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观察

2018-02-01肖娟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负性病房障碍

肖娟珠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州,350009)

冠心病是常发于中老年人群且病发率较高的心脏类疾病,主要由患者体内脂质代谢不正常所致[1]。其血液中存在的脂质大量附着于动脉内膜上,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进一步导致病变[1]。发病时常伴随心绞痛、胸闷等病症出现,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严重。舒适护理是基于患者身体基本情况及病情的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全面、标准、积极的护理干预,为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78例,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31)。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32±7.45)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27±3.43)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7.76±7.83)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6.87±4.71)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如下。1)病房环境护理:老年患者通常睡眠较浅,护理人员及探视家属尽量避免在夜间打扰患者,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病房环境,保障其拥有优质的睡眠质量。且护理人员除了日常护理外还需及时打扫病房,清除垃圾,使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并注意通风。2)生活饮食护理:老年患者肠道消化能力往往有所衰退,故而应该多摄入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嘱咐患者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忌抽烟、饮酒等,避免摄入辛辣、盐分过量等刺激性食物。应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以促进生体早日康复。3)睡眠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患者在下午5点后避免使自身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睡前不宜大量饮食。患者掌握正确舒适的睡姿,尽可能在入睡时放松身体。若患者在休息后30 min内仍不能入睡,此时可以起床适当活动,直至有睡意后再上床休息。4)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入院后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其治疗,对治疗效果及治疗质量影响较为严重。故而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需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并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加深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且心理护理的顺利开展对提升患者睡眠治疗具有显著作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2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主要由入睡时间、主观入睡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七项指标组成;护理满意度由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项指标构成,为患者发放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计10分,评分高于8分为非常满意,评分5~8分为一般满意,评分低于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的睡眠质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47例,睡眠质量测评结果如下:入睡时间(1.03±0.74)分、主观入睡质量(0.89±0.23)分、睡眠时间(0.81±0.39)分、睡眠障碍(0.97±0.45)分、睡眠效率(0.49±0.21)分、催眠药物(0.07±0.22)分、日间功能(0.85±0.67)分;对照组患者31例,睡眠质量测评结果如下:入睡时间(1.73±1.05)分、主观入睡质量(1.69±0.80)分、睡眠时间(1.24±1.17)分、睡眠障碍(1.56±0.97)分、睡眠效率(1.77±0.12)分、催眠药物(0.67±1.19)分、日间功能(1.87±1.34)分;2组比较入睡时间(t=3.455,P=0.001)、主观入睡质量(t=6.481,P=0.000)、睡眠时间(t=2.337,P=0.022)、睡眠障碍(t=3.628,P=0.001)、睡眠效率(t=30.745,P=0.000)、催眠药物(t=3.381,P=0.001)、日间功能(t=4.452,P=0.000),故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47例,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如下:非常满意32例、一般满意例13、不满意2例,满意人数45例,占总比95.74%;对照组患者31例,非常满意17例、一般满意例7、不满意7例,满意例数24例,占总比77.42%;(χ2=6.146,P=0.013)2组经过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50%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临床常伴随睡眠障碍症状,其与诱发冠心病的原因及病情后续发展具有重要关联[1]。睡眠质量是否良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后期治疗及预后具有严重影响。若患者睡眠质量不佳,则会直接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情绪不稳定、增加大脑及心脏耗氧量,进一步使心脏负担增加,病情恶化。且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受疾病影响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对其生理平衡具有破坏作用,进而引发睡眠障碍,影响睡眠质量[2]。故而在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的药物治疗时,施以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治疗舒适度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对观察组患者分别施以病房环境护理、生活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心理护理,其应用效果就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而言更具代表性。对患者实施病房环境护理能够使其居住环境持续保持清洁、整洁,有利于患者放松心情促进身体康复;实施生活饮食护理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提升生命质量和后续生命质量;实施睡眠护理可直接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治疗效果;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在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在入睡时间、主观入睡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更佳。

综上所述,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能够显著提升其睡眠质量,缓解其心理压力及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广泛应用意义显著。

猜你喜欢

负性病房障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跟踪导练(四)2
换病房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病房
跨越障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