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观察

2018-01-20徐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滤器肺栓塞下腔

徐晓明

(丹东市中心医院介入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约79%APE患者的栓子来自下肢DVT,下肢DVT合并PE的发生率约为50%。近些年来,介入治疗已经广泛用于下肢DVT的治疗,而临床实践证明,经机械性血栓祛除、溶栓、导管碎栓治疗APE的疗效也较确切。本研究对34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予以抗凝治疗、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疗效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明确诊断为APE合并下肢DVT患者共34例,其中男18例,女26例,年龄30~70岁,平均(51.68±8.57)岁。所有患者均经DSA、肺动脉CT以及双下肢静脉彩超等影像学诊断支持。34例患者中14例为双侧肺部重度栓塞,左侧单肺栓塞患者12例,右侧单肺动脉栓塞8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8例,左侧12例,双侧4例。

1.2 方法:①下腔静脉滤器的手术放置:对患者的右颈内静脉行穿刺后,将6F导管鞘及5F猪尾导管置入右颈内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由患者肾静脉的远端开口释放所需的下腔静脉滤器,其中20例患者通过右颈内静脉途径置入Aegisy滤器,14例患者由健侧股静脉将ZQL滤器置入。②经导管碎栓及溶栓治疗:由患者的右颈内静脉将5F单弯导管置入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以明确下肢DVT的范围和位置。将5F猪尾导管通过患者的右颈内静脉置入,该操作的目的是了解患者PE的位置及严重程度。在导丝辅助下把猪尾导管送到肺动脉血栓段,反复旋转推拉猪尾导管行碎栓治疗。予以尿激酶推注,每日3~8次,用量为10万U/次,治疗2~3 d后注意复查患者的肺动脉造影。待患者病情好转及临床指标转归良好后方可进行肺动脉溶栓治疗。③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溶栓治疗结束后,由颈内静脉将5F溶栓导管置入直至患肢DVT,保证导管侧孔段位于血栓的远端。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尿激酶导管,每日3~6次,用量为10万U/次,治疗2~3 d后注意复查患者的肺动脉造影,观察血栓溶解情况,结果显示血栓完全溶解方可停止溶栓治疗。④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通过右颈静脉将12F输送鞘管下放置近心端滤器所在的下腔静脉内,将入圈套器由鞘管置入,然后通过收回套取滤器的钩状部分将其收至鞘管内。⑤抗凝治疗:治疗期间积极予以抗凝治疗,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日2次皮下注射,注意监测血凝四项等理化指标,出院后嘱患者应用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1年左右,监测凝血功能。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理化指标及影像学改变。

2 结 果

3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肺动脉血栓部分溶解2例,完全溶解32例;下肢DVT部分溶解6例,完全溶解28例。经溶栓治疗后,下腔静脉滤器永久性留置6例,取出28例。4例患者出现血尿,未见合并其他不适反应及合并症。出院后对入选患者进行持续电话随访2~18个月,在此期间未见有再次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象。

3 讨 论

经溶栓、经导管碎栓、机械性血栓祛除、导管血栓抽吸等是APE的常用介入治疗手段。由导管抽吸血栓法操作复杂、失血量多、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由导管机械性血栓祛除法必须具备AngioJet导管、Oasis导管、Amplatz祛栓器械等等特殊器械[1],且治疗费用也比较高,临床上往往难以广泛应用。导管局部溶栓及经导管碎栓治疗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已经成为APE的常规治疗技术。

下肢DVT合并APE患者,不但要快速降低右心室负荷、改善肺循环、恢复肺动脉血流,还应积极治疗下肢DVT,从而预防血栓后综合征的出现。临床中在治疗APE成功后,往往使用腔静脉滤器置入法对并存的下肢DVT进行治疗,腔静脉滤器置入法仅能起到预防的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继续行经颈内置入静脉溶栓导管进行治疗,22例患者的血栓能够完全得以溶解。

本研究中局部溶栓及导管碎栓的成功率为100%,其可能原因是血栓形成时间短,且经导管予以中、小剂量尿激酶长时间溶栓对提高疗效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在肺动脉内使用猪尾导管进行溶栓治疗,待血栓溶解完全后,再在下肢深静脉换入溶栓导管进行溶栓。

研究显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将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伴发PE的风险大大降低,但会增加复发性PE的风险[3]。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腔静脉滤器属于一种国产可回收式滤器,故在临床中溶解下肢DVT后应立即取出,本研究中结果显示,6例患者的腔静脉滤器属于永久性留置类型,经调查发现这6例患者存在血栓复发的高危因素。综上所述,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张庆桥,祖茂衡,徐浩,等.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6):855-857.

[2] 张青云,陈磊,丁萌,等.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8):460-463.

[3] 苏奕明,魏立春,李祺熠,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2):1680-1683.

猜你喜欢

滤器肺栓塞下腔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7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