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手术区缺损的临床分析

2018-01-20毛远科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胸锁乳突腮腺

毛远科

(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颌面部肿瘤,腮腺肿瘤的患病率较高,约为全部涎腺肿瘤发病人数的80%,且大约80%的腮腺肿瘤为腮腺良性肿瘤[1]。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针对部分接近颅底的腮腺深部肿瘤患者,需对其实施腮腺组织全部切除,这就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耳周麻木、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研究认为,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针对手术区缺损,采用保护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进行修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以8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手术区缺损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及腮腺部分或完全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腮腺肿瘤,且肿瘤直径在2 cm以上。本研究排除含恶性腮腺肿瘤的患者;含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修复手术区缺损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4例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1.2±2.2)岁。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1.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实验组则实施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采用常规腮腺S形切口,下翻腮腺的咬肌筋膜,对腮腺咬肌筋膜完整性进行保护。先实施腮腺区肿块切除术,对面神经干进行暴露,并注意对面神经总干及分支进行保护,取切除的腮腺肿块及腺体,进行病理检查。针对腮腺深叶肿瘤,实施腮腺及肿瘤全切除。经由原来切口,分离下后部位的颈阔肌,对胸锁乳突肌进行暴露,对耳大神经进行解剖游离,并注意保护耳大神经,尽可能保留耳大神经前支。缝合深层组织断段、肌瓣及咬肌筋膜,并做好固定,对腮腺的切除区进行充填。完成手术后,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留置引流管,对面部进行加压包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3~5 d,拆线时间为术后7 d。对照组仅行保留大耳神经,不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①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随访24个月,以患者治疗后,面部形态对称,且腮腺区外形良好,未出现面瘫现象,为治愈;以患者治疗后,面部形态基本对称,且腮腺区外形基本良好,未出现明显面瘫现象,为有效;以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3]。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麻木等。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7%(43/44):1例无效,9例有效,34例治愈;对照组则为79.5%(35/44):9例无效,11例有效,24例治愈。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中1例耳周麻木,占2.3%,该组患者均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对照组中4例耳周麻木,占9.1%,4例味觉出汗综合征,占9.1%,实验组耳周麻木、无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腮腺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病变以良性为主。而且,多数腮腺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上病情进展较为缓慢,致使良性肿瘤到恶性转变需较长时间,但不排除恶变的发生。手术切除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法,但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如耳周麻木、味觉出汗综合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术中损伤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造成的。

耳大神经自颈丛发出,于胸锁乳突肌区向前处,前支位于腮腺区皮肤,后支位于耳垂。因此,一旦术中损害耳大神经,会导致患者出现耳周麻木。此外,手术过程中,将位于汗腺及皮肤血管的交感神经纤维、副交感神经纤维做切断处理,但仍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出现迷走交叉再生[4]。受味觉的刺激,会引发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患者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而且,当前,临床上仍以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为主,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所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手术难度小等特点,便于充分解剖游离耳大神经,并进行保护。此外,手术过程中采用胸锁乳突肌瓣,并于腮腺筋膜下做翻瓣处理,能实现皮瓣内筋膜的完整性,从而对神经纤维之间的迷走神经再生进行有效阻断,从而减少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5]。而且,胸锁乳突肌肌瓣有着较为清晰的解剖结构,有着较大的可使用组织量,能对缺损进行有效修复,从而彻底消灭死腔,避免出现涎瘘。还可以有效修复凹陷畸形,促使患者面部形态对称,改善对侧颈部运动对称性,符合整形修复原则,可作为理想的修复方法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79.5%(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6]。实施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治疗的患者大多未出现明显面瘫症状,面部形态基本对称,双侧颈部运动对称、外形正常,切口均一期愈合。由此可知,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腮腺手术区缺损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进行修复的效果显著。此外,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44)、18.2%(8/44),差异显著(P<0.05)。凸显出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腮腺手术区缺损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进行修复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腮腺手术区缺损采用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进行修复,能有效修复面部畸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 石福民,顾占国,翟健,等.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手术区缺损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73-74.

[2] 古东坤,杜莹.保留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手术区缺损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144.

[3] 陆伟,程玮,丁加根,等.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腮腺手术缺损区的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8(6):426-428.

[4] 孙黎波,兰玉燕,张力,等.美容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东牙病防治,2015,23(9):480-483.

[5] 曹春雷,张红闯,万延俊,等.SMAS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3,29(1):27-29.

[6] 耿中利,李鸿涛,王进,等.带蒂胸锁乳突肌肌瓣一期修复腮腺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3):313-315.

猜你喜欢

胸锁乳突腮腺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超声诊断以肌肉萎缩合并胸锁关节肿大为表现的副神经损伤1例报道*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两步缓解颈肩痛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外耳道后壁骨性重建技术临床应用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