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思路探讨

2018-01-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泻法神经性经脉

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神经性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分析[1-2]不同人群耳鸣的发病率为17%~30.3%,耳疾患者中耳鸣的出现率为85%,5%的成年耳疾患者有长期顽固性耳鸣症状,且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现代医学对神经性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对本病有着独到认识,且应用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对神经性耳鸣的诊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且疗效显著[3-4],现就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思路方法总结如下。

1 四穴为基础方

对于神经性耳鸣,笔者根据多年治疗经验,总结出四穴为基础方:外关、中渚、风市、肾关。以此为基础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外关为治疗耳鸣耳聋的有效穴,为手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阳维主治表证。在临床实践中,表证可诱发或加重耳鸣。因此,对于表证诱发或加重耳鸣的患者,外关尤为重要。在实证患者的经络触诊中,笔者发现在外关穴的结节或条索状阳性物,会随疾病的好转变小、变细,甚至消失,亦可以佐证外关为治疗耳鸣的必选之穴。

中渚为手少阳经输穴,为耳鸣耳聋的特效穴。《针灸甲乙经》曰:“头眩耳鸣,中渚主之”,可见中渚是治疗耳鸣的常用穴。但在针刺中渚穴时需与外关要相结合,详辨左右经脉的虚实,相对为实的外关和中渚均逆经而刺,配合同侧阳辅,行泻法;反之顺经而刺,配合同侧侠溪,行补法。

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性耳鸣有着很好的疗效。马立新[6]认为在治疗双侧耳鸣患者,治疗时取任意一侧风市穴,单侧取同侧风市穴,可以疏通经络、濡养耳窍,以治疗耳鸣。李冠豪等[7]在单用风市治疗神经性耳鸣5例,疗效明显。董仲林[8]单用风市治疗耳鸣103例,有效率为78.6%,认为风市治疗耳病有着独特疗效。可见,风市是通达足少阳胆经经气,濡养耳穴的要穴,在风市穴的操作上应行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循经传导。

肾关为董氏奇穴(在胫骨头之内侧凹陷之下1.5寸),为调补肾气要穴。肾开窍于耳,治疗耳疾时当考虑肾的因素,尤其对于小儿肾气未充及老年人肾精亏损的,如徐勇刚[9]在临床上运用肾关治疗耳病取得较好疗效。

四穴合用,以外关、中渚为主调节少阳,再加风市驱外邪、肾关补肾气,以达到调整少阳、祛风补肾的效果,为治疗耳鸣的基础穴位处方。

2 经络辨证

2.1 首辨病变经脉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此针灸治疗耳鸣首选与耳有关的经脉穴位。《灵枢·经络》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颈,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手阳明大肠络脉“入耳中,合于宗脉”,实则为龋齿、耳聋。

此外,《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足阳明经及足太阳经经脉有邻近循行关系。因此,对于神经性耳鸣的经脉辨证应以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和手阳明经络脉为主,足阳明经和足太阳为辅。

2.2 次辨病变经脉虚实 耳鸣的发病,多为单侧发病,或有双侧轻重不一,且耳鸣为上焦病变,说明本病存在左右经脉、上下部位阴阳的失衡。因此,不仅要辨为何经脉病变,更需要辨病变经脉的左右和上下的虚实。

对于经脉虚实的辨证主要有以下3方面:①比较双侧耳前脉象:比较双侧脉象的大小、强弱以及长短。脉象相对弱、小、短的为虚,相对强、大、长的为实;②比较双侧寸口脉的寸脉:寸脉候上焦,寸脉相对弱、小、短的为虚,相对强、大、长的为实;③外关、阳辅、支正、扶突穴位的视诊和触诊。相对为实的视诊可见肿胀或隆起,触诊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阳性物,且触诊疼痛较为剧烈;反之相对为虚的视诊无明显肿胀或隆起,触诊多为凹陷,无明显抵触感,且触诊稍有或无疼痛感。耳前脉、寸口脉和经络触诊相结合,互相印证。

2.3 辨证配穴 对于辨证属于手少阳经病变,局部加用耳门,实证加天井,行泻法,虚证主穴中渚、外关顺经而刺行补法;手太阳经病变,局部加用听宫,实证加小海行泻法,虚证加后溪行补法;足少阳胆经病变,局部加用听会,实证加阳辅行泻法,虚证加侠溪行补法;手阳明络病变,加用扶突,偏历逆经而刺行泻法;足阳明经病变,局部加用下关,实证加内庭行泻法,虚证加解溪行补法;属于膀胱经病变,邻近加百会,实证加束骨行泻法,虚证加委中行补法。

3 兼祛痰瘀

病程日久的患者,多有入络成瘀。对神经性耳鸣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在其颈项部检查有结节或条索状阳性物,多数在肩井穴附近,治疗可隔期行点刺拔罐出血,直至结节或条索状阳性物明显变软、变小,甚至消失。“百病多为痰作祟”,加之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多食肥甘厚腻等生痰之品,神经性耳鸣患者现多可见痰湿之证或夹杂痰湿,因此在针灸治疗配穴上当加用丰隆、大都或太白健脾化痰。详细分论,左寸脉为虚者选用大都,实者选太白;右寸脉为虚者选用太白,实者选大都。

4 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男,10岁,2015年9月13日就诊。主诉:两耳耳鸣伴有听力明显下降4月。现病史:4月前因外感后出现耳鸣伴听力明显下降,曾于云南、北京等医院求治,予以佩戴助听器改善听力。现患儿两耳耳鸣持续发作,佩戴助听器辅助,效果不够理想,故求治于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刻下症见:患儿耳中蝉鸣音频发,听力减退,耳闷,不喜交流,易疲乏,喜食寒凉之物,纳差,便溏,伴有龋齿。左耳耳前脉弱小,右耳耳前脉弦大,左扶突、肩井可触及结节,压痛,右外关、阳辅可触及结节,舌暗淡,苔白腻,左寸脉重按无力,右脉弦滑。辅助检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显示,耳鼓膜无器质性改变、内耳结构未见异常。西医诊断:神经性耳鸣、耳聋。中医诊断:耳鸣耳聋(痰湿中阻,少阳不利)。治疗以化痰除湿,疏利少阳为法。针灸治疗:穴取外关、中渚、风市、肾关、听会、丰隆、左大都、扶突、右太白、偏历、右阳辅。首次针刺时毫针点刺左肩井后加罐出血,快刺左扶突后,患儿即感耳闷减轻,右外关、阳辅、偏历行泻法,其余诸穴平补平泻。每周治疗五次,经过1个月治疗,患儿耳鸣、耳聋均明显改善,不用佩戴助听器可以正常交流。

按语:本案涉及手阳明络脉、少阳经同病,右侧经脉为实,故右外关、阳辅、偏历均行泻法,且阳辅为足少阳本经子穴,偏历为手阳明络穴,故外关、阳辅、偏历泻手阳明络脉、少阳经经气;听会为局部穴位,属足少阳经穴,左肩井、扶突为耳临近穴位,两穴均可触及结节,不通则痛,气血不能上承濡养左侧耳窍,左寸脉及耳前脉为虚,故扶突点刺,肩井点刺拔罐出血,均为泻法。丰隆为祛痰要穴,太白、大都健脾化痰湿,故诸穴共用,收效颇佳。

神经性耳鸣为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笔者治疗本病以肾关、风市、外关、中渚为基础穴位处方,配合经络辨证,首辨病变经络,次辨经络虚实,对于久病患者兼祛痰瘀,体现了专病专方的特色及辨证论治的思想,可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泻法神经性经脉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