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8-01-20金永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气腹全麻硬膜外

金永生

(铁岭县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铁岭 112000)

随着微创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腹腔镜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现阶段的子宫切除手术多会使用腹腔镜,以免各患者机体造成过大创伤[1],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然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体位比较特殊,患者术中易出现应激反应,且可能影响到手术效果[3],因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前一定要做好麻醉处理。为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此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68例患者展开临床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68例患者,排除内脏严重功能性障碍、严重过敏史的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25~56岁,平均(43.8±3.6)岁;体质量45~74 kg,平均(54.2±3.6)kg;观察组年龄23~55岁,平均(43.4±3.5)岁;体质量44~71 kg,平均(54.5±3.4)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全麻:在手术前半小时给予0.3 mg东莨菪碱、0.1 g巴比妥静脉注射。在患者进至手术室后实施心电监护并将静脉通路开通,给予0.1 mg/kg维库溴铵、0.4 mg/kg依托秘制脂肪乳注射液、3 μg/kg芬太尼、0.05 mg/kg咪达唑仑等静脉注射,实施麻醉诱导,肌松完全后实施气管插管。

观察组实施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其中全麻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全麻前于患者L2~3椎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之后将2%利多卡因3 mL注入硬膜外,通过导管给予局麻药追加,到达预定麻醉平面之后实施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分析患者麻醉前、建立气腹5 min、停止气腹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统计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以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对比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麻醉前、建立气腹5 min、停止气腹后5 min的MAP:对照组(88±6)mm Hg、(96±8)mm Hg、(94±5)mm Hg,观察组(88±5)mm Hg、(85±6)mm Hg、(81±6)mm Hg;HR为:对照组(84±5)次/min、(92±5)次/min、(87±4)次/min,观察组(84±6)次/min、(84±6)次/min、(80±4)次/min;两组麻醉前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建立气腹5 min、停止气腹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分析: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对照组(18.2±3.5)min、(11.7±3.4)min、(6.9±1.2)min,观察组(9.1±1.5)min、(7.3±1.6)min、(3.0±0.8)min,观察组各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均未追加镇痛药物,对照组有6例(17.6%)追加镇痛药物,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9例出现麻醉不良反应,其中躁动4例,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5%;观察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5.9%。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近年来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广泛,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需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术后的镇痛效果,这就需要借助有效的术前麻醉对这一现象加以缓解[4],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麻醉方式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之间有密切联系,合理选取麻醉方式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5]。

目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是单纯全麻,然而单纯全麻只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下丘脑或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发挥抑制效果,对大脑皮质上投射系统缺乏有效的抑制作用,不能将手术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性刺激传导至机体中枢的过程予以彻底阻断,故而患者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仍会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合成增加[6]。而儿茶酚胺是对机体应激反应情况加以反映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合成增加说明患者应激反应明显。硬膜外麻醉能够极大的阻滞患者脊神经,抑制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该方法不仅可降低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感,同时还可减少机体应激反应频率。将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合用又可通过次要途径抑制伤害性刺激向中枢部位的传导,促使麻醉阻滞效果进一步加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建立气腹5 min、停止气腹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了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患者在建立气腹、停止气腹过程心率、血压过度波动,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观察组患者并未追加镇痛药物,而对照组镇痛药物追加率为17.6%,也证明了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另外,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的应用在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的同时,还能够促使患者术后尽早清醒,有利于尽早拔管与患者自主呼吸的尽早恢复。麻醉不良反应是影响麻醉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次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发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可见观察组的麻醉方法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与单纯全麻相比可维持患者心率血压平稳,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风险低,无需追加镇痛药物,值得推广。

[1] 丁孟平.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全麻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2):127-128.

[2] 李丽娜.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7):1198-1199.

[3] 宋蕴.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3-64.

[4] 李俊魁,栾梅,耿炫,等.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并输卵管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6,16(8):1144-1145.

[5] 曲颖.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3):68.

[6] 王国军.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54-55.

猜你喜欢

气腹全麻硬膜外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