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8-01-20张深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血塞通老年性分值

张深义

(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尉氏 475500)

脑梗死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老年人群体中患病率高。该疾病具有病死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征,对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1]。脑梗死常见类型包括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休克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言语障碍、猝然昏倒、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等,对患者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加重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虽然以往的常规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将血塞通与纳络酮联合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获取比较确切的疗效。本文主要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血塞通联合纳络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纳络酮治疗,女21例,男25例,年龄为58~80岁,中位年龄(68.94±6.15)岁,合并部位:4例为脑干,15例为脑叶,27例为基底节区。观察组经纳络酮与血塞通联合治疗,女20例,男26例,年龄为56~80岁,中位年龄(69.36±6.72)岁,合并部位:3例为脑干,14例为脑叶,29例为基底节区。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患者均于发病24~72 h内来我院接受治疗;在本次发病前,不存在后遗症;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将合并脑出血的患者排除;将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排除;将患有其他颅内疾病的患者排除;将意识障碍、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排除。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血糖控制、血压控制、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照组:取0.2~0.4 mg纳络酮(国药准字H20052591),于250 mL 10%葡萄糖溶液内稀释,为患者静脉点滴,每天2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纳络酮给药方式与上述相同。取500 mg血塞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53020664),于250 mL 0.9%生理盐水内稀释,为患者静脉点滴,每天1次,持续用药2周。

1.4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治疗效果[2]:基本治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恢复至正常状态,未伴有残疾;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NIHSS)与治疗前相比下降21分,病残程度在1~3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的NIHSS分值下降8~20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利用NIHSS量表进行评估,内容有发音障碍、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等,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4]:经Barthel量表评估,内容有穿衣、刷牙等,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经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资料,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给予χ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22例(47.83%)基本治愈、16例(34.78%)显效、7例(15.22%)有效、1例(2.17%)无效,共45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9例(19.57%)基本治愈、11例(23.91%)显效、17例(36.96%)有效、9例(19.57%)无效,共37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0.17±7.56)分、(20.19±7.9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各为(20.20±7.46)分、(16.41±5.69)分。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治疗前、后为(56.53±6.36)分、(80.65±24.48)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各为(58.63±25.13)分、(63.55±24.75)分。治疗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软件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受损、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脑梗死的患病率非常高,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脑梗死是因脑组织缺氧缺血、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神经功能缺损性疾病,可于任何年龄段发病,好发于老年群体,大多无明显前驱症状,能引起颅内压上升、脑水肿、昏迷等症状,少数患者会伴有痫性发作。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轻者无症状表现,或者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重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昏迷、肢体瘫痪等。患者的症状表现与缺血严重程度、脑损害部位、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等因素相关。该疾病的预后差,病情进展快,早期给予溶栓治疗,可促使患者的神经损伤减轻,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然而部分患者入院治疗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患者病情持续加重,常规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临床需为患者寻求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控制病情。

老年性脑梗死治疗的目的在于使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得以改善,降低血黏度,促使脑组织细胞功能尽快恢复,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5]。血塞通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三七总皂甙,该药物有着扩张脑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纳络酮属于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增强代谢活动,促使患者的脑部功能得以改善。

研究表明[6],纳络酮能够保护不完全性脑缺血,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纳络酮治疗,可维持脑灌注,将脑损伤发病阻断。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七总皂甙能促使患者的血小板活性以及全血黏滞度降低,促使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另外,三七总皂甙对铁性钙离子浓度增加具有抑制作用,在老年脑梗死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使患者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脑水肿症状。血塞通内还包含人参三醇与人参二醇,通过加工之后,可将多种单体物质完全进行分解,促使药效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从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纳络酮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除此之外,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证实,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塞通与纳络酮联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应用效果确切。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更加证实了血塞通联合纳络酮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综上所述,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塞通与纳络酮联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这种治疗方式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 魏国平,魏骏.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胶囊治疗老年性脑梗死72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672-673.

[2] 刘自平.黄芪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性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94.

[3] 谢平.老年性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126.

[4] 侯瑞玲,张爱元,孙秀莲,等.H型高血压与老年性脑梗死的相关性[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3,32(2):97-99.

[5] 周艳辉,王琦,余丹,等.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35-736.

[6] 宋红.老年脑梗死血液黏滞度变化相关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91-592.

猜你喜欢

血塞通老年性分值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温针灸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银杏达莫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