术[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2]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

[4]周伟良.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4-17.

[5]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72-75.

[6]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57.

[7]李向振.雄安新区建设中的传统民俗文化普查与文化生态建设[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9(1):91-96.

猜你喜欢

拳种传统武术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