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38次林李羽毛球大战技战术特点分析

2018-01-30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杀球后场李宗伟

杨 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4)

羽毛球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小球类运动,随着我国羽毛球队在国际上取得傲人的成绩,羽毛球运动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提起羽毛球界的明星,非林丹和李宗伟莫属。这一对世界顶级羽毛球运动员一路伴随,相爱相杀,留给观众的是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羽毛球比赛。

2017年4月9日,34岁的林丹在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决赛又遇到久违的对手35岁的李宗伟,两人相爱相杀37场比赛,又迎来第38次交锋,最后结果是李宗伟0 :2(19 :21,14 :21)负林丹。为了更好地评价第38次林李大战,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李宗伟和林丹的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赛双方的技战术特点,特别是发球、接发球、主要得分情况和主动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以期为今后国家队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38次林李大战(2017年马来西亚公开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特点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爱羽客APP客户端、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文献等途径,主要查阅了关于林丹、李宗伟羽毛球技战术分析的相关文献,以及通过爱羽客APP搜集的关于林丹、李宗伟最新比赛的相关报道,对其进行筛选和整理。

1.2.2 录像观察法观看2017年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录像,对林丹、李宗伟的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主要得分情况、主动失分情况进行数据统计。

1.2.3 比较分析法对林丹和李宗伟在本场比赛中的发球、接发球、主要得分和主动失分情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并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球技术应用对比

林丹和李宗伟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都是反手发网前小球,其次是使用反手平高球,而正手发球2人在比赛中均没有使用。2人在本场比赛的发球技术运用上基本相似,都是以反手网前球为主,来限制对方有威胁的进攻,为自己创造进攻或者得分机会。从反手平高球的使用次数看,林丹使用4次,而李宗伟只使用1次。到了第1局比赛的关键时刻,也就是林李比分17:19时,此时李宗伟还有1分就拿到第1局局点,但是恰恰在此刻,林丹一个反手平高球偷袭李宗伟后场,李宗伟判断失误直接失分,之后李宗伟向裁判质疑,表示林丹此球违例,所以自己没有接这一球,但是裁判并没有判罚林丹违例,而之后林丹连得4分结束了第1局比赛。很明显,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林丹的一个反手发平高球偷袭李宗伟后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打乱了李宗伟乘胜追击的节奏,从而连得4分拿下第1局比赛。在赛后的记者采访中,李宗伟也表示第1局林丹的发球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从而丢失了第1局比赛。比赛中林丹打的还是大胆一些,即使之前被判违例,但是还是运用了平高球偷袭李宗伟后场,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取得了效果,而李宗伟整场比赛只运用过一次平高球偷袭后场,整局比赛打得过于保守。单就发球这一技术来看,林丹在40次的发球中配合了4次不可预见的后场发球,有效打破了李宗伟的比赛节奏,逆转比赛优势,夺取了比赛胜利。

2.2 接发球技术对比

接发球技术应用最多的是挑球和放网前球,而其他接发球技术应用较少,这是为了在接发球之后不会轻易陷入被动,造成对方直接进攻的态势。好的接发球可以为之后的回合奠定基础,挑平高球速度快,突击性强,主要抓对方的站位进行突击导致对方回球不到位而处于优势,挑高远球属于过渡球,通过挑后场高远球来调整下拍击球,可以为自己争取到充足的时间准备。表1清晰地反映了林丹、李宗伟在此次大赛中的接发球技术,和通常的情况一样,双方的接发球技术多采用挑球和放网,从总体的挑球和放网数据不难看出,林丹的接发球时更偏向于挑球,而李宗伟则更偏向于放网前球。林丹挑平高球和高远球各12 次,放网前9次,李宗伟挑平高球5次,挑高远球9次,放网前球20次,双方在挑球和放网的次数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存在这些差距更是凸显了双方的技术特点,林丹的突击能力和杀球能力强,那么李宗伟则避免了多次的挑球,而多采用放网前来限制林丹的杀球和突击;李宗伟移动速度快,网前技术全面,林丹则选择多挑球来过渡,限制李宗伟的网前扑球和高质量放网使自己陷入被动。限制对方优势技术的发挥,明白自身的相对不足和优势所在,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然,遇到对方发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林丹、李宗伟都果断采取了进攻的接发球技术,还有就是李宗伟和林丹在接发球中广泛使用的假动作,主要有反手接发勾对角、反手停顿放网、反手停顿弹后场、正手停顿勾对角、正手停顿放网等。在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李宗伟有一个勾对角的接发球,这是一个直接得分的反手接发勾对角,导致林丹误以为李宗伟会选择反手弹后场,没料到却是一个大角度网前,结果身体重心已经后撤难以回前,直接未接发球致使丢失一分。良好的运用接发球假动作得分是出其不意的方式。

2.3 双方主要得分技术的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林丹和李宗伟均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整场比赛最为明显的得分方式莫过于杀球,但是相比与林丹,李宗伟的杀球得分次数少于林丹5次。当然,林丹与李宗伟均具有很强的后场进攻能力,但林丹的扑球与李宗伟相比,表现得明显弱势,仅得2分,而李宗伟得了4分;林丹的搓放球和推球各得了1分,而李宗伟这2项没有得分。林丹和李宗伟的接杀放网技术使用率无明显差异,他们在中场处理对手杀球时多使用防守的技术,如接杀放网前球在两人的中场技术中使用最多。2人在接杀球方面都是采用放网前球为主再根据情况配合使用勾对角、挑高球和反抽球来调动对方前后奔跑有效地限制其连续进攻。但双方在接杀球勾对角和挑高球的使用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李宗伟在防守接杀球中较多运用挑球而较少运用勾对角,这也符合李宗伟体重轻动作快突击能力强的身体素质特点。而林丹多运用接杀勾对角不仅可以防止自己陷入被动局面,而且还可以增加对方移动的难度,消弱其进攻的速度。林丹在防守接杀球中较多的使用挑球来调动对方,让其在左右底线做大角度移动,消弱其进攻威力。

表1 接发球技术对比

表2 双方主要得分技术的统计

表3 双方主动失分技术统计

2.4 双方主动失分技术统计

在决赛的2局比赛中,林丹总共获得42分,李宗伟总共获得33分,分别包括对方的失误送分25分和20分。由表3可以看出,林丹的主动失误丢了20分,李宗伟主动失分25分,比林丹多出5分。林丹主要丢分集中在回后场出界、放网失误、和杀球失误上,分别丢了10分、2分、2分,另外发球、过度下网、判断失误各丢1分;而李宗伟的失误也多集中在回后场出界、杀球和判断失误,分别丢了9分、4分、4分,在其他各项中也均有失误且失误分数相当,但与林丹相比更多的失误表现在杀球和判断失误,尤其是在此次比赛中李宗伟的判断失误相当多,多达4次,主动失误比林丹分布更广。

从表3的数据显示,林丹总共获得42分,李宗伟总共获得33分,分别包括对方的失误送分25分和20分,可以说在羽毛球比赛中的得分一半以上来自对方的主动失误得分,不论是林丹还是李宗伟或者是世界其他顶尖男单选手,都存在这样相同的情况,那么如何避免在比赛中失误过多也成为取胜的关键。当然,出现失误的情况和因素有很多,一般情况下,运动员体力下降还有比赛节奏出现大的波动的时候失误自然而然增多,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体能和心理。李宗伟和林丹如今都是三十多岁的运动高龄,从双方的体能来说相差不大,但是就比赛心理方面林丹还是更胜一筹,所以在以往的大赛中林丹胜多负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在比赛中需要随时自我调整,把握比赛节奏,调整比赛节奏,以保持赛场上的主动权。李宗伟在比赛第1局占优的情况下输掉是很可惜的,因为比赛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林丹的变化发球打乱了赛场节奏。

3.1.2比赛中各种技术运用必须全面。李宗伟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方式太过单调,只有杀球、扑球和勾对角获得12分,其他各项技术均未得分,林丹的得分方式多种多样,仅杀球得分就12分,纵观整场比赛林丹技术运用更加全面一些。

3.1.3心理因素在比赛中尤为关键。林李大战多次,林丹胜多败少,林丹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反观整场比赛李宗伟的判断失误多达4个,无疑在心理上产生了波动,判断失误加大了差距,使自己处于了劣势。3.1.4高手间较量,减少失误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李宗伟的主动失分分布较为广泛,杀球失误都多达4个,其他各项均失误1~2个,这一关键因素导致此次比赛失利。

3.2 建 议

3.2.1在比赛中合理的运用偷袭式的发球技术,可以打乱对手的比赛节奏,获得比赛优势。

3.2.2在比赛前多分析对手的技战术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比赛中扬长避短,减少比赛失误。

3.2.3在平时训练中不仅要发挥运动员的特长优势,更应注重心理素质的磨炼和全面技战术的训练和培养。

[1] 张铁军,夏树花,刘传海.焦灼态势下16分后阶段林丹与李宗伟近年比赛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3):119-123.

[2] 刘秀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vs李宗伟技术对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5):25-27.

[3] 刘学涛,富阳,宋爽.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李宗伟VS林丹技战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5,37(1):85-87.

[4] 陈哲,方立,孙秀娟.对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主要得分手段与得分能力的研究[J].中国成人体育学刊,2016,26(3):35-38.

猜你喜欢

杀球后场李宗伟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