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春壶》
——写意人间春意——简述《报春壶》的艺术造型

2018-01-26许美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花货报春气度

许美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艺术是因茶文化的发展而丰富传统民间工艺,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紫砂壶造型丰富,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们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从不同的文化和工艺渠道吸收有益的器形元素,应用到紫砂陶的实践中去,创造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从而诞生和积淀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和器形门类。

紫砂花器最早有记录的便是明代供春所制树瘿壶,当时的文人认为“极丑”就是“极美”,供春的这把树瘿便成了极美的代表。树瘿壶的出现也标志着紫砂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自然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紫砂花货艺术,历代的老师将更多的民族艺术与传统工艺融合到花货艺术中,因而研究花货是对紫砂魅力的最大认识,同时也是发现自然美的方法之一。

《报春壶》正体现了这一理念,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不失为壶中又一精品之作!给了我们无限的感动,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味,好好对待人生的每一次邂逅,珍惜人生难得的情缘,美妙的心情,是快乐的承载。当我们煮水品茗时,与作者共同感受那些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此神奇而又美丽的瞬间。

一件完美的紫砂艺术品,必定凝结着高水平的紫砂艺术及浑厚功底与想象力,必定是笔者的智慧、情趣、理想甚至人格的体现。同时,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报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报春之意体现在壶嘴的梅枝、壶身一枝梅、壶盖的枝干纹饰上,报得春意不须万花遍丛,只需一枝梅暗自开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春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而浑厚的朱红色把梅花的素雅和春天的喜庆表现的淋漓尽致。朱泥使年代久远、缺乏生命感的许多老茶,如枯木逢春般地活了起来,更显老茶的曼妙生姿,使茶汤更具罕有的老茶滋味与特色。热淋变色率高,一经泡养极易包浆,日久愈显沉韵光华,美不胜收;茶汤厚实醇和,香飘气扬,甘韵悠长。

报春系列作品,形、神、气俱佳,尤其可贵的是做出了壶之端庄大气度,具有鲜明的可心先生个人本性特征,达到了可心先生的道、德、艺三者的高度统一。因此,从该系列作品诞生三十年来虽有无数后人仿其形,但神韵气度皆不可复得。因为虽其型、线、饰可追,但其气度无边,故不可复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词的意境勾起了花对春的感悟。人们不停追求美丽的生活,追求春天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为了愉悦自己的精神世界。春天不只是季节,更多时候是在心里;鲜花不仅开在田野、花市供人观赏,而应开在人心最荒凉的角落,芬芳你荒芜的灵魂。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紫砂艺人总能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丰富其花货作品的内容,增添作品独具一格的自然灵气。《报春壶》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名播天下。用紫砂茶壶泡茶,没有丝毫的化学变化,既不夺香味,又无熟汤气,色泽澄洁透明,茶味醇厚芳馨。其次,紫砂壶里外不施釉,在烧结得十分致密的砂土间,有肉眼见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暑月使用,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再者,砂质壶壁能吸附茶汁,蕴藏香味,经久使用,壁内积聚“茶锈”,就是不放茶叶冲水,也有余香。还有,紫砂茶壶不怕冷热剧变,腊月急注废水不会爆裂,寒天放在温火上炖茶,也不担心迸裂。紫砂传热缓慢,提携使用不会烫手。另外紫砂壶使用年代越长,越发晶莹光润。《报春壶》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延续。紫砂作品雅俗共赏,它们或用于寻常百姓的茶桌、田埂,或置于文人墨客的书案上座,每件作品都有着独特的内涵、深刻的寓意,或者是与玩壶者心灵相通。紫砂作品饱含着创作者的智慧与精益求精,使得紫砂文化永远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花货报春气度
岭上报春第一枝
《蜡梅报春》
气度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报春图
气度影响你的高度
金“鸡”报春来
推敲文本,把握有“度”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