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文庙石碑的文化价值和保护

2018-03-07吴小鹏

文化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庙石碑哈尔滨

吴小鹏

(哈尔滨文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石碑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不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的厚重感,而且文化价值非常重要,浓缩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文化地位、历史价值地位非常重要。对于石碑的构成及其对应作用,普遍认为碑首刻碑名似文题,也可起到装饰石碑的作用;碑身刻碑文,是石碑最重要部分;碑座不仅可以承重,而且对石碑也可起到装饰作用。[1]东汉开始大量出现镌刻文字的碑石,用以歌功、立传、纪事,一直流传至今。石碑所构成的内涵极其丰富的碑文化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哈尔滨文庙石碑的文化价值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民国十五年十月(公元1926),建成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公元1929),占地二万五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余平方米,三进院落,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建筑所占面积紧邻曲阜孔庙、北京孔庙。不仅如此,该建筑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仿明清古典建筑群,还有最高级别的建筑等级和规制最全、保存最好的鲜明特点。文庙院内有三座石碑:第一座是《文庙碑记》,第二座是《文庙碑志》,最后一座石碑并无刻字,属于无字碑。

《文庙碑记》总体高度551厘米,位于文庙二院东庑的南侧。碑首正中间采用篆体雕刻的“文庙碑记”异常醒目,并且有四条蛟龙盘石四周。碑身有阴阳两面,碑阳刻有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亲撰碑文多达500余字,书法是由张将军的好友延安十老之一钱拯先生书写,北平陈云亭刻石,属欧体阴刻,碑阴无字。另外,碑身阴阳两面共有24条蛟龙,令整座碑石文化厚重感十足,且庄重、威严。碑座由三部分组成,其上为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赑屃,其下为大型的石刻水盘,四角漩涡处可见生动传神的鱼虾类水生物,这三个部分展现的赑屃、漩涡和水生物,其实象征着赑屃在大海中生活的场景。金其桢先生在《碑论——中国物质形态特种传统文化研究之一》一文中曾认为,古人立碑并非无故而为,所立每一石碑不仅寄托着某种情感,而且还体现了所处时代的人文特色。古有“刻石记功、树碑立传”之说,印证了石碑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因为正是对某人或某物、某事有了浓厚情感,才会让石碑寄托着他们对其产生的虔诚和神圣情感。在文庙建成之后,时年28岁的张学良将军就在他的撰文中说:“哈尔滨据松花江上游,东省铁路横贯其间,欧亚商旅密集而鹑居,言庞俗杂……民德即离,势必至于家邦陵替。本实先拔,而求其枝叶之无伤,胡可得也。”叙述了哈尔滨的地理环境及当时我国东北地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张学良将军看到了中华民族所处危难乃中华之亘古未有,所以他力主尊孔、祭孔以唤起民族觉醒,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全国上下皆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精神文化的抵制,使我中华民族精神毅然振奋,推动我国人民奋勇向前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完成复兴中华之伟业。在该文中,张学良将军引用《礼记》中的“祭者教之本”这句话,以说明文庙建成的重要历史意义,充满了张学良将军爱国之情、兴邦之志,令人感动。

第二座是石碑正面刻有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哈尔滨文庙碑志》的石碑,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哈尔滨文庙由当时东首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及继任长官张景惠实施筹建。据《东省特别区创建哈尔滨文庙碑志》记载:“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宫,犹仍旧贯,未之改作。[2]今东省特别区闳规大起,创而非固,故其缔造合乎大祀之仪。……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居于二院的大成殿,在建造之初,其设计规格是出自大祀祭孔仪式,可以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媲美。北京和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均为面阔九开间。《碑志》记载,文庙共筹集73万余银币建成,其中工商及中外人士捐募者捐资“约有十四万三千四百八十有奇,余悉取足公家”。这正说明哈尔滨文庙是“会集中外人士”、官商合筹共同建设的。据《碑志》碑阴题名记载,捐助商家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犹太商业银行、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哈尔滨卷烟厂前身)、秋林洋行(秋林公司)、莫迭尔(马迭尔)等。“以上共募捐银币一十四万三千四百八十元,建筑及购置费共用银币七十三万七千三百余元。”中外合资与官商合筹修建资金是哈尔滨文庙建设的特点,多元筹措建设资金的方法在国内孔庙中也是不多见的。

由于整个石碑无任何刻字,所以这样的石碑通常被叫做“无字碑”,这座无字碑整体高度383厘米,位于文庙一院东庑的南侧。碑首和碑身所用石材为青色花岗岩,且碑首和碑身虽有雕刻,但并无明显分割线,从远处看似成一体。至于这座无字碑是何作用,到现在仍没有可信的考察依据。[3]但学术界认为不外乎有这样几种可能:一是《碑志》中提到的,“别建乡贤名宦祠”后本打算用这碑石镌刻碑文;二是和武则天的“无字碑”有异曲同工之妙,专门将此碑留给后人撰文评说;三是象征着“状元题词”;四是由于当时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东北)紧张,没来得及刻石记事……总之,这座已有60余年历史的石碑到目前仍是个谜,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

哈尔滨文庙中的石碑见证了哈尔滨文庙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重要的文化价值。石碑作为文化情感的实体物质形态,通过多种不同要素,如石碑大小、整体造型、材质、工艺和撰写人等,展现了我国传统的礼仪制度,其对唤起民族觉醒、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精神毅然振奋、推动我国人民奋勇向前、完成复兴中华之伟业等,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4]石碑真实地记载了修建哈尔滨文庙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历史宝贵的史料档案。

二、哈尔滨文庙石碑的保护修复

哈尔滨文庙刚落成不到两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东北。解放以后,其作为几所高等院校的图书馆;文革期间,这里又成为省军区的仓库,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年久失修受到了一定破坏,但总体还是避免了较大的破坏。1985年,黑龙江省军区将文庙移交给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1988年9月20日,哈尔滨文庙在石碑四周围上了栏杆,经过初步修缮复原之后,198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哈尔滨文庙为“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家重点维修古建筑单位,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省文化厅党组立即制定了哈尔滨文庙全面维修计划,从2007年开始的3年间,哈尔滨文庙聘请专业文物修复专家,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对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官厅、乡贤祠、名宦祠及院内附属设施进行全面维修,恢复了文庙的原貌。[5]

文庙大修工程将使这座高等级的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大修难以改变文庙内各类碑刻的保护问题。石碑的老化正在悄然加快,由于酸雨及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石碑的风化和腐蚀越来越严重。气候条件是导致石碑腐蚀损失的主要因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这些石碑在外遭受各种自然侵蚀。另外,污染的空气也对石碑产生了一定损坏。综上所述,造成石碑风化和侵蚀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并且这一风化和侵蚀过程相对比较漫长,如今文庙内的石碑、石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保护好碑刻是一个难题。为了使石碑、石刻得到更好地保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修复,例如,尽量做到加固碑体,对已风化的碑体表面进行物理修复复原,或通过化学处理加固,延长石碑的保存寿命;收集原始资料,对石碑进行测量、拍照、拓片,建立保护档案;改善保存环境,尽量减少气候因素及大气污染对石碑造成的损毁风化;加强日常维护,保持碑体干燥清洁等。石碑的保护不仅能够记录文物古迹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是对文化遗产地文化原真性的延续,能够更好地体现和传承遗产地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1]金其桢.中国碑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61.

[2]金其桢.中国碑林和碑文化的内涵[J].中外文化交流,1994,(6):54-55.

[3]金其桢.碑论——中国物质形态特种传统文化研究之一[J].中国文化研究,1994,(3):86-98.

[4]刘岩.哈尔滨文庙的维修与保护[J].北方文物,1993,(3):107-110.

[5]黄学民.哈尔滨文庙的历史及保护利用价值[J].哈尔滨史志,2010,(2):48-49.

猜你喜欢

文庙石碑哈尔滨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Looking back at the Millennium-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below)
文庙开笔大典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想起那座石碑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