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思想为低年段计算教学撑起一片天空

2018-01-19王柔婷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低年段计算教学数形结合

摘 要:数与形是数学学科密不可分的两个主题,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时常要用到实物图、摆小棒、画图等方法来帮助理解算理,巧妙地合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能使计算更简单,而且能让学生解题更有策略。更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计算教学;低年段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年龄处于6~12岁的儿童,他们的知识结构处于初级阶段,一般是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逐渐向运算图式转化,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操作从抽象概念出发,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其思维活动还需数学基础的支持。可以说计算就是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学生要正确认知到计算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理解计算的实质,即算理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计算教学更加完善和有效。处于低年段的学生年纪还比较小,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逻辑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必要的辅助进行手段,如摆小棒、画图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理解算理,使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低年段计算教学撑起了一片天空,让孩子们在计算天空中能自由翱翔。

一、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低年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可以丰富学生对形的感悟。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教学中,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简单地说数学信息,出示数学问题,让学生列算式,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理解算理和算法,即25+2,理解先把25分成20和5,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放在一起,即先算5+2=7,然后用2捆小棒和7根小棒合在一起,就再算20+7=27,然后讓学生根据刚才摆的小棒的方法多说算法。接着让学生同样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理解25+20的算理和算法,这时是先用2捆小棒和2捆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20+20=40,接着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在一起,即再算40+5=45。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我故意把20的2在个位上拨,学生马上帮我纠正,应该从十位上拨2颗珠子,从而理解要相同数位相加。这时老师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2,结果不一样?学生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这一过程,他们深刻地体会到2在不同的数位,所以结果不一样。从而得出结论:相同数位相加。学生在操作和探究中不仅发现了数与形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且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低年段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通过认真观察,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可以说观察是学生获取实现知识的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为其掌握类比、联想、推理、操作等高级思维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低年级的阶段,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为了给中高年级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作良好的铺垫。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每架小飞机的人数相同,每节小火车的车厢人数相同,每节过山车里的人数相同,然后再根据数学问题坐小飞机的人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的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人数是多少?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然后再列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加法算式进行观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相同,这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然后再设疑:写20个2,算式会怎样?写100个2,算式又是什么样子?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要列出全部算式,不仅会很长,而且计算起来非常麻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心里萌发“如果有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就好了”的想法,鉴于此,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动脑思考,寻找出一种更为简便的表达方法。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所总结的方法,将乘法计算引入进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亲身体验乘法推导的每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新发现,认识到乘法是从加法中产生,产生的条件是加数必须是一样的,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获得新知识。

三、 通过联想,领悟数形结合思想

联想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它是问题转化的桥梁。联想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想象,即由眼前思考或感知的事物出发,想到与之相关的利益事物。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积极作用。

案例: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得出数据的特点后,教师提问: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人?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汇报出现以下算法:3×3+2=11,3+3+3+2=11。然后让学生结合图形说说每道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乘加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当老师提问: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这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3×4-1=11。让学生说他的想法,孩子是这样回答的:有3架旋转木马都是3个人,第4架旋转木马是2个人,如果我把第4架旋转木马也想成是3个人,那现在所有旋转木马上都是3个人,所以3×4,因为第4架旋转木马上的那个人是我想出来的,要减掉,所以是3×4-1=11。学生这样的联想和精彩的回答,让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到了运算顺序的意义中,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没有图形的呈现,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只能是死记硬背,通过主题图的呈现,让运算顺序的意义活了。

四、 结语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如果学生掌握了数形结合思想,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复杂的数学问题更为直观化,降低了数学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估算,理解概念,突破算理,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低年段的计算教学撑起了一片天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丹敏.浅谈小学低段“数形结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7):162-163.

[2]陈晓琴.浅谈“数形结合”在低段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23):504-504.

[3]刘园园.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4):34-35.

作者简介:

王柔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年段计算教学数形结合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