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疆旅游导游词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及高职院校导游词翻译教学

2018-02-23岳福曹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游词天池英译

岳福曹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之人文景观。这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新疆文化的对外传播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

对于新疆旅游,景点导游词解说是其核心内容。导游词中能否将具有浓郁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涵盖进来并向国内外来宾宣讲出去,是能否将新疆这片大好河山及特色文化诉诸世人的关键要素。同时,能否将导游词中独具新疆魅力文化的内容用英语准确向外国友人清晰传达出去以期向世界展示大美新疆、展现魅力新疆文化,也是关键要素。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导游词英译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新疆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正肩负着这一重任。因此,文章以新疆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为切入点,试析新疆旅游景点导游词中的新疆地域文化特色及其翻译教学问题。

一、新疆自然景观导游词及其翻译

新疆的地形地貌是“三山夹两盆”,自南至北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中间夹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冰川与雪岭共生,戈壁与沙漠并存,高山湖泊万顷碧波,茫茫草原一望无际,塔里木河一泻千里,沙漠胡杨蔚为壮观,雪山松柏参天蔽日......这一切构成一副美妙的图画,令人痴迷心醉、流连忘返。

如此美景,若不能真实地传达给每一位来此观光的游客,实属遗憾。

但将如此众多且包罗万象的美景包裹在语言之中并翻译成英语以飨外国友人,实属不易。因此笔者只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景观导游词,加以阐释说明。

(一)景点地名英译

按照一般的翻译原则,对于中国地名的英译,通常由“地方名+自然名”构成。这里的“地方名”指地方名称,“自然名”指江河湖海山脉等自然物名称,如“塔里木河”译成the Tarim River,“塔里木”是地方名,“河”属自然名。

根据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之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1],这说明我国地名中“地方名”的书写必须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进行拼写和注音已成为法律规范。因此,新疆的地名英译,需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进行书写,如昆仑山和天山的英译:昆仑山the Kunlun Mountains,天山the Tianshan Mountains。但有两点需加注意,一是少数民族地名的拼写,可以按照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方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进行拼写,如阿尔泰山the Altay Mountains(阿尔泰是哈萨克语,意为“金子”),塔里木盆地the Tarim Basin(塔里木是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二是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地名的拼写,这些词的拼写形式已经为外界所接受,无需改动,如准噶尔盆地the Junggar Basin,吐鲁番盆地the Turpan Basin。

对少数具有特定意义的地名英译,也可采取意译的方法进行处理,如“红山”,译为the Red Hill。红山是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的标志性景点。红山曾经是乌鲁木齐的最高点,站在红山之上可俯瞰整个乌鲁木齐,而红山更是以其动人的神话传说成为乌鲁木齐的代表。“红山由紫色砂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得‘红山’一名。红山之奇在于石皆呈赭红色,赤壁奇崛,朝霞或夕辉映照,整个山体如冲天烈焰,巍伟壮观。”[2]因此,该地名若依拼音译为the Hongshan Hill,实不能展现其原有风貌,故应用意译法将其译为the Red Hill为好。再如“天池”,译为the Heavenly Lake。关于天池,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说天池是西王母的瑶池,二说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等等,不一而足。然天池以其1980米的海拔高度直没云端,是为“天”池,所以意译为the Heavenly Lake最为贴切。

(二)自然景观导游词及英译

新疆自然景观众多,风光旖旎。雪山、湖泊、草原、河流、沙漠、胡杨,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古丝绸之路又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文化的绚烂色彩,一派西域风情。下面,笔者以新疆自然景点为例,探析新疆旅游景点导游词的翻译。

例1.魔鬼城四季狂风不断。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鬼城“名”,更让它有了魔鬼的“形”,变得奇形怪状。远眺,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近看,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垛堞分明,形似古堡;有的似亭台楼阁,檐顶宛然;有的象宏伟宫殿,傲然挺立,真是千姿百态。在起伏的山坡地上,布满着血红、湛蓝、洁白、橙黄的各色石子,宛如魔女遗珠,更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每当风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离。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嚎,若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肃索,情形更为恐怖。[3]

译:The strong northwest wind year round makes the Devil’s City form its unique and odd-shaped landform.Looking from afar,you can see many hills like tall buildings and castles here and there while going closely,you will find gullies on the ground and rock strata in different shapes:some baring their teeth like monsters,some standing there like castles,some erecting upright like pavilions while some sitting loftily like palaces.Scattered on the rolling slopes and ground are different colors of cobblestones, red, blue, white, orange and yellow,which add some mysterious atmosphere to the Devil’ s City.In windy days, sandstorm envelops the place and air current shuttles back and forth in the hills,making strange noises listened like roars of tigers,cries of ghosts,wails of people,and shrills of whistles which let people’s hair stand on end and make them feel in a ghost haunted town.

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地区的魔鬼城属典型的雅丹地貌,曾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该景点是新疆著名自然景观之一。但由该景点的名称“魔鬼城”即可得知,其中隐含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这也给景区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英语翻译基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进行操作,其间也有许多略译和合并,目的是让魔鬼城的特点更加凸显,语言更加通畅。

例2.天池古称“瑶池”,清乾隆时始以“天境”“神池”之意命名天池。天池有著名的八大景观,附近还有人称“王母娘娘洗脚盆”的东小天池等景点。

译:The Heavenly Lake was called“Divine Pool”in ancient times.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 Long in the Qing Dynasty,the lake was named in succession“Heavenly Mirror”and“Magical Lake”.The Heavenly Lake comprises eight scenic wonders and such small scenery nearby as“East Lesser Lake” or“Queen Mother’s Foot Washbasin”.[4]

天池本属自然景观,但许多神话传说让天池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给天池赋予了文化意象。本例中的“瑶池”“天境”“神池”以及“王母娘娘洗脚盆”等说法,让天池充满了文化内涵。英译基本采用直译方法,力图与源语保持对等的文化意象。

例3.天山神秘大峡谷从谷口到尽头长约5公里。峡谷为千百年洪流冲刷地面形成的势如奔走游龙的自然奇观。

译:The Tianshan Mysterious Canyon is about 5 kilometers long from the mouth to the end.The canyon is a natural wonder shaping like a surging-forward dragon as result of torrential-water wash.

天山神秘大峡谷被形容成“奔走游龙”,形象而生动,揭示出大峡谷奇特的地貌特征。而语言描述中所使用的“龙”,却是中国文化中的典型形象。英语译文语言朴实,简单明了,与源语保持了统一和一致。

二、新疆人文景观导游词及其翻译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古丝绸之路的中西文化交汇,使得新疆拥有得天独厚、丰富炫彩的人文景观。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及文化在这里交杂融合、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及人文风貌。

但要将极具文化内涵的导游词文本译成英语,非常艰难。文化的异质性给英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笔者通过例证,阐释新疆人文景观导游词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及其英译策略。

例1.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乌鲁木齐市解放南路二道桥地段,这里历来是少数民族居民、商户聚集地,浓缩着新疆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

译:The Xinjiang International Grand Bazaar is situated at the Erdaoqiao Block of the South Jiefang Road,which has been a compact community for residents and merchants in ethnic minorities,epitomizing the folkway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翻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选词,该例中“巴扎”一词的选择颇具难度。“巴扎”是少数民族语言,意为“集市”。说到集市,可能学习英语的学生会立即想起“斯卡布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这首歌,通过联想而将“集市”译成fair。查《汉英大辞典》[5],有三个英语词可供选择:fair,market,bazaar,但在所举例证中,没有给出bazaar的例子。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6]得知,fair是“集市”的常见表达;market指“集市;市场”;bazaar指“(某些东方国家的)集市”。又查阅《简明英语词源词典》[7],bazaar一词来自波斯语词根bazar,符合新疆民族地区文化特征,故此该景点名称选用了bazaar一词。

例2.克孜尔千佛洞保存最多、最好的壁画面积达1万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是佛像、菩萨像、佛国其他人物像、供养人像和动物图案等。这些形象主要出现在“佛教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形式中。

译:The most and best-preserved murals in the Kizil Thousand Buddha Caves cover 10,000 square meters.The mural paintings are mainly about Buddha,Budhisattva, other Buddhist figures, donors and animals’patterns.The images mainly appear in the“Buddhist stories”,“Jataka stories”and “Nidana stories”.

该篇导游词涉及佛教文化,译文最难处理的应为佛教用语,因其包含了佛教的一些特殊内容,如“佛”“菩萨”“供养人”“本生”“因缘”等。所以译者需查阅大量资料弄懂这些文化内容,而后再查阅专业词典或上网查询这些专有词语,方可将其运用到译文中。

例3.尼雅遗址是汉朝精绝国所在地,位于民丰县以北150公里沙漠腹地。在考古学家的辛勤工作下,被确认为是汉晋时期西域南道小国——精绝国的故址,是可以与古罗马庞贝城相匹配的重要史迹。

译:The Niya ruins is on the site of the Jingjue State of the Han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which is now found in the heart of desert 150 kilometers north of the Minfeng County.With the archeologists’painstaking effort,the Niya ruins has been confirmed as the ancient remains of the Jingjue State,a small country along the southern route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Western Region during the Han-Jin period,which is ranked with the remains of the Pompeii City in ancient Rome.

新疆有很多历史遗址,如高昌故城遗址、交河故城遗址、楼兰遗址、尼雅遗址、龟兹故城遗址等,尼雅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遗址饱经历史风霜,带有浓厚的人文风情,为新疆游览增添了巨大吸引力。

这样的文本翻译,大多涉及历史事件、年代表述、小国兴灭、经贸通商、宗教更迭等,需译者在弄清历史发展始末的基础上,查阅术语、斟词酌句,运用语法、连词成篇,反复校核、磨词炼句,请教同行、最终成稿。其中任何关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译文错误或漏失。

三、新疆旅游导游词翻译教学

翻译讲究“信达雅”,即忠实于原文、语言通达、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翻译教学则是将这种翻译原则和标准传授给学生并使他们掌握如何操作。

旅游景点导游词属应用文体风格,讲求真实、直接、明了地传递景点信息和宣传鼓动,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旅游景点导游词的翻译应根据上述文本特点,依据“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实施教学活动。

总体而言,新疆旅游景观导游词的英译以直译为主,如上述景点导游词的翻译例证,基本上均采用直译法进行操作。直译法与意译法相较,直译法较容易掌握,也较易为学生接受,这为我们导游词翻译带来了便利。

导游词翻译教学,是为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汉语导游词中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人文、地理、历史、民俗、传说、掌故等已不是难点,让他们真正感觉困难的是如何将这些汉语知识有效地用英语表述出来,即如何将这些景点导游词翻译成地道的英语并讲解给国外游客。笔者认为,新疆旅游景点导游词翻译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实施。

一是语言对比。翻译涉及到汉英两种语言,所以翻译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语言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8]所以语言对比学习可让学生认知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句子类型、篇章结构、语用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把握两种语言的特征,减少失误,除去“汉化”尴尬,从而得出正确的译文。

二是词语选择。词语是构成翻译文本的基本单位,所以词语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译文质量的好坏。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采用逐词对等(word-for-word)的方式进行,他们的选词是根据所学词汇的常规意义来进行的。但众所周知,英语中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的情况非常常见,所以这种选词法有时会造成译文偏离原意而损害形象。如“民族风情园”,学生译成了national amorous garden,其中的“风情”一词选用了amorous表达。岂不知amorous的意义是卖弄风情的“风情”,与原文的意义背道而驰,结果闹出了笑话,损害了形象。

词语的选择,首先要让学生厘清词语的意义、褒贬、搭配、使用语域、文体特征等,了解其内涵。其次是把握用词尺度,不能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亦或书面语、口语、俚语乱用,掌握词语的使用外延。再则,根据不同景点导游词的语境选取贴切的词语。

词语选择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词语运用的贴切与否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的高低,所以需慎之又慎。

三是翻译方法的选取。翻译方法有很多,诸如直译、意译、增词、省略、音译、引申、释义、合并等等。通常而言,直译法和意译法是两种大的翻译方法,较为宏观地处理翻译文本问题,而其它的翻译方法则可视为翻译技法,是在翻译过程中视文本情况而采取的灵活处理文本的方法。

新疆旅游导游词翻译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处理,其间又使用了诸般翻译技法进行微观协调。然对于一些特有的、带有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事物和现象,在直译法无法很好满足译文操作的时候,意译法就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如拌面stretched noodles---Xinjiang style,羊肉串kebabs等的翻译。

在新疆旅游导游词的翻译过程中,音译法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用来处理一些新疆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翻译。如十二木卡姆the Twelve Muqam,都塔尔琴Dutar(a two string musical instrument),刀郎舞 the Doran dance---a traditional Uyghur dance,英吉沙小刀Gengisar knife等。需要指出的是,音译法常常和释义法配合使用,因为音译词语有时会令国外游客不知所云,因此这时紧接的释义法会有效弥补缺失的信息,让国外游客明白其意,如上例中的“都塔尔琴”和“刀郎舞”的翻译。

四、结语

新疆以其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而新疆旅游导游词中也自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新疆地域文化内涵。本文以高职院校导游词翻译教学为突破口,探析新疆旅游导游词中地域文化特色及导游词翻译教学这一命题,试图为大美新疆的对外宣传和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略尽绵力。

猜你喜欢

导游词天池英译
今夜的天池
摘要英译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黄天池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探秘天池
天池
黄山导游词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