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位与“双一流”建设

2018-02-23刘福荣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共生一流

刘福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天津 300222)

一、生态位基本原理

竞争排斥原理、共生原理以及协同进化原理是生态位基本原理中的三个重要原理,利用好这三大原理将有助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竞争排斥原理体现了竞争的重要性,共生原理说明了互利共生、合作共赢对高校发展的意义,协同进化原理论述了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一)何为生态位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10年美国学者约翰逊的一次生态学论述之中,其理论于80年代引入我国,并受到学界的极大重视。[1]

生态位主要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它不仅表示物种生存空间的特性,还强调生物有机体本身在其群落中的机能和地位,尤其是与其他物种的共生关系。[1]大学在争创“双一流”的过程中,要确定符合自己的生态位,明确自身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把握好自身发展的机遇期,合理处理与区域内外竞争者的关系,注重与内、外部系统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二)生态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1.竞争排斥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只有生态位重叠的生命系统才会产生争夺资源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争夺最适宜生存的生态区域,比如在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它们很可能以相同的取食时间、取食方式、取食位置来利用资源,当资源稀缺时,就会发生种群间的竞争,结果会导致其中的某个物种被排斥,并最终被逐出该生物群落,因此,具有完全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1]

众所周知,每所大学拥有的用于自身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各高校争创“双一流”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手中的有限资源建设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要利用自身有利的条件如地域优势、经济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及环境优势等,争取多方资源,不断拓宽自身的生态位宽度,增强自身实力,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量体裁衣、科学定位是每所大学在明确自身的生态位时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态度。一方面,高校要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培养目标与发展规划,尽量避免自身生态位与其他竞争高校重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竞争,避免资源在竞争中的损耗;另一方面,高校也要果断决策,主动出击,率先占据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以期在竞争中不断增强实力,提高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共生原理。共生原理包括竞争共生和互利共生,在竞争共生关系中,由于竞争必然存在着资源消耗,其结果是双方都可能产生损失,但它们仍然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在互利共生关系中,共生的生物体成员彼此都能得到好处。[1]所以,我们要重视互利共生这一原理并灵活应用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争创“双一流”提倡的是互利共生即双方互相依靠,相辅相成,彼此受益。互利共生讲究的是大学彼此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社会,同样,任何一所大学也与其他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也都需要彼此联合,彼此依靠并从合作中受益。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互利共生的现实价值,更要领会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

3.协同进化原理。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致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单独进化,常常会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1]

大学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进,彼此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大学要保持自身内部结构及功能与自身所确定的生态位功能一致与平衡,同时还应促进与周边组织环境的协调统一,建立自我省察机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竞争对大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如若没有竞争,大学就失去了成长的动力,丧失了生长所需的源泉活水,唯有竞争,才能使大学充满活力。

高校应该合理利用周边组织环境的变化,同时关注各种类别、各种层次大学的发展与变化,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有效利用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提高生存能力与竞争实力,促进集群中各组织成员的协同发展。

二、生态位原理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生态位原理所体现出的良性竞争、互利共赢、合作共生和协同创新等思想对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找准定位,规避恶性竞争

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可知:由于生态环境中的资源有限,因此竞争无法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物种可以灵活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而减少生态位重叠,达到减少竞争,避免恶性竞争的目的。

“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后,各高校加快了争创“双一流”的步伐,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盲目地建设新校区或扩大校区,不切实际地增设社会上的热门专业,比如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经济类学科,有的高校为了求全而盲目地合并医学院,还有的大学为了争夺人才而搞恶性竞争。这些行为不但挤占了大量的资源,导致大学生态位重叠,而且还恶化了人才流动的环境,引发了恶性竞争。为此,大学应该找准适合自身的生态位,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色专业,明确发展规模、制定合理的学科结构,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高校要对人才引进加强管理,完善人才聘用合同契约机制,优化人才流动环境,避免恶性引进人才、浪费人才资源的现象。

(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就大学而言,生态位共生战略就是通过集群大学间的合作来实现资源和核心能力的互补融合,从而达到增强大学的竞争力和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目的的一种战略行为。[2]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不仅要通过加强与同类型、同层次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来避免彼此间的生态位重叠以及学科等方面发展的雷同、相克现象,而且还要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大学的集群优势,不但能使资源得到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还能使大学实现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

(三)合作共生,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原理强调的是物种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物种与环境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整体竞争实力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大学要将自身的命运与整个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乃至创造各种不同的发展机会进行大学战略的设计和运作,努力实现大学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进化。[3]

每一所大学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协同进化原理,大学要有效利用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关系,灵活应对环境变化,同时要积极获取有利自身发展的信息,整合已有资源,并与其它组织机构协同合作,实现创新共赢。

目前,学科之间不断打破界限,实行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生态学也是如此。然而,不能将生态学仅仅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也不能将生态位的基本原理简单嫁接到高等教育的相关问题上,而应该把它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的一个全新视角,并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建设“双一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注意事项

2015年11月,国务院对外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总体思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但是,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好竞争的度,防止过犹不及

竞争排斥原理体现了竞争的重要性,竞争在激发群体或个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要把握好分寸,以防过犹不及。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竞争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提倡竞争也鼓励竞争,但是在强调竞争的同时要避免恶性竞争,要杜绝一切形式的过度竞争行为。

大学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走上过度竞争的道路,通常表现为不择手段地抢人才、抢资源以及挖墙脚等,这种自杀式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高校实现长期稳定地发展,而且还会阻碍高校创新性思维的产生,与此同时还会阻碍整个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不仅要正确认识到竞争在激发高校创造新知识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且还要认识到创造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或者优化我们的竞争环境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价值意义。

(二)避免出现功利化倾向的现象

从生态位中的共生原理得到启示,大学可以发挥集群优势,以此促进大学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但是要防止出现功利化倾向这一现象,要防止高校带着有色眼镜去寻找合作对象。

大学以功利化的目的进行集群往往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因此要避免这种功利化的“门当户对”式的集群,鼓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大学进行联合发展,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学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大学的集群不能仅仅是为了借助彼此的资源来提高办学实力这一功利化的目的来进行,还应该看到集群对促进高等教育的整体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好各方利益

在协同进化原理的启示下,多所大学联合起来合作共生,协同创新有助于提高各大学的地位和实力,但关键是要协调好各个大学的利益关系。

联合起来的大学需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各所大学的合作事宜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机构主要由董事会和理事会组成,其中董事会由各校代表组成,每校一人,拥有最高的决定权,理事会也由各校代表组成,权利和义务由董事会决定。管理机构需明确机构的发展目标、任务安排和进度等具体事宜。此外,为了平衡各校方的利益,管理机构需要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并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调动各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以加快促进知识的流动、创新和转化。

总之,生态位的思想是一种能够兼顾未来发展变化的、长远的发展思想,而不是一种短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发展思想。将生态位的原理与大学“双一流”建设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使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大学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态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双一流共生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