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2018-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肺结核

郑 楠

(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从最近几年临床登记数据了解到,我国肺结核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严重。在耐多药结核菌株出现后,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数量也在增加,且逐渐成为防治肺结核的重难点。在抗结核药物中,新一代利奈唑胺药物开始逐渐应用于多药肺结核病中。临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选择有效的利奈唑胺药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来说,它不但是耐多药结核菌(MDRMTB)实现传播的根源所在,耐多药肺结核同时也是耐多药结核病的主体,而且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关键就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4]。本研究对MDR-T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评价LZD治疗MDR-T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结核内科治疗的80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体如下所述:①本次研究对象全都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MDR-PTB的诊断标准;②本次所有研究对象最低年龄为15岁,患者最高的年龄为59岁,不得低对最低年龄或高于最高年龄;③患者全部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且治疗年龄为1年以上;④对于培养以及鉴定痰标本,本研究采用改良罗氏法,提示存在结核分枝杆菌(MTB)生长,同时显示MTB至少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等2种药物耐药;⑤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使用过喹诺酮类药物(FQNs),既使使用了此类药物其使用时间没有超过60 d以上;⑥患者肺部病情有怕进展,患者病灶病情有所以进展,或肺部以及病灶空洞增大;将本次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共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共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影响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依据WHO《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对照组的具体治疗方法为:丙硫异烟胺250 mg,每天3次,口服;左氧氟沙星0.2,每天2次,口服;乙胺丁醇750 mg,每天1次,口服;吡嗪酰胺500 mg,每天3次,口服;阿米卡星静点0.2,每天2次。而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初始剂量为600 mg,依此方式每天静脉注射2次,依此方式为期1~2个月的治疗,在为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耐受性与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全程加用保肝药,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与研究组一样全程加用保肝药。两组依此方式进行为期3个月(180 d)的强化期后,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其患者的不良反应与耐药性),将期剂量进行适当减少少,最低可减至剂量为600 mg,依以上方式静脉注射,每天静脉注射1次(或口服),为可以有效巩固其治疗效果,应为期进行4~9个月的巩固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病灶吸收、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痰定量PCR阴性、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空洞闭合、病灶吸收、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痰定量 PCR阴性、临床症状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及处理:LZD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外周神经炎、视神经炎、腹泻、恶心、呕吐、头痛、皮疹。在本次研究中应用LZD的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于治疗4周时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症治疗后2周好转;用药3周后,出现胃肠道不适或恶心的患者共有4例,为有效缓解其不良反应,此类患者适当减少LZD用量(600 mg/d)后,为期1~6 d的治疗后,其症状有效减轻或消失;贫血及白细胞的患者共有5例,在这5例患者当中,中度贫血共有2例,其重度贫血患者共有1例,为了有效缓急其症状,对其进行为期14天的输血治疗后,经血常规检查后,其血红蛋白显示为正常;末稍神经炎症状症状的患者共有1例,为有效缓解其症状,对该类患者采用维生素B6等治疗后,其病情最终好转。治疗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均未影响治疗。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则为32.5%(1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05)。

3 讨 论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指患者所感染的结核杆菌在体外证实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目前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流行与传播是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本研究显示研究组LZD治疗MDR-TB患者4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初始剂量为600 mg,依此方式每天静脉注射2次,依此方式为期1~2个月的治疗,进行强化期间后(3个月后),将其剂量适当送到为600 mg,依此剂量每天静脉注射1次,经治疗后,最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为20 d,空洞缩小患者共有36例,其平均时间平为2.5个月,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阴转时间平均为1个月零10天(以每个月30 d为准),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阴转时间平均为1个月零15天(以1个月30天为准),痰定量PCR阴性平均时间为1个月零10天。在治疗过程中,含LZD的两组患者在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好转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通过采用正确的处理措施以及相应治疗后,其依从性以及耐受性得以明显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DR-TB患者来说,LZD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使患者空洞明显缩小,甚至闭合,痰菌可在短时间内转阴,使耐药结核菌的传播得以大大减少。总之,LZD在治疗结核病,尤其是MDR-TB方面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对于LZD治疗MDR-TB的剂量、疗程、不良反应情况等问题,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探索更多的临床用药经验。

[1] Chiang CY,Yew WW.Multidrug-resistant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Int J Tubere Lung Dis,2009,13(3):304-311.

[2] Zhao Y,Xu S,Wang L,et al.National survey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2,366(23):2161-2170.

[3] 唐神结,肖和平.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1):63-66.

[4] 范清琪,张继明.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3,11(7):443.

猜你喜欢

耐多药结核病肺结核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探讨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