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后进生”概念辨析、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2018-02-23姚志坚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能动性学习动机

姚志坚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归类为“学习困难生”。然而笔者对比发现,“学习困难”是从病理学上描述的,是从生理、病理角度作出的对某类人群的病理定义。对于一般的学业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讲,用“学习后进生”或者“成绩落后生”来表达显得更为准确。造成“学习后进”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个人自我条件原因和外界客观因素等,对共性的有着相同的改进措施。

一、概念辨析

谈及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来说都会涉及到两个概念,即“学习困难生”和“学生后进生”。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好像说的是同一类型的人,但仔细考察会发现,两个概念在本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学习困难生”是从病理上定义对学习技能掌握不足的群体,而“学习后进生”则是从心理反馈或行为结果层面定义有学习能力、但学习动能不足以致成绩低下的群体。对于一般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来说,能参加高考并被高校录取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具备学习技能的,因此,用“学生后进生”这个概念概括学业水平低下的群体更为合适。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指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后进生”并非是一个固化的概念,它会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变而改变,应该说“后进”只能反映某个时间段内学生的表现,通过努力学习或改变行为习惯,“后进”与“先进”能够发生转变。

与学业成绩一般或优秀的学生相比,“学习后进生”的最大特征就是学习意愿较低,对吸收新知识的愿望不强烈,对身边的人和事反应冷漠,缺乏成就动机。此外,“学习后进生”迫于班集体、老师或者家长的压力也会进行学习活动,但持续性不足,较难稳定地集中精神,思考过程中思维比较跳跃,常常心不在焉。再有,“学习后进生”往往缺乏理想,不知道想要什么,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个人的未来缺乏考虑,总想依赖父母,人际关系处理也不尽如人意。

二、出现学习后进的原因

(一)学习能动性不强

能动性是指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4]。人类的能动性与其他动植物的能动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专门称作“主观能动性”;其重要特征是人的意愿能够通过实践作用于其他事物,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有意识、分步骤地改造外部事物,并且能对外部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这跟动植物的生物本能是有明显区别的。“学习能动性”则指通过学习实践改变自身知识储备的能力,反映的是学生独立自主或通过老师的辅导、能自由地掌握个人思维,进行“学习”这一实践活动。学习能动性强的学生不需要外界施加太多压力,自身就能主动进行学习活动,这类学生改造自身知识积累的意愿较为强烈,愿意摆脱慵懒、无为的情绪并愿意在获得知识的活动上花较长时间。他们在改造知识储备的过程中也能克服学习压力,运用自身意志力抵抗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

人作为社会独立个体而存在,在一定的法律范围内是充分享有自由的,能够合理合法地做自己喜欢的各种事情。但作为学生,在校内有各种管理规定的约束,学业上也有来自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地学习或者玩耍,而是要参与到共同的学习竞争当中,从小学的家庭作业到大学的考试就业竞争就一直存在。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就会有着相应的学习能动性,都不想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丢脸,尤其不想出现考试不及格、挂科等情况,因而他们的学习或多或少地有着被动性和目的性。如果个体的学生能动性不强,哪怕知道学习成绩差会出现“丢脸”的情况,他们也难以通过自身思维调整进而改变学习实践以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从个体能动性的角度分析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应归结于个体自身目标追求过低,不能吃苦、不能强化自身意志力、不能约束自身懒惰情绪。个体的目标追求分不同层次,追求的价值越高越要约束自身行为,主观能动性要求也就更高。行为目标就是行为的价值目标,它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自我实现类等四个层次,意志也可相应地分为四个层次[5]。在当下全面脱贫、精准扶贫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基本上不存在解决温饱的问题,安全与健康也基本不需要担心,剩下的最大追求就是要获得“人尊与自尊”以及“自我实现”。学生在学校内要实现“人尊与自尊”,反映在成绩或行为表现上是最有效的,因此,提升目标追求及学习能动性是必然选择。学生把“取得优良成绩”作为个人日常自觉追求后,能通过主观意识强化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学习动机不明确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7]。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持学习需要并驱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学习活动受到影响,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但主要还是受学生个人目标追求、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同课程的喜爱程度等影响。综合来讲,学习活动受个体主观影响比外部条件影响要大,即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机、态度和目标追求对学习活动有稳定的促进作用。

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如果学生有清晰的学习动机,个人的学习目标也定位较高,则其学业成就也会相对较高。但学习动机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根据学习者自身及外部条件激发,维持学习活动的持久与学习专注力的集中。另外,确定适度的学习动机更能刺激个体的学习行为,使学习活动维持在一个合理可行的范围内。如果学习动机过于好高骛远,达不到目标的同时自信心也将受到打击。同样,如果学习动机过低又不能充分满足个体的目标需求,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不明确必然导致学习后进生的出现。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各异,学习追求不尽相同,学习动机体现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更是千差万别。既有“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学生,当然也有“及格万岁”的学生。如果学生不明白学习的社会意义以及学习对个人前途的影响,缺少学习压力,他们也就不会意识到当下的时代要求,且不说是否会辜负家庭、长辈们的寄望,就连为争取个人应该获得的赞许和荣誉都难以做到。相反,拥有明确的、正确的、利己的学习动机能持续稳定地对个体施加适当的压力,能激发自身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并在学业上获得满足。

(三)学习方法不当

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学习后进,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总结、修正、提炼出来的能够便捷地吸收运用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借鉴但不必完全一致,诸如做笔记、做练习、反复背诵等通用的学习方法运用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经过自身的适应性应用后也能变成自身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方法看似简单但贵在坚持和落实。尽管各人的学习手段都不一致,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上除基本的教材外,准备适当的学习工具也能给学习带来方便。学习方法从软件上则要讲求学习规律和作息规律,该起床读书的时候就要起床读书,该休息的时候就要好好休息,饿着肚子或者吃得太饱等对学习也是无益的。另外,俗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做笔记的重要性不能忽视,尤其对于学习后进生而言,不能有侥幸心理或自我满足心理,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听讲就够了,而忽略了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学习”与“记忆”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记住知识并加以运用。人的大脑就像电脑的硬盘,存放着各种思维、见闻、情感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等内容。知识获取后同样也是存放在大脑当中,但能否顺利“调取”出来则因人而异了。学习后的知识要顺利地产生记忆并随时调用才能算是掌握,这就要讲求方法和技巧,不能单纯强调“记”的过程,还要强调“记”后的维持和调用,因此,掌握一套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对有效调用大脑存储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升学业水平的措施建议

(一)增强自身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求和动机,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被提出。该领域有两个比较著名的研究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8]。麦克利兰通过研究后发现,各人需求都不一致,个体对需求的差异导致个人实现需求的方式各异,自我激励和外部激励的方式也会出现差异。因此,为使个体需要实现最大的满足,就要结合个体的需求与动机确定不同的激励措施。成就动机反映个体在追求自身需求实现最大满足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达到最理想状态,是个体自身精神追求的外在行为体现,能够作用于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习惯。个体一旦形成自身的成就动机,则外在行为、思维方式及日常习惯等将会维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学业成绩正相关。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对自身要求严格,自信心也较强,可以不借助外力就能把学习活动高质量地完成,他们对追求高分有着较高的偏好,愿意在思想上、行动上实施并维持学习活动。如果某些时候学业成绩不理想,高成就动机的学生会认为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学习方法需要进行调整,但并不会认为自身的各项条件会比其他人差。学习后进生往往属于低成就动机群体,他们把成绩落后的原因归咎于个人素质比别人差、能力不足等。他们哪怕有意愿要提高学业成绩,但往往又会因为努力的持续性不足而放弃,重回懒惰状态,进而使自己更加确信个人素质比别人差、能力不足,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不思进取的状况。而具有充足学习意愿的学生则会希望学业成绩保持优秀,并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吸收更多的知识;他们渴望在学习过程中直面难题,享受获得知识带来的快乐和取得优异成绩后的成就感。由此,要增强自身学业成就动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加强:

1.订立适度学习目标。个体学习活动要由自身完成。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学生,应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确定各阶段适当的学业目标,通过刻苦学习吸收知识,戒除贪图舒适安逸学习生活环境的念头。尽管老师、同学、师兄师姐的忠告和建议值得参考,但最终还是要个人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作出选择。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业目标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能够做到的。学业目标设置过低实现起来就没有难度,体现不出个体努力的价值,定得太高实现不了又有可能挫伤个体自信心。

2.监测日常学习进度。目标制定非常重要,但过程监控也必不可少。学习活动是一个长久行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可能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排查并分析原因,从而评价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任何学习者都应培养自信,明确自身的学习优势与劣势,在解决问题时建立信心。通过问题查找、实验分析、问题讨论等形式找出自身学业上的不足并进行整改,激励自己不断分析及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必定会提高学习效率。在不断发现问题和及时修正过程中,个人的成就需求会不断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对学习活动的驾驭感,逐渐不再惧怕艰难并能够接受更高的目标。

3.与学习好的同学为伍。学习好的同学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对时间的掌握有着自身严格的追求,懂得在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事情,而且分配给学习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当中感受学习乐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告诉我们,群体当中成就动机较强的人较多的话,这类群体是容易出成绩的,群体当中也能产生相互促进共同鞭策的作用。

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影响和帮助学习一般的学生,有着天生的满足感。要争取学业进步的学生把握和利用好这种满足感来提升自身学业成绩。不同学生对学业帮扶的渴望程度不尽一致,但有两点可以把握:一是学习好的同学自我满足感较强烈,往往注重争取在集体内的声誉和存在感,部分人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对问题的分析也有独到见解但也有可能喜欢教训别人;二是希望得到学业帮扶的同学要尽量谦虚请教,这样能体现学习较好同学的个人成就感。简单来说,学习后进的学生与学生优秀的学生配对共同学习,可以互补长短,各取所需。

(二)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反映的是个体在实施行为时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各种问题,达到预设的效果时产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9]。个体针对某一事项实施行为之前,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预测行为结果。取得预设效果的过程需要解决各种难题,此时个人自尊心就会发挥作用,当取得有适当难度的成果时,使命感和自我价值感能使个体得到心理满足,自我效能感随之放大。每名学生对学业成绩都是有所追求的,都明白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提升学业成绩,每个人都渴望学习进步并得到他人的称赞,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后,更容易肯定自身的优势。

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要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群体分类,使其明确自身存在的效能缺陷并进行改正。由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厌恶程度出发,将他们归纳为四类群体:一是追求成功型。这类群体的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往往超越了自身条件,愿意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愿意花费日常大部分时间进行学习活动。二是浅尝辄止型。该群体学生往往对“成功”的概念相当模糊,尽管也投入时间进行学习活动,但不愿意克服学习困难并改变自身学习状况,向往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三是自视甚高型。这类群体的学生向往学习的成功但也十分惧怕失败。在学习活动上也很努力,但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的话又会十分懊恼和自责,心理压力大。四是自我放弃性。该群体学生学业追求最低,甚至没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在校期间得过且过,不想在学习活动上花费时间,缺少自豪感但自尊心又甚少受到打击。这四种分类囊括了学生的各种状况,学生自身和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分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增强不同对象的效能感。

概括来说,学习后进生增强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包括:明确学习活动、树立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提升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舒缓在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当学习后进生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了学业成绩时,他们会获得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会更加愿意投入学习活动。

(三)维持学习有效性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有效性是引起并维持学习兴趣的内部心理倾向,具有较强的规律性[10]。除个人学习兴趣习惯外,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因素还包括学校、教师、班级及舍友等共同维护下的学习氛围。倘若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和谐、团结、互助但又充分竞争的学习气氛里,自然会深受感染,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当中,跟随身边的同学投入学习活动。同学间的相互促进能进一步巩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件愉悦的事情。与良朋为伴自然就会有一种相互帮扶、共同提高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上也会有比拼赶超的氛围,尤其是学业成绩获得提升并得到身边同学、老师及家长赞许后,个人满足感会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不管是自身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会向着好态势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意愿。

作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后在不断克服各类困难、不断掌握和巩固新知识的实现过程中,是能够体会到学习乐趣的,但目标的确立一定要合理可行,这样学习起来才能更为有效,个体的学习动机就会更加稳定,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并开始向往更高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引起焦虑,这时若能够得到身边的同学、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等的帮助和化解,学习行为就能得到及时调整。简单来说,要维持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在不断重复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能因为出现困难而动摇学习目标,同时要借助好的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四、结语

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学校都会出现“学生后进生”,但“学习后进”并非一成不变,教育工作者掌握“学习后进”的成因后,就能对该类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而对“学生后进生”来讲,明确自身学习定位,持续坚持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给个人适度的学习压力、逐渐提升学习效能感对提升学业水平是有效和可行的,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能动性学习动机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