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踏板准确性的分析

2018-01-30蒋彩霞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步频踏板全程

蒋彩霞

(宜兴市体育中心,江苏 宜兴 214200)

跳远的重要环节是指助跑与起跳的高效衔接,跳远技术的高低由这两者的结合而决定。跳远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是由助跑的准确性来决定。跳远运动员在助跑的准确性、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及起跳能力等环节上,助跑的准确性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却被教练所忽视,不重视助跑准确性的重要性。我国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助跑的成功率远低于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成功率,目前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成功率为76%左右,女子为75%左右,而在第10届和第11届全运会上,男子跳远助跑的成功率低于71%,女子在69%左右。由此可见,运动员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影响运动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是因踏板的不准确,踏板不准确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及实力,从而导致助跑成功率较低。跳远运动员助跑的不准确性阻碍了我国跳远项目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所带运动员进行了4个月的助跑准确性训练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供同行们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踏板准确性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查证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研究成果。

1.2.2 实验法以宜兴体育运动学校跳跃组运动员5人为实验对象。表1为宜兴体育运动学校跳跃组5名运动员基本情况。采用了增强助跑稳定性和能力的系列专项训练方法,在(1)实验前,先测队员的专项成绩,以获得原始数据。(2)对运动员进行4个月的专项训练,以检验训练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3)实验后,再进行一次专项测验,以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和验证训练方法的效果。

1.2.3 数理统计法将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表1 宜兴体育运动学校跳跃组5名运动员基本情况

表2 实验前5名运动员的踏板成功率与最好成绩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5名运动员专项测试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5名运动员在进行10次试跳中,只有1名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成功率在60%,其余4名均在50%及以下,甚至有1名运动员的成功率在30%。由此可以得出,这几名运动员的助跑踏板准确性较差,有3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达到二级水平。

2.2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和训练手段的选用

以上运动员在跳远助跑准确性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分析原因如下:(1)跳远的助跑技术存在缺陷,包括助跑启动和加速;(2)助跑的节奏不稳定,节奏意识不强;(3)助跑的绝对速度和相对力量比较薄弱;(4)场地条件和天气情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运用了以下几项训练手段进行改进。

2.2.1 跳远的助跑技术(1)选择合理

的启动方式。助跑的启动方式特别重要,是影响助跑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启动方式顾名思义是助跑的起步。起步前几步的稳定性与启动方式息息相关。助跑的启动方式包括2种:其一是以静止状态开始,其二是以行进间开始。启动方式采用静止状态适用于水平较低且助跑准确性较低的运动员,这有利于对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提高;启动方式采用以行进间开始的则适用于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这有利于运动员在助跑前几步的步长与节奏进行稳固,同时也能提高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2)选择适当的加速方式。助跑的加速方式有2种:一种是积极加速,另一种是逐渐加速。积极加速是指助跑开始时就用力,快速地奔跑,步频相对较高,采用此种方式能获得非常快的速度。逐渐加速与一般加速跑相似,在逐渐加大步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步频。其加速时间较长,跑的动作较轻松、自然,为大多数运动员所采用。助跑加速方式的选择因根据个人需求、个人特点、个人习惯及个人实际情况而进行选择,选择适合自身的才是适合的加速方式。对于这两种加速方式的选择,运动员需注意起跳前最后几步的步长与步频都应达到较高水平,而对最后2步的速度应尽全力来进行加速。(3)改进助跑技术的手段。改进助跑技术的前提是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途中跑技术,所以在训练中必须严格要求运动员在跑进时的摆臂、摆腿及身体姿势等基本技术,使运动员在不同强度的练习中保持正确的途中跑技术。然而,跳远助跑技术毕竟有异于短跑,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助跑必须有固定的步数和步长,使之符合助跑逐渐加速到起跳时发挥出最大的可控速度的特点,这就需要运动员在设定的助跑距离内保持固定的步数和步长。在训练中运用的手段有以下几点来提高助跑的技术:(1)采用固定每步距离的加速跑、踩点跑和行进间跑的反复练习,直至运动员形成动力定型。(2)在普通道上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将全程助跑距离丈量出来,按助跑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由于没有起跳板的限制,容易使运动员的助跑接近平跑,以便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3)在助跑道上采用标记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将全程助跑距离丈量出来,运动员反复跑几次,然后在每2步之间放置标记,运动员反复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这个练习有助于克服运动员因起跳而使助跑最后几步速度减慢的问题,加快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从而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4)在助跑道上后6步放置标记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将全程助跑的距离丈量出来,然后在助跑最后6步的每2步之间放置标记,运动员反复进行全程练习。由于在助跑的最后6步每2步之间放置了标记,使得运动员在助跑最后的6步必须按照一定的节奏助跑,有助于使助跑的最后6步接近平跑,从而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5)在助跑道上后6步放置标记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将全程助跑的距离丈量出来,然后在助跑最后6步的每2步之间放置标记,运动员反复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这个练习同样有助于克服运动员因起跳而使助跑最后几步减慢的问题,加快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从而保持和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6)在助跑道上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按照跳远的要求,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要求运动员只想快速助跑不要考虑起跳,尤其使助跑最后几步尽量接近平跑,积极加速,以便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以上手段对队员们提高助跑技术起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从而达到了训练的预期效果。

2.2.2 稳定的助跑节奏助跑过程中动作的空间与时间特征进行有效配合则称为助跑节奏。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对完成动作时间的分配,也是运动员对动作连惯性与持续性选择的必要因素。助跑中的每一步都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它影响运动员助跑的步长与步频,而助跑节奏的构成是由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组成的。在助跑过程中助跑与踏板是相关联的,助跑准确才能踏板准确,踏板准确的前提是助跑准确,两者存在依赖性。跳远助跑的前提必须具有固定的距离,通过固定的步数与相对的步频来完成。助跑节奏恰好能反应此种条件,能反应出步频快慢和步幅大小的综合能力。助跑节奏中步幅与步频是相辅相成的,其中一项有变化时,则会影响整个助跑节奏,从而导致助跑准确性和稳定性的下降。助跑节奏应是经长时间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节奏,正确的助跑节奏应是加速均匀一致、步伐准确。大多数运动员的助跑节奏在刚开始阶段,其节奏是不稳定的,且步幅和步频变化较大,助跑加速也不稳定,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和比赛中助跑节奏不一致,使助跑的准确性下降。通过相关实验证明,运动员助跑的步幅不稳定,节奏不一致是因运动员助跑的前3步步长不固定,从而导致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的助跑节奏不稳定,踏板准确性不准确。

关于稳定助跑节奏的训练手段。拥有良好、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准确踏板的关键,因此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感在提高助跑准确性的训练中至关重要,整个助跑稳定的关键因素是助跑的前几步,因此,在对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制订了以下7点训练内容:(1)助跑必须在同一位置用同样的速度开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改变这种节奏;(2)采用简单的,单一的和固定的助跑出发姿势;(3)熟悉助跑动作特点;(4)小步跑练习,同时根据不同节奏来进行击掌跑;(5)根据不同步数来进行连续性的助跑起跳;(6)多次改变节奏的100m跑;(7)运动员需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助跑练习,如风向变化或温度高低等,来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提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的稳定性。通过系统的训练,队员们的助跑节奏基本得到了稳定。

2.2.3 助跑的绝对速度和相对力量助跑的绝对速度则是平跑速度。为进一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应将绝对速度合理恰当地运用到运动员的跳远助跑上,跳远助跑速度的不断加快将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跳远助跑速度与绝对速度是相辅相成的,如若运动员绝对速度较差则会影响助跑的速度,而运动员助跑速度差则说明其绝对速度能力较差。因此,在速度练习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发展速度素质,不仅努力提高动作频率,而且重视不断加大步幅,为提高助跑速度创造条件。为提高踏板准确性,运动员需具备相对的力量和绝对的速度,这也是运动员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及爆发力,而力量素质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力量素质较好的运动员,其抬腿、下压及后蹬强有力,助跑存在的误差较小,助跑技术、动作及节奏能稳定,这将有利于踏板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

针对绝对速度和相对力量的训练手段。跳远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专项能力包括绝对速度和相对力量,运动员在训练过程应注重这两者提高的能力。从而发展运用到助跑起跳中。提高绝对速度训练的主要手段有:(1)运用快速高抬腿和近距离快速后蹬跑,100m跨步跳和快速多级跳练习,可使步频和步幅得到同时发展;(2)30m、60m、100m计时跑或行进间跑,可提高短距离快速能力。提高相对力量训练的手段有:(1)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立定多级跳远;(2)不等重量的杠铃半蹲跳起、原地半蹲起。注意每组的次数要适当,根据队员的个人情况来制订训练量。

2.2.4 其他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其场地、天气、比赛时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机能状态都会随着天气和环境而发生变化。因此,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跟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机能状态、心理状态、天气和场地等因素息息相关。例如,有的运动员在顺风时对踏板踏入的准确性较差,而在逆风时,则踏入的准确性较好,在此种情况下,运动员应适当调整助跑的距离和速度来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其跑道、气候的冷暖会影响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由此可见,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与诸多因素相关,因此,运动员应根据不同环境和气候来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同时,教练应让运动员在不同环境和气候下来进行助跑准确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2.3 实验后5名运动员专项测试结果

通过实验前后跳远与踏板准确性的比较可以看出,5名运动员再次通过10次试跳,每名运动员的踏板成功率都达到50%以上,其中有1名运动员的成功率高达80%,并且运动成绩相应的有了提高。仲家振从实验前的4.5m提高到了4.92m;丁悦琪从实验前的4.85m提高到5.20 m,提高幅度为35cm,对于其他3名运动员,其成绩水平都已达到二级。从表3可看出,跳远运动员通过合理地运用跳远踏板准确性来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及助跑的准确性。

跳远是在准确完成助跑的基础上,争取最大远度的跳跃项目。而助跑上板的不准确往往是造成成绩不理想的因素之一,控制助跑上板的准确性,有效起跳,对成绩有极大的影响。从助跑开始到踏板起跳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建立合理的节奏形式,对启动姿势、加速方式、速度、最后几步技术和节奏加以控制,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达到控制跳远助跑上板准确性的目的。

表3 实验后5名运动员的踏板成功率与最好成绩

3 结 论

3.1 对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训练包含多项内容,即对启动方式的选择、加速方式的选择、助跑技术的改进、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及助跑速度和力量的提高等,同时也应注重天气及场地环境的变化,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未知的变化,完成每场比赛。

3.2 通过4个月的专项训练实验,以上训练手段对于宜兴市体育运动学校跳跃组的运动员的跳远踏板准确性和比赛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1] 魏晓光.浅析跳远助跑上板准确性的控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35-36.

[2] 于学清.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踏板准确性的理论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48-49.

[3] 唐远金.如何提高初学者跳远助跑的准确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2(2):26-27.

[4] 付金秋.浅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66.

[5] 孙东华.跳远助跑速度对成绩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38-39.

[6] 张朝辉.影响跳远踏板准确性心理因素的初步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28-30.

[7]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5.

猜你喜欢

步频踏板全程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对现代百米技战术的影响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