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35届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接发球技术分析

2018-01-30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控制性张继科接发球

张 睿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我国在乒乓球比赛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位置。男子单打比赛历来都是乒乓球比赛中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最强、最具观赏性的项目,所谓的乒乓球项目“女子技术男性化”更加明显地阐述了男子单打的发展趋势。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技术,并且是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和限制的技术。因此,发球技术的对立技术——接发球也至关重要。张继科与马龙是现今乒坛最杰出的2位横拍选手,2人都曾获得奥运会金牌,而且均是“大满贯”获得者。但2人在接发球技术上差异较大。他们都是右手横板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技术全面且特长突出。张继科的球旋转强、力量大,在比赛中接发球以主动进攻为主;但马龙在速度和落点方面变化多端,比赛中接发球以控制性为主。本文以张继科和马龙为观察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35届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2人的接发球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技术规律,以期为他们和业余选手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35届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中张继科和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使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方面的书籍、名著和报刊杂志,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文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探究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通过观看第35届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的完整比赛录像,详细记录相关技术指标的数据,从而对张继科和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运用特征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收集相关技术指标的数据后,采用Excel 2013系统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张继科和马龙的最后得分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2位运动员的实力相当,张继科以球风硬朗、力量大为主,以及有特点的接发球技战术,主要体现在反手技术非常出色,常使对手猝不及防的是他的反手拧拉,在实战中反手使用率及得分率都远超正手,这与中国传统技战术以正手技术为主有着鲜明的区别。马龙的技术涉及广,特长突出技战术使用合理,上手主动。他接发球技术全面,以两面连续回短能力强、反手位拧拉、弧线变化多为主,并且进入比赛状态快,适应比赛的能力强以及可以控制比赛节奏战术思想,先发制人。

表1 张继科与马龙的最后得分情况

2.2 张继科和马龙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2.2.1 接发球技术特征由表2可知,张继科接发球在具体技术的运用上以反手拧拉为主,使用率为51.6%,几乎占到接发球技术的半数;紧接为摆短,使用率为20%;其余技术使用率依次为:反手抢位9.4%、撇4.7%、劈长正手挑3.1%、正手抢位和侧身抢位的使用率都为0%。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是以反手拧拉和摆短为主,频频使用这2项技术接发球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对手上手,迫使对手与自己形成相持。但是张继科的接发球中正手抢位、正手挑、侧身抢位以及劈长和撇技术使用太少,建议张继科在比赛中适量增多这几项技术的出现,减少接发球抢攻技术过于单调。马龙接发球在具体技术的运用首当其冲的是摆短,使用率为27.0%;其次为正手抢位、正手挑和反手拧,使用率分别为22.2%、12.7%、15.9%。值得一提的是,马龙对于娴熟的正手抢位和反手拧技术,较多运用在比赛中;此外,反手抢位、劈长、撇、侧身抢位等技术的使用率分别为11.1%、6.3%、4.8%、0%。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以摆短为主,用其优势遏制对方进攻,但马龙的进攻性技术突出性不明显,其最善于使用的摆短技术属于控制性技术,难以拿分或给对手带来进攻威胁。建议马龙着重训练一项显著的进攻性接发球技术。

2.2.2 接发球落点的统计情况表3显示,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分布在出台和靠近球网的区域,只有小部分落点在半出台区域,证明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以长球为主,因此迎合他积极进攻的球风。马龙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分布在近网区域,出台和半出台区域分布较为均衡,由此得知,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以短球为主,与对手打相持战,有必要讲明的是,其接发球分布在张继科半出台和出台区域的落点较少,说明马龙了解张继科的反手接发球技术特别是反手拧拉技术,在刻意压制张继科的反手,不让张继科反手发挥威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从第35届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的视频以及记录的数据统计来看,在这次激烈的实局对战中,接发球技术是比赛中打相持技术的基础和保证,显得至关重要,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输赢。张继科虽然接发球技术单一,但他具有精湛的、有极强威胁力的反手拧拉技术;相比之下,马龙虽然接发球技术全面,但没有突出的技术可以与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相抗衡。因此,张继科在接发球技术成功率上相较于马龙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为他获得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2比赛中张继科的接发球以进攻性为主要手段,控制性为次要手段,其进攻性技术以反手拧拉为主,控制性技术以摆短为主,并且反手拧拉使用率远大于摆短使用率,其他使用技术较少;马龙在比赛中的风格是以控制性为主要手段,进攻性为次要手段,其控制性技术以摆短为主,进攻性技术以正手抢拉为主,并且二者使用率相差不大,使用的技术种类较张继科的更全面。

3.1.3由于发球不受制约和限制的特性,在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一方相对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相反,如果接发球的成功率高,质量好,可以有效抑制对手的进攻体系。实事求是说,接发球是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接发球的质量高低,在很大方面上影响一场乒乓球比赛的胜负,高质量的接发球直接决定了后续战术套路的顺利实施,在本次第35届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表2 张继科和马龙的接发球技术特征分析

表3 张继科和马龙接发球落点的统计情况分析

3.2 建 议

3.2.1张继科和马龙要建立主动的接发球抢攻的意识,在保证减少接发球的失误率的同时,大胆采用进攻型手段,如抢拉、挑、拧拉等,运用合理接发球技术,为后面的相持阶段打好基础。

3.2.2张继科需要加强正手技术的质量和使用率,对手在摆脱反手拧拉技术的同时通常会往正手区域突破,因此要着重加强正手接发球技术的训练与使用,增强正手接发球的质量,争取直接得分。同时也应努力提高控制性技术的质量,减少失误的次数和对手反攻和强攻的机会,在提高反手拧拉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正手和侧身的强攻质量,提高接发球抢攻的回球质量,增加自己的得分率,减少对手反攻的机会;马龙在接发球时应该加强强攻的积极性,提高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抓住机会在相持阶段前取得优势,从而为相持阶段奠定基础,同时,也应注重专门接发球技术的训练。

3.2.3张继科和马龙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对接发球技术的控制练习,一旦抓住机会就立即抢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在比赛中成功率最高的,给对手造成威胁最大的接发球技术;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加强相持球的训练,随着球的直径变大,球速变慢,旋转减弱,大大提高接发球后相持的几率,困难也比以前有所增加,特别是像张继科和马龙这样对对方的打法较熟悉的比赛中更要注意加强接发球后的相持技术,增加技术的全面性,培养突出的特长技术。

[1] 李悦宏,李云德.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探讨[J].哈尔冰体育学院学报,2000(2)23-27.

[2] 郑海波.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分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64-67.

[3] 王丽娜,王艳.第28届奥运会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3):36-37.

[4] 李宇星.48届乒赛男子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及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1):87-89.

[5] 张陶陶,王清,苏楠,等.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6):101-103.

[6] 王雪峰,张良西,汪一帆.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23-125.

[7] 程琳.对乒乓球台内反手拧拉接发球技术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28):23-26.

[8] 文国兴.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张继科反手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J].体育世界,2012(6):35-39.

[9] 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斌.张继科右2/3台反手拧拉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33-35.

[10] 赵喜迎,刘永利.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单打比赛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运用特征分析[J].运动,2010(3):11-13.

猜你喜欢

控制性张继科接发球
云南大临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大邦五隧道顺利贯通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