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在大学生党员过程化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研究

2018-03-07梁虹崔杰姚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首创精神红船精神红船

梁虹,崔杰,姚强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 116650)

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要兴旺发达,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要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 “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红船精神”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中产生的,是早期共产党人思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生动诠释。在“红船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进入了站起来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为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梦圆梦,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稳步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是因为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 ‘改变世界’[1]。”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积累出来的,只有我们不忘初心,永远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大众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结果。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这些都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充分体现。

2 “红船精神”与党员培养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

(1)“红船精神”的内涵与学生党员培养目标相契合。“红船精神”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根植于中华大地,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仁爱优良品质的传承,是主动顺应开放竞争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生动写照。我们党重视传承,重视革命精神和革命火种的传承,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高校学生特点,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质上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员具体标准。“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很好地回应了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在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质三个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红船精神”的内涵与学生党员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2)学生党员是传承“红船精神”的重要主体。马克思指出,意识的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他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红船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立党为民的奋斗史和建设史中形成的,也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接力传承,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未来。“红船精神”一旦被青年学生党员传承必将焕发出磅礴力量,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

(3)“红船精神”为学生党员过程化培养提供明确价值导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2]。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我们改造世界的思想起点;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是改造世界的不变态度;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我们改造世界的目的,“红船精神”是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飞跃的总结。在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既注重知识文化积累,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引导学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入党之路。

3 “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过程化培养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加强“红船精神”的传承,有利于在学生党员过程化培养中贯彻这一主线。

(1)以主题教育为依托,对标党员培养的纯洁性要求。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思想建党的主张,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党员培养过程中融入主题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具体地可以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将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主题引入学生党校培训中,不断强化学员的党员意识。通过将我们党的主张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寻找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与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契合点,让党员培养更有“中国味”,不断纯洁党员,为党员培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以行为养成为重点,加强党员过程化培养的先进性建设。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自身建设提到了新高度。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领导干部到全体党员,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使命担当和行动自觉,彰显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极塑造。加强学生党员培养的行为养成塑造,需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来不断强化学生党员意识,明确党员标准;建立量化考核制度,通过制定党员规范、考勤条例等细化考核指标,使党校学员不断增强组织纪律意识,坚持不断锤炼党性、养成忠诚不渝的习惯;坚持持之以恒、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坚持率先垂范、养成知荣明耻的习惯。

(3)以作用发挥为目标,加快党员过程化培养中服务能力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也要体现在每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上。加强党员过程化培养就要增强学生党员培养中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的塑造。具体地,通过培育一批党性提升计划,如“闪闪红星-先锋引领”计划,将理论研究、宣传引导和实践示范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先进思想、传递梦想力量;构建学生党建阵地,设置党建活动中心、党员示范岗等固定场所,增强党的向心力;引导学生利用假期、专业实践机会将专业知识与国情社情紧密结合,以时代所盼、人民所需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最终实现具有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党员培养目标。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2]郭维平.“红船精神”与浙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观察与思考,2014(4):60-64.

[3]钱超.“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首创精神红船精神红船
红船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红船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蕴涵的首创精神及实践思考
“红船精神”内涵解读
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首创精神的历史作用
音乐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